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活断层中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秉良 《科学通报》1993,38(14):1306-1306
粘滞滑动和稳态蠕变是断层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地表出露的各种断层,在地质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评价断层活动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断层活动方式的判断是当前广大地震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Sibson认为断层泥产出于断层带内,是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构造的变形物质,并认为断层泥的组构至少是在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他根据岩石破裂的三种主要机制提出(1986),  相似文献   

2.
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地震区发育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大邑隐伏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活动断层.地震现场应急科学考察表明,沿这些活动断层及其邻近地段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可见到一些脆性水泥路面挤压破裂现象,说明在双石镇、太平镇、龙门乡、隆兴乡等地存在着NW-SE向局部的地壳缩短,结合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等资料,推测芦山地震属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尚未发生历史地震破裂的地震空段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样式对盲逆断层构造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冲  徐锡伟 《科学通报》2014,(11):979-986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关于地震发震断层的判识与考察成为了地震学家关注的对象与争论的焦点.基于野外调查与可利用的高分辨率航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初步建立了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图.从地震滑坡的角度开展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提供地震滑坡方面的证据.综合垂直可能发震断层走向的3个地震滑坡密度剖面分析的结果为:双石-大川断裂的下盘区域发生了较多的滑坡,滑坡丰度在双石-大川断裂附近没有发生突变行为;滑坡在大邑断裂附近发育极少,滑坡密度没有发生突变行为;滑坡密度在上里西断裂NW方向1~2 km处发生了一次较明显的突变行为,上里西断裂的上盘滑坡丰度明显高于下盘.据此,本文得出了初步结论:在芦山地震中主要活动的断层既不是双石-大川断裂,也不是大邑断裂,更可能是两者之间的一条具有明显的线状地貌特征的上里西断层,断层错动并没有传到地表,为一次盲逆断层型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4.
吴堑虹 《科学通报》1989,34(3):203-203
通过江西葛源、洪水寨沿断裂分布云英岩的构造、微构造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初步研究,证实了断裂构造活动对某些沿断层带线性分布的云英岩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新构造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地貌形变、强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块体运动中的活动方式和强震趋势意义重大.经开展该构造带地质、地貌、形变及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1)元谋-昔格达断裂活动方式总体表现为第四纪早期的逆冲和晚期的左旋走滑兼局部挤压或张剪.(2)断裂切错的地层、地貌形变特点和探槽表明:江边以南,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在距今6.92±0.70~8.68±0.94 ka之间;自20.82±2.12 ka以来,断层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96 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应不小于8.68±0.94 ka.江边以北,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 ka;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垂向速率为0.04~0.10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1.2万年或更短.(3)前期成果表明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和晚期的NNW-NWW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而晚期局部构造应力场表明,下雷弄-江边、化同-秧田井、一平浪-罗川一带倾滑明显,影响和调整了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6.
蔡祖煌 《科学通报》1985,30(24):1891-1891
念青唐古拉山山前断裂位于中国板块与印度板块间的地缝合线附近,属切穿花岗岩质层的基底断裂。在这条断裂的西藏羊八井段附近,1951年11月18日和1952年8月18日曾相继发生8.0级和7.5级两次强烈地震,说明该段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为了解其现今活动深度,并为了解在地缝合线的这个部位是否有地幔物质上涌,我们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cripps海  相似文献   

7.
基于SAR差分干涉测量的张北-尚义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红  王超  单新建  马瑾  汤益先  郭子祺 《科学通报》2001,46(21):1837-1840
基于欧洲遥感卫星(ERS)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获取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形变图,通过弹性半空间位移模型模拟形变场,由最佳参数解得到张北-尚义地震的震源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走向95°,倾向西南,倾角30°的具右族性质逆断层,断层面长12 km,宽14 km,震源(断层面中心)深度7.5km,震中位置为北纬40°58',东经114°21'.断层滑动角105.95°,滑动方向为北西I3.26°,位移量为0.728m,地震矩M0为2.69×1018N·m.根据震源参数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断裂活动可能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北西端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断层地震断层是因地球内部岩石断裂和错动而产生的,大多规模巨大,能延伸数百千米。地震断层主要在地下,也有少数大地震造成的断层直接表现在地表。露在地表的断层穿山越岭,会在沿线出现裂缝或在地表隆起鼓包,断层错断处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有时甚至能超过10米,足以摧毁地表任何物体。地震断层还会在山区引发山崩、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堵塞河床形成堰塞湖。目前,我们的房屋、桥梁、水坝等各  相似文献   

9.
利用布设在南迦巴瓦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数据,测定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主震震中位于29.87°N,95.05°E,震源深度12 km.采用Geiger法和双差定位法对余震序列进行了地震定位.定位结果表明余震沿着主震的北西和南东向两侧扩展分布,其展布长度约40 km,宽度约10 km.米林地震发生在西兴拉断裂带最南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和主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发震断层以高角度、北东倾向为主要特征,米林地震触发了靠近主震发震断层北东侧一条近平行断层的地震活动.米林地震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顶部目前仍处于较高的构造挤压状态,南迦巴瓦变质体持续向北东方向推进,导致构造结内部块体缩短变形,其东西两侧的墨脱断裂和米林断裂存在未来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仙女山断裂带断裂时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峰  ()林文祝  ()周继颐 《科学通报》1998,43(23):2554-2556
仙女山断裂带位于三峡工程——三斗坪大坝西南20km处,实验样品采自仙女山断裂带北端的荒口断裂,从断裂带中的断层泥、断裂壁岩和断裂围岩内各选出磷灰石,用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及径迹长度变化规律.研究证实:仙女山断裂带发生断裂时期为距今(0.7±0.04)Ma,与其围岩测定的形成时代(25.31±2.8)Ma截然不同,从讨论的各种绝对年龄结果,无论由断裂与第四系切割来看,均未见到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以此确认仙女山断裂活动性对三峡工程并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第四纪地貌体的位错精确测量是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 提高地形数据的分辨率是关键. 激光雷达三维扫描(LiDAR)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的先进有效方法. 在我国一条标志性的大型活动断裂——海原断裂带上成功开展了机载激光雷达扫描, 覆盖128 km的区段, 获取了高密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达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实现了对海原断裂带的微地貌形态和断层几何的高清晰度三维再现. 高密度大范围的三维激光扫描促进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规律的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行松 《科学通报》1994,39(17):1632-1632
许多重大工程如大型水电站(水库)、核电站等,都选址在基岩裸露区,区内断层活动性是决定场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为避开断层而另选它址;也不可能不管断层活动与否,为保证安全而加大投资,最好的办法是研究场区断层的活动性.但在基岩区,因为没有能说明断层有无新活动的年轻沉积层,所以用传统地质方法研究断层的新活动就成为一大难题,作者在实践中探索运用了将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分  相似文献   

13.
彭建兵 《科学通报》1990,35(23):1839-1839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断层泥中的石英碎屑的形貌特征,可以确定某一条断层的活动是以粘滑为主还是蠕滑为主,据此判别断层的地震活动性和工程地质类型。迄今为止,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基岩中的活断层。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正确区别黄土中的石英砂与黄土中断层破碎石英碎屑的SEM特征,尤其是鉴别出那些只有在断层活  相似文献   

14.
張文佑 《科学通报》1959,4(2):44-44
在讨论中国大地構造單位划分之前,应談一下国大地構造的特点。 (1)中国地台北一般地台(如俄罗斯地台、北美地台等)活动,而地槽比一般地槽(如烏拉尔地槽、阿帕拉齐地槽等)稳定。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台基底断裂多,沉积盖层厚,在凹陷区常出现梳状和箱状褶皺,在隆起区则出現断裂和岩漿活动,这是一般地台所沒有的。至于地槽如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兴安岭等則基性和超基性岩较少,断陷較淺,低角度冲断层不多;由于該处地壳粘—塑性較小,不易一下子沉陷,也不易一下子回返完全,故在構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兩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多轮迴性(采用黄汲清的术語)。  相似文献   

15.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白鹿镇段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8.0级地震在彭县-灌县断裂上形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位于彭州磁峰与安县睢水之间,全长约90 km,白鹿镇位于该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南段。应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带的垂直位错量、水平位错量、构造缩短率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显示,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镇地表破裂的垂直位错量和水平位错量都是最大的,其中最大垂直位错量位于白鹿老街,为(2.7±0.2) m,最大水平位错量位于白鹿河堤岸,为(0.7±0.2) m。究其原因,可能是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地区煤层含量最为丰富,煤层厚度最大,因而该地区软弱岩层的屈服强度相对最低,从而导致该地区断层两侧岩体的滑动量最大。另外,通过白鹿中学附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探槽,甄别出两条呈叠瓦状排列的分支断层,该探槽所揭示的地表破裂面倾角度数及倾角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与通过震源机制解推断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活断层中断层泥的石英碎砾的显微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主恩 《科学通报》1984,29(8):484-484
近20年来,电子显微镜在地球科学上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对风成、冰川、水下以及表土风化等环境中的石英碎屑做了较详细的研究。随着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人们对现代活动断层的断层产物研究给予极大的重视。利用电子显微镜来揭示活动断层产物中的石英碎砾显微构造特征和意义就更显重要了。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研究了活断层中的石英碎砾,并指出其中反映活断层成因环境的典型显微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史前古地震的逆断层崩积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邓起东  张培震 《科学通报》2000,45(6):650-655
断层崖崩积楔也可用于逆断层古地震研究,但逆断层崩积楔更复杂.逆断层崩积楔体亦成三角形,远离断层崩积楔逐渐尖灭;崩积楔楔体垂边有时完全与逆断层接触,有时下段为逆断层,上段为断层崖崩落后的剥离面;崩积楔近断层处及下部砾石、块石增多,砾径增大.从天山山前活动逆断裂-背斜带中的实例出发,研究了逆断层崩积楔的特征,并讨论了其形成过程及其与逆断层的关系.逆断层断层崖形成后很不稳定,首先垮落的崩积物堆积于断层崖下及崩积楔底部,断层崖上部剥离面和早期崩积物顶面共同形成断层崖崖坡,若后期崩积楔物质完全覆盖早期崩积物和剥离面,则会形成由上部剥离面和下部逆断层共同组成折线状的崩积楔垂边,若断层崖上段剥离而未被后期崩积物覆盖,一直处于继续剥蚀过程之中,则崩积楔的垂边只与逆断层相关.一个逆断层崩积楔代表了一次断层错动或一次古地震事件,但逆断层崩积楔的高度常不能真实反映断层垂直错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80,25(19):896-896
对于构造地质术语来说,有许多理由应以“断块”来代替“板块”,因为他们的发展常被全球断裂系统和不同类型的断层控制着,其主要论据如下:(1) 板块构造理论是在对洋底构造和海底扩张的研究中提出的.现今海底及其构造并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从板块到断层应力加载动力学过程、区域强震活动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大陆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过程等.上述问题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基本研究方向可分为周边板块边界动力加载、活动地块划分及其变形机制、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区域强震演化、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模型.相应地,中国大陆型强震物理预测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板块到断层应力的加载过程,明确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动力来源;(2)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研究大陆型强震变形机制,为强震地点和震级预测提供支持,可称之为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综合概率预测;(3)大陆型强震复发动力学过程以及强震破裂动力学过程,为时间物理预测提供依据,可称之为强震动力学概率预测;(4)区域断裂系统与强震时空演化,分析区域强震成组时空演化及动力机制,实现区域强震成组活动和单个断层强震的物理预测.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地震预报业务现状,对我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现象或规律进行梳理与总结,尝试描述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工作方向,期望能为我国地震物理预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成男 《科学通报》1984,29(24):1520-1520
一、问题的提出 Wallace等人成功地将断错水系的概念广泛地应用于测定断层错距。在我国,丁国瑜等非常重视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研究中国的活动断层。这一概念认为跨越移动着的走滑断层的河谷、水系和山脊等地貌单元应当被该断层逐步错开,并形成一种显示断层错距的左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