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相似文献   

2.
从越南民族起源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以及语言现象等方面解读越南水文化的特点,研究越南人的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认为越南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水文化特色的国家,水与越南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劳动条件、思维方式都影响到越南人对水的理解、感知方式和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等分别在越南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对越南文化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越南文化因此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越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越南民族表现出了极强的交融性,这种交融性体现在越南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同化,同时也体现在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4.
刘荫凉 《科技信息》2012,(33):I0151-I0151,I0049
祭祖是越南民族最重要、最普遍的信仰祭祀形式。在越南的各种祭祖活动中蕴含着越南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越南现代的祭祖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现代越南人的民族心理,发现越南的传统道德价值。分析越南的祭祖文化,有助于加深对越南民族的了解,促进中越民族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5.
10世纪中期之前,今越南中北部地区长期受到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中国古代文化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对越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越南文化对中国这个文化母国也有回馈,使中越文化交流产生了良性互动关系,为中越文化交流谱写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越南北部三角洲的乡约来源于乡民俗例。越南的乡约理论在结合儒家理论的基础上,由越南村社的儒教队伍创造出来。乡约被看为儒教教化的管理工具,但不完全是行政组织和法制工具,而偏重于道德、人文教育意义。乡约规定各个行政社会组织的全面活动,包括设置行政机构及基层社会组织、征收税课、兵额、杂役、均分公土、使用寺庙田土、保持村社安宁秩序、安排亭中的位次、村社乡饮和犒望、施行乡约的赏罚等。其目的在于使村社里的每个组织成员劝善惩恶,维护共同利益,保持村社在社会变动之前仍然保持安宁。  相似文献   

7.
儒教对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越南儒教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化、实用化、简约化的特征。在越南自10世纪初历经丁、前黎、李、陈、胡、后黎、阮等朝直至近现代,儒教文化广泛传播,对越南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的积淀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越南没有创造独立于中国儒教之外的学派,而是将中国儒教应用于越南。但越南并非一切照搬,而是有所选择与发挥,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特征。本文主要是探讨儒教文化在越南文化中的影响,涉及到儒教文化在越南生根、发展、开花、结果的历史问题以及对越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越南独特民族精神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人学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和部分资助,我于2003年11月24日-12月5日赴越南河内市参加“21世纪初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大会发言,其间先后至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的人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河内大学哲学系、政治系和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哲学所等单位作了6次学术讲座及座谈,与越南学术界进行了比较密切的交流,对越南哲学与文化有所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化作为一个新型的、相对独立的社会亚文化体系 ,具有普适性、基础性和能动创造性等特点 ,它通过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分析科技文化与科技教育、科技发展的互动 ,指出在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今天 ,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指出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保障、环境建设、馆员素质、用户教育、社团活动等途径促进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把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分为三类:即陆地地貌,岸滩地貌和海底地貌。并论述了侵蚀剥蚀残丘、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坝—泻湖、海蚀崖、海蚀平台、水下三角洲、潮流冲刷槽和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展布规模。阐述了沉积物粒度、碎屑置矿物、微体古生物在各种地貌单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把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分为三类:即陆地地貌,岸滩地貌和海底地貌。并论述了侵蚀剥蚀残丘、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坝-泻湖、海蚀崖、海蚀平台、水下三角洲、潮流冲刷槽和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展布规模。阐述了沉积物粒度、碎屑置矿物、微体古生物在各种地貌单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越南农林生产经济区域、耕作类型和植物保护现状,归纳分析越南植物保护机械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并探讨了中越植物保护机械化在植保机械开发、推广和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老一辈翻译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大多采用归化策略;而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日益增加,因此笔者主张新时代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在中文译西语时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5.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廉州话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廉州镇为合浦县县城。廉州话是通行于廉州镇的主要方言,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粤方言,其音系内容包括声韵调和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廉州湾潮余流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广西科学》1996,3(4):18-21,37
根据近期的调查资料,计算廉州湾海区的潮余流,结果表明,廉州湾的潮流为不正日潮,落潮流大于涨潮流,落潮流速104cm/s,涨潮流速88cm/s余流以风劣绅流为主导地位,海面在西南风的作用下,海水向湾内东北部流动,海面在东风和东南风的作用下,海不向流动,余流最大流速仅29.3cm/s。  相似文献   

17.
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和1999年的春夏秋冬季节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廉州湾海水温度(平均值),春季22.7℃,夏季35.6℃,秋季27.0℃,冬季18.3℃,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春夏季河口区水温略高于湾口区,秋冬季则相反;海水盐度(平均值),春季25.6,夏季21.2,秋季26,3,冬季30.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的高低差值则刚好相反;海水PH值(平均值),春季8.03,夏季8.32,秋季8.18,冬季8.18,空间分布春夏季高低差值较大,秋冬季高低差值不断减小。廉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开展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8.
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反应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在微量波动中稳定上升,城市化综合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作用强度进入了颉颃阶段,耦合度值差异相对不大。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高度协调耦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越两国在建筑技术方面交流密切,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的特点有:中国建筑技术传入越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的建筑风格;中国移民直接参与了越南的建筑工程,把先进的建筑技术带到了越南;古代中越建筑技术交流与中越佛教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阮安参与明初北京城的设计,反映了越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是古代越南人民对中国建筑业的贡献。建筑技术的交流是古代中越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ic history, pollen and oxygen isotope were analyzed on the 160 samples of a 2.7 m peat core from Taishizhuang, Huailai County, Hebei Province. Combining our data with other information of climate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from this area, we found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kage betwee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mid-Holocene (6000-3000 cal. aBP)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s the following: The climate during 5678-5400 cal. aBP was unstable and in general colder and drier than today. From 5400 to 4800 cal. aBP the climate was much warmer and wetter than before. The climate during 4800-4300 cal. aBP was persistently cold, with an exceptional cold event occurring at 4600-4300 cal. aBP. This cold event was recorded at several other localities in Northern China ev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fter the cold event, there was a return to warmer conditions between 4200 and 3300 cal.a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