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严重的气候变化。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低碳经济。采用1989~2009年辽宁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应用EViews6.0软件并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辽宁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本文借助区位商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明确了聚集效应明显、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柱性产业。并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合理构建,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打造发展平台,为制定装备制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外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也成为过去30多年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引入FDI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经验统计数据来评述30多年来的实践,对提高辽宁省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概述了辽宁省利用外资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外资对辽宁省发展的贡献,并对其将来利用外资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定量研究省域层面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是完成"十二五"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指标的关键所在.以吉林省为例,运用STIRPAT随机模型,采用有偏估计岭回归方法对人口、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引入脱钩指数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相对影响程度较大,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经STIRPAT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目前两者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东北三省碳排放、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对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1995—2014年20年的CO_2排放量的估算,并对CO_2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以及GDP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后吉林省、辽宁省以及黑龙江省通过产业转型、能量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吉林省、辽宁省以及黑龙江省碳排放、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并对辽宁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策略、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宁省田径运动水平近几年极度下滑的现象,并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辽宁省田径运动在国内外赛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对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辽宁省田径运动水平下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实现辽宁省田径运动的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高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年辽宁省高速交通优势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高速交通优势度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为核心,向外围逐渐减弱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中部城市交通优势度相对较好,东部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上高于西部地区。2)辽宁省旅游经济形成了沈阳、大连两大核心区域,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北部、西部边际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滞后。3)辽宁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整体上协调度一般。以沈阳为主中心地区协调性高,西部、北部边缘城市发展协调性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辽宁省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辽宁省建设节能经济适用房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参考先进省市的建设经验为辽宁省节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经济竞争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意识到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甚至危及生存.事实证明,战略联盟是促进技术创新,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基于协同理论的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以辽宁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为研究主线,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分析联盟网络的网络特性指标,分析了辽宁省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风险,并讨论了战略联盟良性发展的对策,以期望促进辽宁省经济持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又是一个能源资源消耗大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对于转变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分析了辽宁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对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了阐释,并分别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建立碳基金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台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方略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钢铁行业能耗大、碳排放高,是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分析辽宁省重点钢铁企业的碳排放核查数据发现,2013-2017年辽宁省重点钢铁企业主营产品粗钢产量为5465.49~5876.37万t;辽宁省重点钢铁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碳排放总量为10046.39~12468.14万t,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从碳排放类别看,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多,占企业总排放量的80%以上,其次是净购入电力、热力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13%。从不同工序看,炼铁工序碳排放量最大,平均占比40.82%,且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他辅助工序碳排放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企业碳排放总量和总能耗均与主营产品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以2017年辽宁省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为基础,发现纳管的15家企业的配额总量约为10700.51万tCO2,总体表现为配额盈余。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量预测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要,利用GM(1,1)灰色模型对碳排放预测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引入动态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改进,并结合新模型(DAPSOGM)来预测碳排放,以浙江丽水市近5年的碳排放量,编辑matlab程序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提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意识日益丰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恩格尔定律和扩展线性支出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模型下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辽宁省居民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但产业结构优化速度缓慢,传统消费观念、经济下行压力等对消费意愿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一定影响。应把握居民消费结构,做好供给侧改革规划,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应对吉林省风电发展中的弃风问题,对吉林省风能分布、利用状况进行综述,利用统计数据对吉林省风能资源特点及风力发电出力规律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吉林省弃风问题的方案,力求构建吉林省新型能源消费结构,以新能源替代和抑制常规非再生能源的消费增长,为吉林省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发展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乡村旅游“一圈两带”式空间分异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此状况的经济、资源、市场及政策原因,并对此空间特点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建议:辽西地区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辽中地区的“圈层集聚”式空间结构以及辽东南地区“全域集群”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所存问题的对策.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一个必要步骤.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使用变异系数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对辽宁省2000~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理想值之间作了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辽宁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1993年-2003年的辽宁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2010年和201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经济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减少为代价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