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空气中是不是只含有氧气(O2)和氮气(N2)两种气体呢?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当他设法把空气里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吸收掉后,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剩在玻璃管内。卡文迪许没有忽视这个小气泡,做完这一艰巨的实验后,他得出结论: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一种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它的含量极少,总量不超过空气的1/120。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用精密的天平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为每升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为每升1.2508克。经过多次测定,两者的质量仍然相差  相似文献   

2.
历史     
正8.13早在1785年,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就制备出了氩,不过他没发现这是一种新的元素。直到19世纪末期,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发现从空气样本中去除氧、二氧化碳、水汽等后得到的氮气和从氨分解出的氮气密度大约有千分之一的差别。于是,他在很有名望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发现,并请大家帮忙分析其中的原因。伦敦大学的化学教授莱姆塞推断空气中的氮气里可能含有一种较  相似文献   

3.
提出"氧化学说",开创了近代化学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认为,除了少量二氧化碳、水分和杂质之外,空气中氧气含量大约占1/5,氮气含量约占4/5。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则对此提出怀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容器中的空气进行处理,让氧气与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再把它  相似文献   

4.
一个稍稍受过现代科学知识熏陶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裹,它可谓是地球的保护伞.地球大气主要由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构成,此外就是一些氩、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这样的微量气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主角不是我们赖以呼吸的氧气或其他熟悉的气体而是二氧化碳,它虽然在大气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对于人类的生存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吴刚 《知识就是力量》2011,(10):F0003-F0003
图中所示为一个用于装某种化学品的槽罐,一名焊工正在对其排放口部分的铝进行熔化,电流拉出一道眩目的光弧。为了不使被熔化的液态金属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不稳定的杂质。焊机的一个喷嘴里正在向外喷射着稀有气体氩。这种先进的焊接方法,如今在许多工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壮凌 《科学之友》2007,(23):30-31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并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作用,因此发现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稀有气体的发现前后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整个过程既曲折又有趣.  相似文献   

7.
对于植物体内氧气运输的途径和状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van Raalte、山田登等发现水稻根系的空气间隙中氧气的浓度有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因而认为氧气是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间隙从茎叶扩散下运到根部的。Barber等用放射性O~(15)所得的结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太空     
自从40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飞上太空后, 人类在太空生活就已不是梦想。最近美国富翁蒂托的太空旅游,更激起了众多太空爱好者对太空生活的向往。许多人都想步蒂托后尘,登上国际空间站,在舱与舱之间飘浮,俯瞰地球。 然而,在国际空间站(题图)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惬意。 自己造氧气 在空间站首先遇到的是在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空中,几乎没有空气的难题。 在地球上,空气的成分里有78%的氮,21%的氧,1%的其他气体。在空间站,宇航员要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必须有这样的空气。其中的氮气用航天飞机运来,而氧气则在空…  相似文献   

9.
沈霁春 《科学通报》1964,9(4):316-316
一氦气在医学中的应用氦的分子小而轻,因此瀰散速率快,氦气移动时不但所消耗的能量较少而且它通过半透膜或狭小孔隙的速度亦较快,氦的这一种物理特性,在医学上被广泛地应用。最初Barach着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始时,他是想要检查一下Hershey的一个学说。按这个学说讲,如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全部排除后,留下来的氮、氧等混合气体对于生命是很不合适的,结果是否定了这个学说,因为动物生活在除去了希有气体的大气中达42天之久,并没有表现出明  相似文献   

10.
正庚烷+丙烷/氧气/氮气低压预混层流燃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和分子束取样技术, 研究了正庚烷掺混丙烷/氧气/氮气(掺混比为0, 0.1和0.2)的低压预混层流燃烧. 分析了正庚烷/氧气/氮气与正庚烷+丙烷/氧气/氮气火焰中的燃烧中间物, 比较了不同掺混比下燃烧产物及主要燃烧中间物的摩尔分数曲线, 为研究正庚烷及正庚烷掺混丙烷在发动机上的燃烧, 以及相应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鳝鱼能长时间 待在空气中? 鱼一般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氧气。可是,也有一些鱼是用皮肤、肠、肺等来进行呼吸。鳝鱼在夜间,能在田地里爬来爬去,还能爬上高高的瀑布。 有人经过实验发现:当水温在7.5~8.0℃时,鳝鱼呼吸的氧气,有3/5是利用皮肤呼吸的,而用鳃呼吸的氧气只有2/5。 鳝鱼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非常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裂解油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万明  傅尧  陆强  郭庆祥 《科学通报》2009,54(15):2188-2195
在普通加热方式的基础上, 采用微波和氧气辅助的方式对生物油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质谱仪(MS)和荧光显微镜对老化油进行了表征. 通过比较生物油老化前后的成分及其含量变化, 并根据该变化对生物油老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老化油容易分层, 其物理特性和成分变化较大, 且空气中的氧气会加速其老化; 经过老化处理, 生物油中可测组分的绝对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0%左右, 而含有醛基和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到原来的10%以下, 加入一定量的过氧乙酸或酸碱会加剧这种变化; 在生物油老化过程中以聚合反应为主, 并伴有一定量的缩合和酯化反应. 因此, 采用隔绝空气和除去生物油中的酸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抑制老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素华  陈德文  郭建新  王皓 《科学通报》1996,41(23):2159-2161
继吩噻嗪及其衍生物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后,近年来在微电子材料方面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它们在邻二溴化物存在下,具有高效的光致生酸能力,从而可改变高分子膜的溶解性,有关这一过程的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已有诸多报道。Barra等发现,当用激光多次照射含有0.35%吩噻嗪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除去吸附的氧后,吩噻嗪的三重态寿命则可明显增加。Smith和McGimpsey等用瞬态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氮气氛下,吩噻嗪在环己烷中的光化学反应,发现它在308nm光照射下发生S_1态的  相似文献   

14.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15.
绿色的植物覆盖着大地,提供着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有机物和氧气,美化着人类生活的环境。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色素,这就是叶绿素。在阳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自1771年发现光合作用以来,探  相似文献   

16.
仔细观察一下烛火,便可看出火焰根据其色彩和亮度能大致分成3个部分。这是因为蜡烛的燃烧方式会因离烛芯的远近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空气造成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才会燃烧。因此,如果容易与氧气结合,燃烧才充分,否则很难燃烧。在烛火外侧,蜡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气源示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文汇  孙明良  徐永昌 《科学通报》2001,46(22):1902-1905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中的He,Ar,Kr和Xe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并探索应用重稀有气体(Kr,Xe)同位素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和气源对比问题,天然气中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别是Xe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出中部气田天然气两源复合特征,气田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气体来源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下古生界气源对西南部比东北部贡献大,两类气体在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与Ar同位素组成的关系中均有一定体现。因此,轻、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气源对比和追壳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相识已久 尚存疑团 水、空气和阳光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三大要素,作为空气中第二位的氧气和生命过程息息相关,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人们自认为对氧气已经非常熟悉了,为此在化学专门名词中有它的专有名词,即dioxygen。然而自从C_(60)发现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对常见元素的了解实在是太不完全了。就连一氧化氮这样的普通分子竟出人意料地扮演着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分子。于是,许多常见元素的性质又重新列入化学家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固氮——迫使空气里的氮气直接跟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过程——是由一些细菌和蓝绿澡来完成的。(New Scientist,10 April,P30)另一方面化学家们须得化很大代价才能摸造出这些低等生物体。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大量能量不活泼的氮气分子绝不会起反应生成氨气。目前日本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让大量的电流通过氮气,它们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使氮气去捕捉水中的氢气从而生成氨气。  相似文献   

20.
徐兴华  陈伟中  梁越  徐俊峰 《科学通报》2007,52(11):1237-1241
基于一系列声致发光光谱的测量, 研究了单泡声致发光和多泡声致发光的线状光谱的参数相关性, 探索声致发光中线状光谱的一般变化规律. 实验发现, 单泡声致发光的OH*谱线、Na谱线以及稀有气体谱线等的相对强度均与声场的驱动声压以及溶液中的稀有气体含量相关. 驱动声压越小, 溶液中的稀有气体含量越高, 线状光谱在总光谱中所占比例就越大. 多泡声致发光中的线状光谱的参数相关性与单泡声致发光中的相同. 声致发光中出现线状光谱可能是泡内温度较低的体现. 单泡和多泡声致发光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征, 以往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别可能来自于两者泡内温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