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试图运用顾祖钊先生的审美意象理论来评析“朦胧诗”的意泉美。“文学意象”是顾先生的独特发现。它与“典型”、“意境”鼎足而立,构成了文学形象的三种理想形态。有了它,古今中外那些用“典型”、“意境”无法涵盖的文学现象,便有了自己的归宿。本文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观照,不仅赏析一批优秀诗篇的意象美,而且得出结论:整个“朦胧诗”群落便是一个整体意象,象征着一代人艰难的人生历程和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宪先生“四重证据法”的再评述。张丽红《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钥匙——评叶舒宪先生的〈文学人类学教程〉》是一篇书评,其将叶舒宪先生《文学人类学教程》比做一把打开新的世界的钥匙,认为它使人们看到了文学研究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4.
李红蕾 《衡阳师专学报》2012,(2):F0003-F0003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是黎跃进先生新近出版的著作,是他积近十年之功,研究东方文学的最新成果。这是一本400多页、42万字的著作,作为研究一个文学思潮的著作,其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的确令人感佩。黎先生在书中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19世纪后期开始,东方存在“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张世英先生在他的著作《哲学导论》中对人生境界提出的看法。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有3个方面: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人生境界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提高和沟通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领悟到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万物一体"。同时阐述了张世英先生人生境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晋宋以前多仙诗。”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把游仙诗归为一类。这说明游仙诗作为一种创作题材,在魏晋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里,是非常突出的。然而,目前比较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以及某些诗歌史著作,对这方面的问题都较少注意。即使偶有述及,也多加贬抑,以为这类作品“表现了较为浓厚的悲叹人生无常,追慕神仙的消极情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这种消极  相似文献   

7.
研读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的自然人性、个体自由、艺术独立等人本文学思想。周作人把文学分为“人的”和“非人的”、“为艺术的”和“为人生的”、“即兴的”和“赋得的”,再通过比较、选择、整合,构建一种理想的合乎人性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8.
舒康乐先生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学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在他所毕生挚爱的文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不倦地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六十年代初,舒康乐先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踏入社会生活的同时,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从他以“初文“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评论电影《林海雪原》的文章《英雄赞歌》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的几十年中,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影评、随笔、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正当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一场号称“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年)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便是其特征之一.众所周知,川端康成是一位热情地、执著地追求美的作家.他一贯热心地探索美,热心地表现美.他认为,为了探索到美和表现出美,不可忽视自然景物,不可忽视自然景物的美。因此,他始终比较重视描写自然景物,对于日本现代文学忽视描写自然景物的现象表示不满,他在写作《雪国》期间所发表的《旅中文学感》(1935)一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我在越后汤泽温泉(在新泽县境内,是《雪国》故事的实际舞台——引者注)停留一个月左右期…  相似文献   

11.
屠格涅夫六长篇的诗意美卢兆泉早在40年代初,在一篇描绘意大利南国迷人之夜的短篇小说《三次会见》中,屠格涅夫就以“无比优美的诗意”①,倾倒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高度评价屠格涅夫的长诗《巴拉莎》,认为它“蕴藏着”“馥郁、清新的诗意”,“显示了非凡的诗才”。...  相似文献   

12.
正《鸟兽物语——科普大使动物保护随笔》为新近出版的一部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主题科普著作,收录87篇随笔。书中记录了郭耕先生多年来观察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点滴与感受,也是他保护动物与生态环境情怀的告白。"物语"起初源自日本,是一种故事、传说类文学体裁。《鸟兽物语》通过有关于鸟兽的一个个小故事和一段段美丽的传说,期望将人类与动物的距离一步一步拉进,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全书分为鸟兽物语、放飞心灵和从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文学人类学:理念与方法”,共刊发四篇文章。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指出的是,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三、浪漫陶诗佛音举证 举证之一,《挽歌》诸诗的立意、取材大部采自佛经。 《挽歌》三首乃是陶集中最为奇幻的浪漫之作,由于它“以一种极为冷静清醒的眼光看待人生的死”,表现了“一种深刻的但又是大彻大悟的哀伤”,故被李泽厚诸先生推之为中国文学中一组“绝无仅有的动人吟咏人生之死”的杰作(《中国美学史》卷二)。孰料就是这  相似文献   

15.
岛崎藤村是近代日本文学的大家。他由诗歌创作走上文坛,他的《嫩菜集》、《一叶舟》、《夏草》和《落梅集》等四本诗集,是他青春生活体验的艺术记录。其中有青春的苦恼,也有人生黎明的欢欣;有爱的向往,也有失恋的忧伤;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劳动场面的刻画。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直接影响而创作的小说《破戒》是日本近代“问题文艺”的力作。具有自传性质的《春》和《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朱自清先生诗论的基本审美取向是“中和美”。通过朱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阐明他这种审美取向的成因及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审美态度的一致性。文章主要是从朱先生对诗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与学习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的风格与品味三方面的态度,观点及论述证实了他诗论审美取向的基本特征是兼容并蓄、雅俗共赏、雍容公正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以杰出的创作实绩而饮誉世界.鲁迅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从1907年与人创办《新生》到1936年去世,主持或参与编辑了20种文艺刊物,11种丛书,76种书籍.在长期和大量的编辑工作中,鲁迅累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编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编辑思想.学习鲁迅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当好高校学报编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学习鲁迅的编辑宗旨:为了改造现实人生.早在1907年,鲁迅在东京与友人筹办《新生》杂志时,就把“立人”、用文艺来“改造现实人生”作为杂志的宗旨.1920年,筹备成立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主要表现在风俗环境美、人性美、人情关、诗意的语言关和散文化的结构美等方面。这种和谐美产生的原因,除了从童年开始所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外,还有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所历练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以及他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善美,一起影响着读者,给读者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师专教授李永彩先生,是我国著名非洲文学研究专家\97年初,美国记者一洲学专家李·尼科尔斯先生慕名对李永彩先生进行书面采访。2月6日,李永彩先生认真作答。李永彩的答复,以《非洲文学在中国:最新信息》为题发表在《国际非洲文学学会会刊》1997年冬季号。该文是《非洲文学在中国》(见《国际非洲文学学会会刊K986年秋季号拍续篇,评介非洲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情况,披露了他与非洲文学的关系,讲到中国对外国文学的取舍标准一社会使命感和艺术价值,加强了中国同非洲的文化交流。李永彩先生/k事非洲文学研究已有30多年,1985—1986年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