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当前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存在切换次数多, 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问题, 以获得更优的异构无线网络服务质量为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arkov过程的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 首先, 建立异构无线网络整体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网络整体性能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最后利用Markov决策过程对异构无线网络的状态进行预测, 选择最优的接入网络, 并通过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的仿真对比实验测试和分析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其他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 该算法可降低平均切换次数, 避免了频繁切换现象的发生, 大幅度减少了网络数据传输的丢包率, 改善了用户满意度, 获得了更高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异构网络中基于上下文转移的VoIP Qo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异构网络的融合,如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保证VoIP的QoS已成为VoIP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转移技术并结合MIPv6,DiffServ和MPLS这3种技术的QoS方案.该方案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并将DiffServ和MPLS结合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由于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结合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能够为VoIP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切换延迟等QoS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异构网络的融合,如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保证VoIP的QoS已成为VoIP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转移技术并结合MIPv6,DiffServ和MPLS这3种技术的QoS方案。该方案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并将DiffServ和MPLS结合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由于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结合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能够为VoIP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切换延迟等QoS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WLAN获得网络接入服务,这就需要对WLAN切换的支持,而单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切换机制难以克服乒乓效应及其他一些服务质量下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DMA辅助下的WLAN无缝切换(即低延时、低丢包率)机制(CAHO),该机制在用户发生相邻WLAN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使用CDMA连接来避免性能下降问题.为了评价该机制,我们建立一个实验床,并与传统的WLAN切换机制及Multiscan切换机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HO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丢包、服务中断及乒乓切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6.
从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来看,异构网络融合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WiMAX与TFD-SCDMA网络融合的需求及可行性,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MIP的WiMAX-TD-SCDMA网络互操作结构,并给出了系统间切换流程,此切换能够减小系统阀切换延时及丢包率。  相似文献   

7.
异构网下基于速度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  张磊 《应用科技》2009,36(4):23-27
在异构网络垂直切换中一直存在着乒乓效应、网络利用率低和丢包率严重等问题.以往的算法虽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但是没有考虑移动节点速度不同对切换效率的影响,在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采用代价函数对可接入网络进行评估和选择;根据稳定周期、移动节点运动的速度和所处位置来自动调整切换执行时间,使移动节点能自适应的进行切换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切换延时、分组丢失以及切换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8.
异构网络中基于门限和AHP的TOPSIS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异构网络系统吞吐量,减少乒乓效应,提出一种基于门限和层次分析法的切换算法(different threshold and AHP based TOPSIS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DTAT).DTAT算法考虑异构网络中的切换触发与切换判决两个方面.用户获得当前网络和目标网络的SINR(信干噪比)差值,根据该信干噪比差值与设定的切换触发门限的比较结果进行切换触发;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特征向量法来决定各个属性之间的权重关系,根据属性矩阵和权重向量,利用逼近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OPSIS)得到用户当前网络与目标网络的判决值,选取最佳网络.仿真结果表明,DTAT算法能够根据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各属性间关系,从而提高垂直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群垂直切换场景中,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向无线网络发出垂直切换的请求,有可能导致网络拥堵并因此增加切换的阻塞概率。为了避免网络负载过重和合理地利用无线资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阻塞概率的群切换方案。首先,根据网络最大阻塞概率得出在同一时隙最多能够进行切换的用户个数,然后,根据使得整个网络平均传输时延和丢包率最小的准则,终端将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仿真表明,相比于基于随机延迟的方案,该方案在控制网络阻塞率、减小网络平均传输时延和平均丢包率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3G网络的无线监控系统中码率波动及丢包率的问题,在现有码率调控策略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丢包率和视频延时进行网络状态的判定方法,并对现有的AIMD算法进行改进,使之能满足自适应调整的要求.该算法已在船舶及港口水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G网络宽带条件下采用视频延时和丢包率来调整码率的方法,可使码率变化较大、丢包率数量较小,两者性能均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无线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无线局域网(WLAN)与无线城域网(WMAN)的融合技术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综合考虑终端移动速度、信号强度、信噪比等多个因素,适用于WIFI无线网络与WIMAX无线网络融合的垂直切换算法。通过NS仿真实验环境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依靠单一因素如信号强度的切换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少"乒乓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5G异构网络在切换过程中单一处理切换参数的片面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G的新的切换算法,该算法基于多属性分块决策(modula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MADM)理论,把切换参数分为2个模块,采用TOPSIS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最优网络QoS(network QoS,NQ)模块,其次利用模糊逻辑得到用户偏好(user preference,UP)模块,再对最终满意度(degree of satisfaction,DS)模块作一次模糊处理,选择最优结果执行切换。仿真结果表明,M-MADM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可减少时延,降低切换失败率,并能快速准确地切换至最优网络,提高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部署的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中车辆终端的运动状态和业务类型差异巨大,针对不同运动状态和业务类型的终端并发接入导致的频繁切换和拥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预测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在切换触发阶段使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接收信号强度,在信道链路质量恶化之前提前触发切换,在网络选择阶段综合考虑网络参数以及终端在不同运动状态和业务类型下的接入偏好,并选出综合效益值最高的网络作为切换目标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好地适应终端运动状态和业务类型的变化,能降低不必要的切换次数和网络拥塞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模糊控制系统中切换时延较长和切换次数较多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系统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在基于信号强度判决时将RSS作为门限值,提高系统判决能力;同时,将网络参数和服务类型作为判决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引入并行的模糊控制系统,缩短了切换判决的时间、选择适合用户的最佳网络,做出垂直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切换次数,降低了切换时延,增强了系统的性能。与传统的切换算法相比较,该算法对切换的判决因素考虑的更全面,兼顾了用户终端的使用环境及成本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无线局域网(WLAN)中节点(Station)切换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流媒体应用的端系统快速切换解决方案.该方案在3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设置动态切换阈值避免节点的频繁切换;使用平滑因子降低无线信号强度的时变不确定性;利用探询时延选择合适的接入点(AP).该方案无需对现有AP进行修改,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在实际WLAN环境下进行了实现和测试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减小切换时延,改善了流媒体在WLAN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无线因特网切换方案(如Mobile IP)的若干局限性,提出一种称作“双路径切换”的基于IPv6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在Mobile IP基础上对域间切换进行改进,通过结合资源预留协议(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快速恢复会话层数据流的通信连接,减少切换中断时延、降低丢包率和资源占用,使得在基于IP的无线网络中能够在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同时支持大范围的移动性,且和Mobile IP方案相比,只要求增加路由器端提供对IPv6的支持,无需做其他改动。仿真结果表明,在中断时间和带宽利用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中软切换的特殊移动所引起的资源消耗,在分析特殊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优先级的算法.该算法根据信号强度变化率的幅度过滤需要刷新的请求,给出了一体化估算关系式,并添加了补偿因子,有效地识别了特殊移动情况,最终依靠优先级队列避免了不必要和调整不及时的切换.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降低系统资源浪费主要资源占用率降低6.8%,计算代价小,不需要硬件投资.  相似文献   

18.
切换是无线网络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切换算法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切换管理,以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IEEE802.16e标准提出了基于OFDMA系统的切换过程,传统的硬切换算法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资源浪费,切换时间过长和掉话率高等。本文将基于802.16e标准的硬切换算法,针对它所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平均切换次数和切换损耗概率上面表现出比原来的算法更好的性能,并能有效地减小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IEEE802.16e的切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换是无线网络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切换算法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切换管理,以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IEEE802.16e标准提出了基于OFDMA系统的切换过程,传统的硬切换算法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资源浪费、切换时间过长和掉话率高等.将基于802.16e标准的硬切换算法,针对它所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平均切换次数和切换损耗概率上面表现出比原来的算法更好的性能,并能有效地减小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20.
用最大QoS共享路径算法改进MRSVP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MRSVP(Resource Resercation Protocol with Mobile Hosts)协议的基础上,针对MRSVP协议在处理单播流时的缺陷,提出了最大QoS(Quaity of Service)共享路径的概念,给出了计算最大QoS共享路径的算法并对MRSVP协议进行了改进.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RSVP协议相对改进前,在网络重载情况下,缩短了重新进行资源预留的路径,从而提高了资源预留成功率,增加了移动主机在子网间切换的成功率,缩短了移动主机切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