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命论是汉代儒家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汉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视角下,刘贺被封海昏侯相关史事并非无足轻重,它是汉宣帝为增强自身帝位合法性而对刘贺发起的一场不公平的天命之争,是汉宣帝以经治国的一项措施,对祥瑞灾异理论全面进入汉代政治生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孔子衣镜”上的西王母画像与道家及道教虽然有着关联性,但它们分属不同的系统。西王母具有“神”与“人”的两面性;具有“人”之属性的西王母与“礼”关联甚密,而“礼”又恰恰是“孔子衣镜”的思想核心,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应非偶然,是刘贺的一种主动选择。刘贺选择西王母来赐福避祸,主要针对的是“犬祸”和“阴病”,并由此在画像中引入了东王公,以达到和顺阴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汉宣帝在地节四年剪灭首要政治威胁霍光家族之后,在"知贺不足忌"的情况下,仍然于元康三年下诏,将其次政治威胁前废帝刘贺从昌邑故王迁封为海昏侯。汉宣帝这样做具有多重目的,可谓一箭数雕:其一是"不及以政",贯彻"废放之人屏于远方"的传统,彻底屏蔽刘贺的政治影响;其二是"借刀杀人",借助豫章的险恶环境对他进行肉体折磨,将他个人和家族肃清与无形之中;其三是"藩卫刘汉",让刘贺在欠发达多民族杂居地区搏杀,扩大刘汉政权势力范围;其四是"开发江南",造福当地百姓。汉宣帝作为一代中兴之君,其政治手腕在此事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西汉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身份转换,最终逝于江南豫章. 2015年之前关于刘贺的讨论较少,2015年底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情况公布,引起轰动,也直接推动了海昏侯相关研究. 两年多来,学界围绕"海昏"含义、刘贺身世与废黜原因、海昏侯立废与当时政局、海昏侯墓制及出土器物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现结合墓葬发掘以前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玉舞人,并非既有研究所认为的战国古玉,而是一件带有"王国记忆"的昌邑旧物。玉舞人"翘袖折腰"的舞姿或许与刘贺祖母孝武李夫人有关,其不仅隐隐表现了海昏侯家族为"妙丽善舞"的李夫人之后,更借李夫人的皇后身份表明刘贺一脉为汉帝正统。另外,从服饰、姿态等方面考察,玉舞人展现的舞姿应是汉代盛行的楚舞。  相似文献   

6.
海昏侯墓出土了万余件精美文物,其中的金器、玉器、青铜器、漆器之多,反映了海昏侯刘贺拥有巨量的财富。文章针对海昏侯刘贺墓财富数量、财富的来源及这些财富在经历了两千余年之后所能保存下来的原因作了细致考察,认为其财富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积累、其父之遗产、上两辈的馈赠、朝廷及亲友的赙赠和海昏侯任上铸造等几个方面,而刘贺墓及其财富之所以能够完好保存,则在于特定的时空环境和考古发掘的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海昏侯刘贺的三个史事疑点进行了剖析:史传海昏慨口因刘贺"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而得名,这种解说是不确切的,慨口实乃海口之讹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记载"元嘉中,豫章胡家奴开昌邑王冢,……尸骸露在岩中俨然",有人据此认为刘贺早已暴尸荒野,这是因不了解汉朝丧葬制度而犯的错误认识;刘贺墓出土大量财富,根据豫章历史上富金多铜、汉初明末曾私自铸钱及海昏侯出土铸钱石范等情况来分析,这笔财富可能产于豫章本土,而非域外输入。  相似文献   

8.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200万枚铜钱,专家大致推断为汉武帝、昭帝和宣帝时期之物。这批铜钱的来源应该包括昌邑哀王刘髆的遗物、昌邑王父子私铸的货币和封地的结余,还有可能包括刘贺为帝时调用的国库钱物。这批铜钱是刘贺为谋求恢复昌邑王地位准备的资金,后因刘贺死后无人继承海昏侯爵位、国除而彻底随葬。  相似文献   

9.
《汉书》中的刘贺,劣迹斑斑,出现许多怪异之兆.这是以汉代阴阳五行说强加于其身的丑诋成份.班固的书写受到西汉上层社会对刘贺看法的影响,其负面形象必有矫诬、堆积罪状处,如何走近真实的刘贺,值得商讨.据张敞看望刘贺所说,推算他出生于太始三年,与王吉谏书所说未能吻合,《刘氏族谱》则记载元封二年出生.刘贺赴长安经过济阳为何要求长鸣鸡,买积竹杖,有待考证.张敞奏书中写到刘贺前妻之父为执金吾严延年.《汉书》中也有侍御史严延年,是两人还是同一人,有待考证.本文认为刘贺墓中的一部分珍贵青铜器、乐器、竹简以及车马是从北方带来的,而五铢钱、陶器则有可能在南方制造.孙万世究竟是探子还是被审查交待?兴建海昏国都城以及上缭营的人力与财力来自哪里?海昏县与海昏国的关系如何,溉口在今何处,都是饶有趣味的话题,须要进一步考索.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汉宗藩中的一员,海昏侯刘贺享有着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刘贺由宗藩入继,却在政治上经历了帝、王、候、民的差别待遇,在监督与控制的束缚之下,社会生活反差强烈,在赎罪与避祸的压力之中,社会心态变化巨大,刘贺的际遇与归宿是西汉昭宣时期宗藩控制的一个缩影。随着政治身份的变动,刘贺的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心态极大的反映了西汉中央政府对宗藩控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