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从1644年崇祯自尽至1664年"夔东会战"的这段20年的南明史,特别是南方各省的抗清斗争、南明抗清的江西战场与南昌城的两次被清军攻陷以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来看八大山人剃度出家的人生选择.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急剧动荡的时代,不但决定性地影响了八大山人当时的思绪情绪和人生抉择,而且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他毕生的创作.所以,解读、欣赏八大山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就要对这段历史有个了解.  相似文献   

2.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座高峰,是江西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其人和作品知名度大,美誉度响,识别度高,可这个人的清晰度却不够,他一身都是谜,甚至他的身份、家世、身世、人生轨迹、心路历程都十分模糊,许多基本信息都不清楚.本文通过解读1954年前后在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个山小像》这份文献的方式,把八大山人的人生经历、艺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八大山人是大明的王孙,一生80年,近20年在明,60余年在清.20岁之前生活在南昌,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坼,从皇家宗室沦为朝廷命犯,为逃命保命窜伏深山老林之中达3年之久,最后削发为僧.15年多在介冈灯社,11年在奉新耕香院,做了30余年和尚.55岁还俗回到南昌,进入艺术创作的井喷巅峰期,最后死在南昌.八大的这种人生经历真可谓奇特跌宕,它对八大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颖学弘敏系青原下三十七世、曹洞宗三十世传人,是传授八大山人“正法”并与其弟子在奉新头陀寺和耕香院共处时间达15年以上的禅门大德,对八大山人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远.为了探究八大山人成长经历,文章采用考证的方法,对颖学弘敏的人生轨迹、承传关系、禅门事迹三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作出了师徒二人在奉新的头陀寺和耕香院共同生活了15年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八大山人的成长成历、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岛是唐代苦吟诗派的代表作家,人们之所以称他为苦吟诗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活苦.贾岛早年出家当和尚,以后还俗久举进士不第,生活无着,穷愁潦倒.贫困到何等地步呢?他有诗为证:“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朝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客喜》)“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寄乔侍郎》).  相似文献   

5.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史和江西地域文化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八大山人的研究虽有不少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澄清和端正之处.本文论述了八大山人研究要注重四点:一是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专家为中心,而要面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二是研究起点上,要从八大的作品开始,加强对八大作品的解读、分析、鉴赏和研究;三是在研究重点上,要注重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的统一,努力揭示八大作品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四是在研究方法上,要把八大山人放到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和他的人生遭遇中去与八大的时代相关联,而不能从概念出发,不能简单化.我们要反对那种假想式的、推理式的、铺排式的、演绎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悲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0年来八大山人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其动态进行简要的综述,分为二部分:一、八大山人名号及其身世、生平、交游的研究;二、八大山人思想与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有画作的形式结构、笔墨趣味、画境等研究、画作分期研究、山水画研究、书法、诗歌、禅学思想研究、作品真伪研究、八大的影响以及比较等方面研究的概要.  相似文献   

8.
八大山人晚年大量画作是在寤歌草堂中完成的,然而寤歌草堂的位置一直不被人知。笔者利用南昌地理和陶瓷史知识,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考证,确定了八大山人经常光顾的北兰寺的位置。然后再利用南昌地理和方言知识,对邵长蘅关于八大山人到达北兰寺的记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寤歌草堂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三、北宋     
钱俨 五代末宋初著名学者(937—1003)。临安(今杭州)人,字诚允。本名信,淳化(990—994)初改名。吴越王钱俶异母弟。幼时出家为僧,年长还俗,谨慎好学。钱俶即位后,命为镇东军安抚副使,衢州(今属浙江)刺史。宋军灭南唐,俶奉诏助攻常州,时命俨督漕运,保障军输供给。归宋后,为随州、金州(今属陕西)观察使,后出知和州,在职十七年,宋真宗咸平六年卒。  相似文献   

10.
八大山人的禅学修养很深,这可见之于其诗文中.从八大山人的诗与画寻绎他与禅宗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他的诗、偈语中时有对禅宗特征的认识;第二,从诗文中可见他对江西禅寺、寺僧的了解;第三,诗中运用禅语表达他的艺术观点;第四,他的画风与禅宗的关系.无论是诗还是画,总体特征呈现风趣诙谐,有时怪诞,均受禅宗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