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性、致突变性的杂环胺.IQ型杂环胺通过非酶褐变形成,即包含肌酸、氨基酸、糖的美拉德反应;氨基咔啉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于300℃的温度下热解产生.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杂环胺含量显著上升.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抗氧化剂对杂环胺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介绍了杂环胺的结构、分类、含量、影响因素等,重点对杂环胺的形成机制及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N-取代乙酰胺的新方法.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1.5摩尔比率的乙酸酐和一系列胺发生反应合成15个N-取代乙酰胺,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更重要的是该方法适用范围较广(脂肪胺、芳香胺、杂环胺).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酸性溶剂萃取卷烟主流烟气剑桥滤片捕集物,目标分析物经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富集后,应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卷烟主流烟气中4种杂环胺的测定方法.4种待测物的检出限在0.14~0.24ng/支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9.7%至86.2%之间.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国内在售的10个重点品牌卷烟样品,结果显示1-甲基-吡啶并[3,4-b]吲哚(Harman)、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2-胺基-9H-吡啶并[2,3-b]吲哚(AαC)、2-胺基-3-甲基-9H-吡啶并[2,3-b]吲哚(MeAα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33.0~959.1ng/支、1220.4~2796.4ng/支、55.0~82.8ng/支、3.0~24.1ng/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arman、Norharman和MeAαC分别与实测焦油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且卷烟主流烟气中4种杂环胺的含量同卷烟类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以乙醛酸乙酯、芳香胺及杂环胺和巯基乙酸为起始原料,利用微波促进多组分一锅法合成了系列新型噻唑烷酮衍生物(4),进一步经NaBH4还原得到新的2-羟甲基-3-芳基-1,3-噻唑烷-4-酮化合物(5).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等方法确定,并初步测试了化合物对糖苷酶(α-淀粉酶,α-和β-葡萄糖苷酶)及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谣言: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真相:研究表明,在200℃以上的烹调温度下,蛋白质类易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脂肪类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微波烹调时,在含有大量水分的情况下,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所以,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烟碱是天然烟草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生物碱,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用单键相连的两个含氮杂环——吡啶环和吡咯环。由于这两个杂环胺的官能团均属于叔胺类型结构,因而都可被质子化而生成相应的盐。经测定,上述分子结构中的吡咯环的PKa≈8.0(吡咯环的PKa≈3.0)。这就意味着该环即使在 pH=7时,也应该有大约90%被质子化而形成盐。当此盐与强碱稀溶液作用时,就生成了游离碱——烟碱.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合成新型结构和性质的含氮杂环胺类化合物与金属生成的配合物提供指导,对含氮杂环化合物二(2-吡嗪)胺(Hdpza)进行了构象计算研究,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原子电荷布居、前线轨道组成及能量,得到了最稳定的分子构象信息。这些构象中2个吡嗪环平面的取向有3种方式:anti-anti、anti-syn及syn-syn,与实验得到单晶结构的分子构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烟碱(Nicotine)是天然烟叶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生物碱。其化学结构具有以单键相连的两个含氮杂环——吡啶环和吡咯环。由于这两个杂环胺的官能团均属叔胺型,因此都可被质子化而形成盐。 实际上,分子结构中的吡咯环的PKa≈8(吡啶环的PKa≈3),这就意味着该环即使在pH=7时,也应约有90%被质子化而形成盐。此盐一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反应就生成游离碱(烟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种杂环胺双齿配体联吡啶(Bipy)、邻菲绕啉(Phen)、4、7-二苯邻菲绕啉(Dpp),分别以CCl4、CHCl3、CH2Cl2为稀释剂,苦味酸根(Pic-)为伴随阴离子对稀土元素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稀释剂的介电常数大小不同,不仅生成组份不同的萃合物,而且对14种稀土元素的萃取序和相对分离度也有较大影响,介电常数大的稀释剂有利于稀土的整体萃取,介电常数小的稀释剂有利于稀土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以 2,2,4,7-四甲基-1,2,3,4-四氢喹啉为原料,用环氧乙烷进行N -羟乙基化, 在三氯氧磷作用下氯化,然后与巯基乙醇缩合,再于乙醇介质中,以钨酸钠作催化 剂,将硫醚氧化得N-(β-羟乙基砜基乙基)-2,2,4,7-四甲基-1,2,3,4-四氧喹啉。 以此作偶合组分分别与苯系、杂环胺类偶合,经酯化合成红色到蓝色深色偶氮型活 性分散染料,井对这些染料在锦纶、涤纶纤维上的染色应用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很多汤煲类食品,特别是老火靓汤,需要炖制很长的时间,比如超过四个小时,这可能会引发脂肪氧化,蛋白质糖基化等一系列可能产生潜在安全性和健康性下降问题,针对此,以典型的广东靓汤为模本,探究加热、压力、时间、温度、鱼活性羰基脂肪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产物、风味下降、颜色褐变等常见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杂环胺、蛋白质末端糖基化物等典型有害化合物的生产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式,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本题以家禽、家畜、鱼类为原材料,以不同的炖煮方式和时间进行探讨汤品炖制中营养素和感官性质的变化,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汤品炖制的控制因素,从而确定较佳炖制汤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呋喃甲醛为原料,在维生素B1的促进下合成出呋喃偶姻,再以呋喃偶姻为原料,通过吡啶氧化,在硫酸铜溶液中合成出呋喃偶酰。以呋喃偶酰、芳香醛、醋酸铵和杂环胺为原料,分别采用一锅3组分和一锅4组分合成法制备了含1个呋喃基团、2个呋喃基团和3个呋喃基团的多芳基1H-咪唑化合物。其中,采用苯偶酰、醋酸铵和糠醛合成了2-(呋喃基-2)-4,5-二苯基-1H-咪唑衍生物;以呋喃偶酰、醋酸铵和苯甲醛合成了4,5-二呋喃基-2-苯基-1H-咪唑衍生物;以呋喃偶酰、2-甲基呋喃、醋酸铵和糠醛合成了4,5-二(呋喃基2)-1-(2-呋喃甲基)-2-苯基-1H-咪唑衍生物。并采用IR,1H NMR对所合成的呋喃基取代的多芳基1H-咪唑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附加值食品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学者对食品真伪鉴别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视。该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针对燕窝、蜂蜜、鲑鱼、海参、冬虫夏草等高附加食品开展了食品真实表征属性生物识别新技术研究,分别建立了燕窝及伪品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蜂蜜蜜源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鲑科鱼类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海参实时荧光PCR鉴别方法、冬虫夏草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填补了我国在其检测技术方面的空白;在食品质量品质属性生物识别技术研究方面,以蛋白为检测对象,结合免疫学及质谱学等相关技术,探索了蜂王浆新鲜度的免疫检测方法、蜂王浆新鲜度的毛细管凝胶电泳方法、杂环胺HPLC-MS-MS检测方法、乳制品中羟脯氨酸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该项技术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食品感官品质仿生识别技术检测方面,分别建立了普洱茶香气特征评价方法,研究了蜂胶、普洱茶品质评价基础数据与特征指标、建立了传感器特征提取方法、初步开发了气体色敏传感器检测系统,研制了具有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能够剖析食品特定味觉属性的新型电子舌系统,为食品质量安全快速分析检测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食品真实属性表征生物识别新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针对燕窝、王浆、海参等常见高附加值食品建立真伪鉴别新方法,为政府监管,企业质控提供技术保障,包括:采用免疫检测、酶活检测、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建立蜂王浆品质识别方法,收集不同产地和蜜源的王浆样品,初步建立了王浆属性表征数据库,进一步为王浆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针对银耳、红藻、猪皮、蛋清等燕窝掺假物,建立燕窝真伪鉴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开发燕窝真伪鉴别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提高检测通量。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开展不同产地和级别燕窝样品的蛋白质组比较,为燕窝产品品质识别积累了基础数据。在蜂蜜蜜源品种溯源方面,建立8种蜂蜜蜜源植物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灵敏检测不同蜜源蜂蜜混杂的产品。在鲑鱼和海参等海产品真伪检测方面,建立鲑鱼和海参真伪鉴别实时荧光PCR方法。在食品感官品质仿生识别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方面,开发了食品感官品质多通道识别信息融合技术与质量决策系统,采用传感器电子鼻、可视化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针对普洱茶、绿茶、蜂蜜等食品建立品质识别新方法,为规范市场提供科学手段,包括:初步建立多种信息融合模式下的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开展了智能化电子舌传感器清洗、漂移校正、系统集成、标准操作应用方法学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利用4种天然植物色素作为气体敏感材料的可视化电子鼻技术,进行猪肉新鲜度检测应用研究,针对普洱茶品质和产地、绿茶产地、食用油品种等建立电子鼻品质识别方法。在食品质量属性分子识别技术及装备研究方面,重点针对组胺分子印迹技术、癸烯酸仿生免疫技术、蜂蜜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杂胺免疫检测技术开展研究,包括:在前期组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构建了组胺分子印迹压电石英微天平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建立了10-羟基-癸烯酸仿生免疫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蜂王浆及其制品中蜂王酸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掺入不同质量分数果葡糖浆的掺假蜂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杂环胺半抗原合成、抗体制备的基础上优化建立了竞争ELISA方法,并优化建立了样品基质消除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5.
盘波  温放 《广西科学》2019,26(1):89-94
报道了湘桂粤地区8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省级分布新记录。包括:湖南省级分布新记录的皱边马铃苣苔Oreocharis crispate W. H. ChenY. M. Shui、革叶石山苣苔Petrocodon coriaceifolius (Y. G. Wei) Y. G. WeiMich.M?ller;广东省级分布新记录的多花石山苣苔Pet. multiflorus Fang WenY. S. Jiang、弯果奇柱苣苔Deinostigma cyrtocarpa (D.FangL.Zeng) Mich.M?llerH.J. Atkins;广西省级分布新记录的粉花半蒴苣苔Hemiboea roseoalba S.B. Zhou,Xin HongF. Wen、江华小花苣苔Primulina jianghuaensis K.M. LiuX.Z.Cai、封开报春苣苔P. fengkaiensis Z.L. NingM. Kang、密花石山苣苔Petrocodon confertiflorus H.Q. LiY.Q. Wang,并提供了这些省级分布新记录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苔草属Carex L.在内蒙古的地理分布新纪录12种植物。它们是Carexaugustinowiczii Meinsh.短鳞苔草、C.moorcroftii Falc.青藏苔草、C.pumila Thunb.栓皮苔草、C.maculata Boott斑点苔草、C.eleusinoides Turcz.蟋蟀苔草、C.songoricaKar.et Kir. 准格尔苔草、C.pseudo-cyperus L.假莎草苔草、C.platysperma Y.L.Chang et.Y.L. Yang双辽苔草、C.dichroa Freyn二色苔草、C.heterostachya Bunge.异穗苔草、C.siderosticata Hance宽叶苔草、C.loliacea L.间穗苔草。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槭树属Acer L.植物的11个分类群进行了修订:将羊角槭A.yangjuechi Fang et P.L.Chiu组合为庙台槭的亚种A.miaotaiense P.C.Tsoong subsp.yangjuechi(Fang et P.L.Chiu)P.L.Chiu et Z.H.Chen;提出了苦茶槭的合法名...  相似文献   

18.
3期评刊表     
《少儿科技》2013,(3):43
1.您觉得本期封面怎么样?A.很好看B.还不错C.一般D.很难看2.您觉得本期内容总体怎么样?A.很喜欢B.较喜欢C.还可以D.很无趣3.本期您最喜欢的文章是____,最不喜欢的文章是____。4.本期您最喜欢的页面设计是第____页,最不喜欢的页面设计是第____页。5.除本期已登内容,您还希望看到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基生鳞毛蕨Dryopteris basisora H.Christ及其混淆种类进行分类订正研究.承认基生鳞毛蕨D.basisora H.Christ、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H.Christ) C.Chr.和脉纹鳞毛蕨D.lachoongensis (Beddome) B.K.Nayar S.Kaur为独立的种,将D.pseudovaria (H.Christ) C.Chr.作为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 (H.Christ) C.Chr.的异名处理.文中附有这3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情况,对南黄海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23种或分类实体,隶属于145个属,32科,4目,其中建立了2个新属,发现并描述了18个新种.列出了南黄海海洋线虫的种名录,并对其中的2个新属Abelbolla gen.nov.,Paramphimonhystrella gen.nov.和18个新种Abelbolla boucheri sp.nov. ,A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A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 Belbolla stenocephalum sp. nov. , 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 Curvolaimus filiformis sp. nov. ,Trichotheristus articularus sp. nov. ,Oncholaimus multisetosus sp. nov. ,Sabatieria stenocephalus sp. nov. , Setosabatieria coomansi sp. nov. , Paramicrolaimus boucheri sp. nov. , Terschellingia major sp. nov. ,Halalaimus longiamphidus sp. nov. ,Leptolaimodes decorus sp. nov. , Paramphimonhystrella elegans sp. nov. ,Paramphimonhystrella minor sp. nov. 和 Paramphimonhystrella sinica sp. nov. 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