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陕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提出了陕北地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小世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强调各创新主体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技术创新领域,在对比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特征与小世界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集聚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等小世界网络特征,并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雪芬  张栋 《甘肃科技》2005,21(2):12-13
简述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等原因而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提出了改善河西走廊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综合观点,分析论述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口素质区域差异的各种表现,并指出了人口素质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生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及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为切入点,盘点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范式、评价和治理。综合而言,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提出今后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的时代语境有待拓展;研究地域范围与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丰富与调整;扩充要素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创新创业竞争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纷纷出台诸多政策措施来鼓励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经过长期的技术实践积累,其中硅谷、纽约、伦敦、北京与深圳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在各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创业生态系统排名榜单中均名列前茅。通过对上述5个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方式的共性,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03—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突现及引文共被引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国外前沿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动力因素、系统管理、内部结构及其特征成为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四大研究主题,探索系统区域创新和螺旋结构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前景。研究启示:应利用多螺旋结构管理生态系统,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政策嵌入和结构平衡,发展要立足本土,挖掘系统发展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态势之间关系的系统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的作用因子,以建立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发展进行宏观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安徽淮河流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9.
草地资源退化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退化十分严重,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危机.分析了草地资源退化的原因,认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草地资源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相互耦合作用的过程,指出草地资源危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动态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草地资源保护同题的长远和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10.
11.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呈现明显单一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在该系统内部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制约了该区系统的发展。只有协调两者关系,才能取得湖区生态经济持续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阳地区土地整理模式的分析,指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达到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万源的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长江水质和万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蓝图构想、战略举措进行了论述,为加强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构建评价生态区域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生态区域指标体系构成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框架 .框架由资源环境、生态功能和人类干预三大系统相关指标构成 .指标体现人在环境资源循环发展中的主体因素和驾驭作用 .区域可据此选择有关的、尤其是具有区域生态特点和管理特点的生态因子 ,建立起适合本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 .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韶关的生态文化建设也在有序地推进之中,但又有别于其他各地区,韶关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生态环境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为环境保护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其分析和预测方法成为数据处理的研究重点。在对海量生态环境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综合处理基础上,基于时间序列的指数平滑法建立了一种动态二次指数生态环境数据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生态环境的实时变化特征,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方法实现了静态参数的动态优化处理。以云南大理生态环境数据为样本,通过实验仿真测试和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7—2007年福建省纵向时间序列的能源生态足迹,结果发现:福建省1997—2007年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波动性较大,199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292 ghm2,而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878 ghm2,能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 168.82万t标准煤,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 774.52万t标准煤,年平均增长23.50%;福建省1997—2007年的能源足迹产值(VEF)和能源足迹压力强度(EFI)变化幅度不大,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盈余0.058 hm2到2007年的赤字0.408 hm2,说明福建省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理论,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生态性分析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企业战略管理应该做出的转变,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战略管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设、住宅小区的开发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使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的相应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6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保障和生态质量4个维度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情况,并借助ArcGis 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2010—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正相关向较强的集聚倾向演变,且2016年集聚倾向最为明显; 3)甘肃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文明水平大体上呈现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的分异特征; 4)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离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协调性较好,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协调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生态文明建设分区治理; 2)加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性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城市合作等提高区域协调性水平; 3)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