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印娟 《科技信息》2011,(27):36-36,46
煤的热解是煤气化、液化和燃烧等煤热转化过程的基础。煤热解化学研究与煤的热加工技术关系密切,取得的研究结果对煤的热加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另外,煤的热解作为单独的燃前预处理工艺在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学术思想是:不追求煤的百分之百转化,依据煤结构和组成本质以及不同组份的反应性特征,将煤优化集成为洁净的气、液、固体燃料,使煤利用过程效率提高,同时煤中污染物得到经济有效地脱除。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构造煤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通过解译钻孔测井曲线,结合现场揭露情况,对7#煤各钻孔构造煤厚度进行了判识,并利用软件Surfer8绘制了7#煤构造煤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对7#煤构造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煤构造煤普遍发育,东部构造区较为发育,且构造煤厚度变化较大;中部构造区,构造煤厚度分布稳定;在西部构造煤在向斜核部较发育,两翼相对变小。井田构造分布受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13个低煤级煤样平衡水条件下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低煤级煤的朗格缪尔常数与平衡水分、煤级、显微煤岩组分、比孔容和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低煤级煤的吸附特征与中、高煤级煤之间的差异,探讨了低煤级煤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WCT-2型示差热天平对河南省电网主要动力煤平顶山煤、鹤壁煤、新密煤、义马煤、山西高平煤、义马 和新密煤的混煤(按一定比例如3:7、5:5、7:3)进行热解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主要动力煤热解特性数据库。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数据库,为河南电网主要动力煤燃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燃烧特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低煤级煤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实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基于13个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小于0.65%的低煤级煤样平衡水条件下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低煤级煤的朗格缪尔常数与平衡水分、煤级、显微煤岩组分、比孔容和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低煤级煤的吸附特征与中、高煤级煤之间的差异,探讨了低煤级煤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新开发的大煤田─灵武煤田部分矿区煤及乌兰煤为对象,对其煤质特征和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灵武煤田三矿区煤具有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和高发热量的优良特性,煤灰成分以硅、铝为主,灰熔点较低,属轻微结渣型。乌兰煤属高硫焦煤,灰熔点较高。四矿区煤岩相组成差别较大,其中灵武磁窑堡煤丝质组合量高达61.3%,这在中国煤岩相组成中属少见,在最佳制浆工艺条件下,四种煤均能制备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静态沉降稳定性的假塑性水煤浆流体,但除乌兰煤外,灵武三矿区煤所能达到的煤浆浓度普遍偏低,属难制浆煤。同时发现,最高煤浆农度与煤最高内在水分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灵武煤最高内在水分偏高是其难制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煤在溶剂中的溶胀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溶胀是煤直接液化升温过程中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两种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胀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极性溶剂中,煤化程度较小的神华煤的溶胀性比新庄煤大,而在非极性溶剂四氢萘中,情况相反;温度升高加快了煤的溶胀速率,且对煤的溶胀度大小有影响;煤的溶胀度与煤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有关,溶剂对煤的溶解能力越大,则煤在该溶剂中的溶胀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3):237-240,251,202
煤浆质量分数是影响油煤浆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对内蒙古胜利褐煤与液化起始溶剂和循环溶剂配制成的油煤浆的流变特性和表观黏度的影响。采用NXS-11A型旋转黏度计测量煤浆体系在30~70℃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绘制煤浆体系流变曲线和黏度曲线,分析了流变和黏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胜利褐煤起始溶剂油煤浆和循环溶剂油煤浆都符合宾汉流体的特征;油煤浆体系的塑性黏度、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都随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煤浆的表观黏度与煤浆质量分数之间呈指数增长型关系,当煤浆质量分数超过一定数值范围后,煤浆体系的表观黏度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
煤储层物性对甲烷解吸及采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煤层气解吸采出的诸多因素作用于煤储层,体现为煤储层允许煤层气扩散渗流或导流的能力,所以在研究气体解吸特性时煤储层自身的物性值得重点探讨。基于这一点,对比研究了高低煤阶煤的物性差异,探讨了其对气体解吸采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煤阶煤分子结构较松散,孔隙度高,高煤阶煤分子结构紧密,孔隙度低,降压解吸过程中低煤阶煤物性变好,高煤阶煤物性变差。罐装煤样解吸和室内模拟实验揭示,物性是决定气体解吸的关键要素,这也是低煤阶煤储层含气量低但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根本原因。低煤阶煤层孔渗较好,压降传播快,在开采过程中可形成自卸压效应。高煤阶煤层孔渗较差,压降传播慢,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必须采用大型压裂或分支井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种煤配合降低淮南煤灰熔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淮南煤通过配煤降低灰熔点,以探讨符合Texcao气化炉灰熔点要求的配煤方案.选用主要原煤5种:淮南煤A为高灰熔点煤,其他4种原煤(分别为B、D、E和F)为低灰熔点煤.采用高灰熔融性淮南煤A与2种低灰熔点的煤相配加形成配合煤,其中配以C煤(固定50%)调整B煤或D煤等低灰熔点煤与淮南煤的百分比.进行配煤灰熔点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煤的灰熔点比淮南煤显著降低,配合煤灰熔点的变化与3种煤的灰熔点没有简单的比例关系,配合煤的灰熔点与煤灰组成也有关系.ACB、ACE、和ACF三种配合煤在淮南煤比例为35%时,其灰熔点都低于1380℃.符合Texcao气化工艺要求,只有ACD配合煤的灰熔点不符合Texcao气化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随有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 ,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 ,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梯度的升高 ,排烃门限深度也变浅 ,但成熟度门限升高。煤及煤系泥岩的排气门限一般早于排油门限 ,排气量大于排油量。进入生烃门限的源岩不一定进入排烃门限 ,而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也不一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生烃门限。因而 ,由排烃门限来评价源岩可能比由生烃门限来评价源岩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采场应力和煤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讨论了采场应力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煤的物理性质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的灰分、挥发分含量直接影响着煤体瓦斯压力、含量及煤与瓦斯的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的吸附性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煤质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煤的孔隙率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以及突出煤层和非突出煤层瓦斯含量间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和瓦斯突出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突出过程物理特征,结合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提出以瓦斯浓度和煤体温度时间序列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指标,利用GIS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模型.某矿17180工作面的预警结果表明:预警模型可以为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胡峪沸石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其成矿原岩及成因,说明了该沸石矿床已有的及潜在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措施,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好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其早期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煤矸石代替部分碎石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时间发展较快,为该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提供了安全性保障;基于普通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探讨了适用于煤矸石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该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实验出发 ,指出在煤粉燃烧过程中 ,添加适量的石灰石 ,不会明显降低煤的发热量 ,有时反而会使发热量有所上升。石灰石的添加会显著抑制原煤中硫的挥发。燃煤灰熔点随石灰石掺量改变 ,仅在某一特定掺量下会出现熔点最低温度值。该研究结果为在电厂原煤中增加石灰石掺量 ,提高增钙粉煤灰的活性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场实测及实验室相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弹性深梁力学模型,对顶煤破坏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确定合理顶煤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竹秆锈病近年来在江、浙等省竹林中发生较普遍。在60亩淡竹林内,从1984~1926年每年3月上、中旬用1:1的煤焦油柴油液,涂于发病部位,连续防治三年,其效果分别为89.9%、82.8%和97.1%,每年新竹发病率从原来的26%降至2.2%,总发病率从35%下降至6.7%。防治方法简便,费用低。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神府煤田新民区赋存的煤层为休罗纪低变质不粘煤和长焰煤。该区煤层由于变质程度低,有机组分含量高、氧含量高,加之区内煤层厚、埋藏浅,沟谷发育,造成煤层大面积自燃,而后形成的烧变岩分布广泛。不同类型的烧变岩在平面和剖面上都呈带状分布、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主要受当时侵蚀基准面、煤层出露高度、出露范围以及煤层厚度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