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忠民 《应用科技》1998,(10):30-30
黄鳝无土流水饲养与常规的静水有土饲养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成本低、产量高、起捕方便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如下: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在有温流水的地方则更好),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黄鳝一直在适温条件下生长。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每个地面积约2-3m2,四周池壁高4()c左右;在地的相对位置设面积约3-4cm’的进水ILI个和排水4L2个,进水孔与地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地底等高,另1个高出池底4-scm,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若场地较大,可将若干个小地形成互排,将几排池排列在一起,进、排水渠宽度依据池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黄鳝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黄鳝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黄鳝在密度35尾/m2的网箱养殖条件下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其最终体重、增重率、增长率显著高于黄鳝最低密度组15尾/m2和黄鳝最高密度组90尾/m2.实验表明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黄鳝的生长,黄鳝网箱养殖存在着一个最适放养的密度.高密度养殖黄鳝生长离散较大,大小规格不齐;密度过低时,黄鳝摄食效果差,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蟹繁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繁蟹苗当年培育成商品蟹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开展了池塘人工种苦草,利用早繁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并于1995年12月~1998年11月,在本镇进行养殖示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本镇的1号池(2公顷)、2号池(2.3公顷)、3号池(3.1公顷)、4号池(1.7公顷)、5号池(2.1公顷)、6号池(3.1公顷)六个池塘,其中1、2、3号塘为示范塘,4、5、6号塘为对照塘。池塘深1m,池底淤泥厚度15~25cm;池内四周  相似文献   

4.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滋补食品.黄鳝生命力强,养殖方法简便,饲料来源广,占地面积小,病害少,生长快,经济效益大,是农民家庭致富的一项好门路,其养殖技术如下:一、鳝池建设 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住宅附近建池,面积10~100m~2,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池深1m,池  相似文献   

5.
杨军  刘洁 《应用科技》1999,(11):25-25
规划莲鱼共养砖混结构硬化池宜建在村内、村边荒场上,单池面积0.5亩左右,统筹考虑交通及水源问题,兼顾整洁、美观,畜牧养殖重点村为使肥料就近转化,可和养殖场一并考虑。建地先将活上层推开,没有活土层的地方可推开25cm厚土层,将池底压实整平,撒层细砂抹平。底上辅混凝±2~3cm,抹面防渗。四周混凝土上砌砖,12cm厚砖墙砌75cm高,水泥砂浆粘合,酌情加24cm砖垛加固,墙内和墙顶抹面防渗,离底50cm处留溢水孔并加滤网,墙外培土加固。回填活土30cm厚。在回填土时,每亩拌入10m3左右优质农家肥,并防止将池底轧坏。活土中有芦苇根等…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省苍南县沿海混水海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在苍南沿海有条件选择性的正常生长发育,养殖的一年贝亩产鲜贝1t多,达到原产地中产水平.5月底水温上升到20 ℃,扇贝进入快速生长期,判断苍南沿海栉孔扇贝生长适温15~25℃,经济收获期在7月中旬前.还就苍南栉孔扇贝养殖产业化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壮浚 《应用科技》1998,(5):27-27,29
河蟹是淡水中最主要的经济蟹类其肉细嫩,蟹黄鲜美,畅销国内外。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池塘条件养蟹池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土质最好是粘土或壤上淤泥不超过20m为好。池形狭长,面积0.5-2亩左右为宜,池壁选择石壁或水泥板壁,既可防逃,又可避免塘埂遭河蟹打洞而坍塌。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2.the左右,池底应深浅不一,最深处2.0m,最浅处10cm。池中要有几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并栽种水草,作为河8掘穴和夜间活动的场所。人工洞穴的建造河蟹有格斗习性并同类相残,现在多采用在蟹池中建造人工洞穴的方法。建造人工洞穴多用砖、…  相似文献   

8.
鲟鱼生长快,抗病力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未出现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发生大量死鱼情况,耐密养,池塘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5~2t,流水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0~15t;易捕捞、成本低(饲料系数在1.8左右)、市场效益高.池塘养殖的亩效益以曲靖现在的市场价50元/kg计算,是养殖常规家鱼的5~8倍.养殖鲟鱼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结合笔者从事鲟鱼养殖的经验,介绍了池塘养殖鲟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玲 《应用科技》1999,(1):30-30
稻田选择及田间工程区设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强、进排水方便的田块。选用茎杆坚硬、耐肥抗倒、抗病虫力强的水稻品种。沿田埂内侧距埂2~3m处挖宽4~6m、深0.8~1m的环形虾沟,并利用其中一段虾沟加宽加深,挖成宽9m、深1.5m的暂养池。虾沟、暂养地占稻田总面积15%~20%,同时建好过排水系,进水口用密跟网封好,严防进水时把敌害生物带入,排水口基部要夯实。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对虾沟消毒。每亩施畜粪肥800~1000kg,培肥水质。苗种放养苗种可专池培育,也可直接在稻田中就地培育。就地培育的方法是:利用一段虾沟或暂养地,用密…  相似文献   

10.
一、塑料大棚的选址和稚鳖池的建造 塑料大棚应选择在安静、避风、向阳、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暑和通风条件。棚内建长方形的稚鳖池12个,每池面积8m~2 ,均为水泥结构,用砖和水泥砌成“T”形防逃墙,池深0.5m,池底铺细沙6cm厚。使用长1.5m、宽0.6m的水泥预制板,一端倾斜插至池底,另一端约1/3露出水面,搭成投食台(信息台)。 二、稚鳖的放养  相似文献   

11.
林蛙的越冬及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洪波 《应用科技》1999,(10):30-30
林蛙又称田鸡、蛤什蟆,其肉味鲜香,“食之至美”,蛙油是著名的高级滋补药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激素,主治各种虚弱劳损病症。林蛙养殖目前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由于林蛙喜湿润冷凉的生活环境,故不宜在南方发展。在林蛙养殖过程中,保证林蛙顺利越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稍有不慎,会有大量林蛙因冬眠密度过大而缺氧窒息或缺水受冻而死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首先在养殖场地的选择上,应尽量设在四季皆有流水的沟川内,河流或山间溪水需宽l-3m、深0.2-0·sin。长Ibm以内的越冬池要设在河流的下游…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方法饲养甲鱼需3-5年才能长成50()重的商品甲鱼,而采用甲鱼快速育肥新技术,一年即可长成7009重商品甲鱼,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供养甲鱼户参考。建池池面控制在10-20m’池底铺沙泥20cm厚,池底一角建一外封闭型加温火炉。池水中设数支自制远红外线灯具和太阳能吸热板,以便四号恒温养殖。投饲投甲鱼量按每平方米5kg计算,每两个月调整一次密度,每次平均不超过每平方米5kg。投饲量:鲜饵量为5%。以鲜活蚯蚓和黄粉虫为主,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为45%,综合蛋白含量为5%,复合氨基酸为5%。综合饲料系数约为l.2左右。N工饵料…  相似文献   

13.
南麂海区方斑东风螺养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10月,水温21.0~28.8℃,pH 8.0~8.3,盐度28.5 ̄31.5时,在浙江南麂岛分别利用室内水泥池、筏式挂桶以及水泥沉箱进行了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养殖效果为室内水泥池最好,水泥沉箱次之,筏式挂桶最差。摄食饵料为虾蟹类优于小杂鱼。经过4个月的人工养殖,生长最快的方斑东风螺(室内水泥池300个/m2)由平均壳高0.75cm长至1.92 cm,体重从0.150g增至1.122g。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12月分别在浙江奉化潮头渡、宁海大佳河进行了羊栖菜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羊栖菜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10-12月,4-6月份,水温15-23℃为其快速生长期,水层20-30cm生长正常,过浅有烂菜现象,过深生长缓慢,养殖方式以软式浮筏为最佳,在网箱养殖的海域大量养殖海藻能改善水质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5.
鳜鱼,俗称桂鱼,是野生淡水名贵鱼类之一。随着天然资源的枯竭,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鳜鱼的生活习性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铒料,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喜水质清新的微流水域,常潜伏于湖泊、河沟等浅水区水底石穴或草从中。人工饲养可驯化喂一些死鱼虾。鳜鱼生长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翌年达500克左右,第三年长到1—1.5千克。2—3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 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西池塘底质偏酸、水浅等特殊养殖条件,进行一次性进水消毒、肥塘放苗,利用添加淡水进行养殖水体的排换,避免从外海直接进排水,有效利用沸石粉、生石灰、CIO2等进行水质的改善及消毒,使养殖水体的交换与外海相对隔绝,养殖过程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切断由外海带来的病害水平感染途径,减少病害的危害.在1999年4月15日~10月16日进行的低产池塘、旧塘改造健康养殖生产实验中,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面积7hm2共3口池,第1茬收虾6683kg,平均每1/15hm2产虾61.3kg,第2茬收虾7469kg,平均每1/15hm2产虾68.5kg.  相似文献   

18.
郎青  廖水生 《江西科学》1994,12(1):38-42
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鱼池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进行不同养殖方式的畜禽联合养殖的鱼池,其生态经济价均高于对照池;(2)水产养殖要增产增收,不仅要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而且与整个鱼池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投入的总水平有关。从作者所做的B号实验池结果来看,只有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黄鳝暂养是把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密切结合的好形式,它是将自然捕获的野生鳝鱼进行暂存和饲养,通过强化饲养,从而挖掘中小规格鳝鱼的生长潜力,提高上市的规格和肥满爱,同时待机出售,效益翻番。这里,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下肤浅的体会,谨供养殖户参考。鳝池建造由于采集的鳝鱼规格不齐,大的可待机出售,中小规格须进一步饲养长大,因此鳝池可分待销池、养成池和苗种池三类。每个鳝池的大小面积可砚规模安排在5~100m’不等。水泥池、土地、砖池结构均可。一般的要求是地深08~15m,底有沃土0.3~0sin,内存水0.互~0.4m,排水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在土池中高密度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28日至1998年1月4日在广西沿海土池中进行秋冬日本对虾养殖试验,试验共设5口虾塘,每口池塘面积0.667hm2 ,底质酸性砂质,池水深可达1.8米,养殖水靠水泵抽取,沿进水渠道引入虾塘,1号-5号虾塘的养殖密度分别为62.4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88.8万尾/公顷,96.8万尾/公顷,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日本对虾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下降和对虾个体的增大而减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日本对虾相比较,高密度养殖试验中的日本对虾的生长缓慢得多,说明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密度日本对虾养殖,很难使日本对虾在常规养殖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