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恒温热重法测定了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在1500℃空气中的氧化增重速率,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氧化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材料的氧化增重速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减小;反应气体氧和反应气物气体CO通过氧化产物边界层的扩散过程与氧化反应过程相比是很慢的,成为氧化速率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预氧丝原位炭化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出发,研究了以生石油焦为基体材料,以廉 PAN-OF(聚丙烯腈预氧丝)代替CF作为增强纤维,不加粘结剂直接成型再原位炭化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这种新工艺具有原材料便宜,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等特点,有大幅度降低C/C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Mn(OH)2空气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碱条件下,用MnCl2,MnSO4,Mn(NO3)2溶液生成的Mn(OH)2的空气氧化反应。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氧化产物为Mn3O4。用电势-pH图对反应结果做了分析,测定并分析了Mn(OH)2空气氧化过程中pH值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体间接物理吸收技术,在453~534K、0.5~5MPa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甲醇合成气中H2、CO、CO2在三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并与甲醇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增加,H2溶解度增加,而CO、CO2则降低;在实验范围内,三种气体的溶解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增加,H2溶解度增加,而CO、CO2则降低;在实验范围内,三种气体的溶解过程均符合享利定律。该溶剂对醇具有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致密结构的温度时间效应,通过体密度表征纤维的致密结构,并结合其他预氧参数如环化指数、环化度、氧含量及相对环化率的变化,全面分析研究了致密结构的形成演变特征及其梯度预氧化的温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PAN预氧纤维环化程度的增高有利于致密结构形成,且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与致密结构相关;PAN预氧纤维致密结构的温度效应体现在促进交联芳构化反应上,生成交联环化致密结构;时间效应表现为提高纤维的氧化能力,生成含氧环化梯形的致密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PVC树脂为原料,采用两个恒温段的程序升温方法加热脱氯制备PVC沥青,并通过空气预氧化法,对所制备的PVC沥青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VC树脂在流速为100 mL/min氮气气氛中,以10℃/min速率程序升温至270℃,恒温脱氯150 min后再程序升温至410℃并恒温芳化120 min,可以制备出脱氯率和得率均较高的PVC沥青.该PVC沥青在300℃温度下,采用空气预氧化法预氧化120min,可获得增重率约为11%,氧化交联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的预氧化PVC沥青.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VC沥青在预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氧化脱氢、脱水、CO2缩聚交联反应,使沥青形成耐热型的氧桥结构,从而达到预氧化目的.  相似文献   

7.
冻土与界面断裂韧度KⅡC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四点弯曲装置,分别对全冻土及冻土与混凝土界面进行了KⅡC的实验测定,考虑了温度、水含量及加载速率对断裂韧度KⅡC的影响。全冻土与界面的KⅡC随温度和水含量的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即随温度降低成线性增大;随水含量增加成非线性增大;在本实验范围内,两者均与加载速率无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砜(PDMS/PSF)复合膜制备富氧空气,用于异长叶烯催化氧化,主产物为异长叶烯酮.通过实验,对富氧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富氧空气的氧浓度和富氧空气的流量对催化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随氧浓度和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主产物的产率并不随氧气浓度同向变化,其中在31.0%O2氧浓度和37.5 mL/min气体流量下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率和转化率.反应体系中无有机溶剂参与,后续分离操作简便,同时避免了溶剂气味对产物香气的污染,反应体系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金属含量比不同的Pd-Cu/C燃料电池电极。XRD和TEM测定结果表明Pd和Cu已形成合金,合金的颗粒很小,平均直径小于5nm。XPS和Auger能谱说明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极化曲线实验结果看出,随着催化剂中Cu比例增加,电极的催化活性略有增加.KOH溶液浓度(1~5摩尔/升)增大,电极活性随极化电流改变减小。  相似文献   

10.
自结合碳化硅材料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气孔率为11 .5 % 的自结合碳化硅材料在1 300 ℃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初期形成的非晶态SiO2 对材料中孔隙与裂纹尖端起钝化作用,造成材料室温强度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氧化22 .5 h 时,材料强度最高,达293 MPa;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非晶态SiO2 晶化形成方石英,以及冷却过程中引发的表面裂纹,造成材料室温强度的降低.表面裂纹的出现,使得自结合碳化硅的氧化增重动力学曲线符合对数规律  相似文献   

11.
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 采用碳布热压法、液相浸渍法制备了二维和三维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 且所制得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高达443和340 W/(m·K). 依据碳/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模型, 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体碳热导率、孔隙率以及界面相厚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制备纳米SiC基体改性的SiC-C/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研究SiC对碳材料的石墨化度的影响.纳米SiC能够显著促进碳基体材料的石墨化度,同时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在纳米SiC颗粒周围观测到明显的石墨化结构,并且距离SiC越近,碳基体的石墨化程度越高.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SiC-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C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纳米SiC在高温下生成较为均匀的SiO2保护层,覆盖在碳材料的表面,阻碍氧气与碳材料的接触,并且SiC含量越高,形成的保护层越厚,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炭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CVI法和CVI与结合液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热解炭、树脂炭和沥青炭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强度随致密度提高而增大;炭基体对压缩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CVI炭,树脂炭和沥青炭;树脂炭的垂直压缩强度与CVI炭的垂直压缩强度相近,两者都高于沥青炭;3类基质炭试样的压缩破坏均表现为韧性断裂方式,其中平行压缩主要以分层劈裂的方式破坏,致密度较低的试样垂直压缩呈现出压溃破坏,致密度较高的试样垂直压缩表现为剪切破坏或分层破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砜代替聚四氟乙烯,用循环伏安法,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在高温裂解石墨(炭棒)电极上制备了Pt/C/聚砜型催化剂层.该催化剂层对甲醇的氧化呈现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系统研究了制备条件以及甲醇酸度、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相对其他酸,在硫酸中电沉积所得Pt/C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活性随甲醇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大;峰电流与甲醇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专利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全碳分子材料C60,分析了红外,拉曼光谱图,发现在527,576,1187,1430cm^-1处的4个C60的红外特性吸收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由红外测试数值计算得出的力常数结果表明,C60内部原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为C-C键和弱C=C键。  相似文献   

16.
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烧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等离子烧蚀方法研究了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不同方向的烧蚀性能,并对其烧蚀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炭纤维增强树脂炭复合材料中炭纤维和树脂炭结合较好,基体中产生了应力石墨化,材料烧蚀优先从纤维与树脂炭的界面及缺陷处开始,轴向垂直于气流方向的纤维越多,材料烧蚀率越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玻碳基Pt/C电极和玻碳基Pt/C/NH4NiPO4电极,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电极表面形貌,应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分析可知,玻碳基Pt/C/NH4NiPO4复合电极电催化乙醇性能明显,电极反应速度快,氧化过程主要受乙醇分子的扩散控制,氧化电流较大,相对玻碳基Pt/C电极第一氧化峰电位,玻碳基Pt/C/NH4NiPO4复合电极正向扫描第一氧化峰电位降低237mV,是电催化乙醇潜在的特色电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元耦合场CVI工艺将炭毡增密至1.58 g/cm3,再进行树脂浸渍/炭化增密至1.85 g/cm3制备C/C复合材料。测试由其制成的摩擦实验环的湿式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2 500 r/min及1.5 MPa时摩擦实验环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07~0.13间波动,当初始转速恒定时,摩擦因数随刹车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刹车压力恒定时,摩擦因数先增大后减小。建立了C/C复合材料湿式制动过程模型,通过模拟获得了制动盘的各个部位温度场在本模拟研究中呈岛形分布,最高温度出现在0.875 s,这为制动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纳米Pt-Ru/C电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炭黑(Vulcan XC72)为载体,将铂钌混合氧化物胶体吸附在炭黑上,然后用氢气还原以制备Pt-Ru/C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经及X-射线能谱(XPS)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t-Ru/C中,面心立方结构中的部分铂原子被钌原子取代,铂钌合金原子的粒子大小在3nm左右,铂钌氧化物吸附在炭黑上后,两种金属的氧化态降低,可以通过氢气鼓泡的方法将其还原。  相似文献   

20.
根据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原始谱线资料,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CATO方法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CATO是碳氧比能谱测井中,非弹性散射谱线中消除了氧计数影响的非弹性散射计数率与氧的计数率的比值,该值对油和水的响应与常规碳氧比值相似;但相对常规碳氧比值,它具有统计涨落小、受岩性变化影响小、对油水的响应增加等优点.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对水淹层的剩余油有很好的判断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