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的相同和相近、地名的相同、民歌旋律的基本相同、部分民间信仰的相似相近和体质人类学的相似等方面来看 ,可以确认壮族、泰族、老龙族、傣族在古代是同一人们共同体 ,后来才迁徙、分化成不同民族。大约至公元 8 9世纪 ,这 4个民族尚未分化 ,以后才逐步迁徙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壮、泰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两个民族在分化之前,壮泰民族和汉族有过非常密切的接触史。由于当时汉族属于强势民族,不断影响着周边民族的语言,壮泰民族共同向汉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后来随着民族的分化和迁徙,壮泰民族也分化为两个民族,今天的泰族(今主要聚居在泰国)和壮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故壮族、泰族在分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今天,在其使用的语言中仍然保留着很多相同的汉借词。然这些相同的汉借词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和规律呢?笔者对这些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我院副院长黄鸣为团长的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学术代表团一行七人,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清迈山民(注:即少数民族)研究院的邀请,今年五、六月间前往泰国进行为期廿天的学术交流和民族考察。这次学术交流,以壮、泰民族比较研究为中心,兼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比较研究。我方学者共带去十二篇赴会论文,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关民族的历史源流、语言、民间文学、习俗文化、宗教、文物考古等方面,还带去《壮族三月三》、《瑶族风情》、《巴马长寿之谜》等三部学术录相片。我方学者分别  相似文献   

5.
林木同志的来信贵刊1956年第九期发表了一篇以“泰国”为题的文章(方生同志作)。该文在谈到泰国的民族情况时写道: “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占总人口的75%;其次马来族有七十万人,吉?族有四十万人,其他少数民族总数不逾三十万人。该文这样划分泰国的民族是与过去我们在其他介绍泰国情况的文章中所看到的材料有出入的。如: “1955年世界知识手册”是这样谈到泰国民族情况的:“泰族约占35%,佬族约占30%,马来族约占3.7%。”除此之外,在其他谈到泰国情况的文章中也都提到:在泰国,除开泰族这一主要民族外,还有佬族,高棉族等少数民族。方生同志说泰族占泰国各民族总数的75%,##原图片不清晰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1日,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在广西民族学院国际交流处签订了《中国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合作协议书》。何龙群院长,容本镇副院长和泰国法政大学法学院院长库差·宗加卡潘等参加了签字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交流合作,包括互派教师和研究人员、交换留学生、交换图书资料和交流教学科学信息等。两校互派教育文化代表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法政大学法学院成立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据了解,泰国法政大学成立于1934年,目前,该大学有15个学院,4个研究所,还设有会…  相似文献   

7.
壮傣族群文化传播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曲折漫长的历史以及跨国跨境等原因,具有非同寻常的传播特色。广西龙州壮傣族群作为壮族支系,其文化传播具有独特、明显的形态与特征,对其分析研究,以期给类似的少数民族和族群文化传播以启迪思考,共享民族文化传播成果,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史料和语言调查材料论述了壮族与老挝老龙族、泰族的渊源关系,认为老挝的老龙族、泰族是从中国的壮族迁徙出去的  相似文献   

9.
白春秋至汉晋时代,壮族先民创建了句町古国.句町国王毋波和承,因功勋卓著,对后世造成了极深的影响.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位并对句町发动长达15年的战争,迫使大量句町军民南迁.这些句町军民的后裔,后来发展成了傣、老、泰族.至今,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中均有诸多的句町基因,泰族群体记忆中的先王一陶宏、陶真,极可能就是句町国王毋波(布宏)和承.壮泰族群是"同根生的民族",应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类学家盖布里尔·迪西柯博士在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作学术报告美国南伊利诺大学语言学博士、西班牙马德里大学首位人类学博士盖布里尔·迪西柯教受,应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邀请,于1995年3月8日为师生作了“美国人类学的鲍亚士专统”的学术报告。报告...  相似文献   

11.
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技术的民族之一。漫长的稻作农耕对壮族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中,稻作文化曾对壮族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稻作文化毕竟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壮族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寻求稻作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部,寻找稻作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点,使壮族成为一个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文山州麻栗坡县是云南壮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壮族歌咏文化是其中最具民族特征的艺术样式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壮族歌咏文化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了传承人的断层、文化主体联系的断层及传统与现代的断层。’  相似文献   

13.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我认为,所谓僰人不是平常所说的泰族,而是从元到明代前半期作为现代民族祖先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与傣族完全不同的民族。 当时(元代——译注),实际上在大理、昆明地域上被称为僰人或白人(是同一民族——原注)的民族保持着优越的地位。那是因为: Ⅰ、大理王段氏是僰人,还有,掌握大理国实权的高氏也是僰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项目。由中南民族大学牵头,联合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壮族及傣族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了教育部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广西民族学院成立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为了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的需要,广西民族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于 2004 年 11 月 4 日正式成立,直属学校管理。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由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容本镇教授兼任,中心名誉主任为范宏贵教授,中心副主任有:黄兴球 (广西民族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秦红增(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人类学博士)、潘克健 (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中华 (广西民族学院副研究员)、学术秘书:卫颜雄(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老挝语讲师)、黄世杰(广西…  相似文献   

17.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于公元1055年起义失败后,率部退聚滇南,落籍元江。其后裔由侬氏改为那氏,其部众亦由壮族(侬人和沙人)改称傣族(傣仲)。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南迁到老挝、缅甸和泰国,成为老人、掸人和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元江作为壮、傣民族融通过渡的地方,或者作为壮、泰、老、掸诸民族历史衔接的枢纽,都与侬智高及其部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跨国民族研究是 2 0世纪末叶兴起的民族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周建新副教授、博士的《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 ,最近由民族出版社 (北京 )出版。全书 2 7万字 ,定价 2 2元。《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1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346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探讨了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情况,并从中分析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全国汉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6月23日至25日在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牵头,由广西民族学院、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历史系、广西民族研究所五家共同发起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