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前中国拥有两种医学,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医学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为中国人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学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几百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猛,迅速占领整个世界,中医学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实现中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尚天裕序言我从医五、六十年来,以毕生的精力追求我国医学的发展,摆脱我国医学在世界上的落后地位。在青壮年时代我已经认识到要达此目的,必须用足够的中医学的理念来改造西医,克服西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刀医学的理论特色,探讨针刀医学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方法分别阐述 1.什么是"针刀";2.针刀医学平衡论;3.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4.针刀医学的经络认识;5.针刀医学与针灸理念的关系,西医的微创外科的区别;6.针刀医学"松则通、通则不痛";7.针刀医学临床优势;8.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结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敏 《世界科学》2000,(11):30-3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尤为宝贵的医学财富,作为中医学三大疗法──中药、推拿、针灸之一的推拿疗法,更是为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在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无损伤疗法时,推拿疗法不用药物、不损肌肤的特征,更进一步为广在患者所赞赏。 一、中国推拿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昨天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努力地继承和发扬,推拿学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简便高效的特点,为世界手法医学的重要发源地。 推拿,又称按摩、按跷等,同一疗法之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刀医学的理论特色,探讨针刀医学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方法:分别阐述1.什么是“针刀”;2.针刀医学平衡论;3.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4.针刀医学的经络认识;5.针刀医学与针灸理念的关系,西医的微创外科的区别;6.针刀医学“松则通、通则不痛”;7.针刀医学临床优势;8.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结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广大医学界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医学要走向世界主流医学就必须走现代化之路.但是中医现代化之路十分艰难和坎坷,老一代专家在这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针刀医学沿着老一辈专家的路努力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试图对中医现代化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广大医学界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医学要走向世界主流医学就必须走现代化之路。但是中医现代化之路十分艰难和坎坷,老一代专家在这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针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昭威 《科学通报》1957,2(11):324-324
一古代医学的成就(公元前770—公元220年,即自春秋至东汉末)——中国医学的奠基要知道中国医学的发展过程,就要知道历代进步医学的特点。其中比较困难的是汉以前古代医学成就的确定,主要是因为原始文献根据不足,而许多古籍又夹杂了后人的东西。就中医书籍的四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9.
王勇 《科学》2007,59(6):41-44
“西学东渐”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医学科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使中国卫生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西方医学科学传人中国以后,由于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总体进程来看,  相似文献   

10.
董尔丹  胡海  洪微 《科学通报》2013,58(1):53-62
转化医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研究模式, 旨在促进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向实际医疗应用转化. 本文从医学发展进程、基础医学与医学各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转化医学产生的必然性, 转化医学研究的目的、特点和内容; 综述了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和促进转化医学发展的策略; 分析了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最后阐述了转化医学与其他新兴医学研究模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临床医生在医疗行为中要做到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达到最佳疗效,从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针刀医学仍然是传统医学,它的医学模式和证据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重视循证医学理念,使针刀医学早日转变为循证医学模式,成为循证针刀医学。  相似文献   

12.
李鹏程 《科学之友》2007,(8):297-298
循证医学是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临床医生在医疗行为中要做到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达到最佳疗效,从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针刀医学仍然是传统医学,它的医学模式和证据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重视循证医学理念,使针刀医学早日转变为循证医学模式,成为循证针刀医学.  相似文献   

13.
程伟 《科学》2010,62(2)
中国传统医学被视为中国传统科学的典型代表,但其科学地位又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近年对中医学的讨论已渐趋冷静,争辩后引发两个热点值得关注.一是在普及中医学的招牌下的种种准学者、伪学者、伪医学出版物大行其道.信口开河者有之,一厢情愿者有之,不知所云者有之,堂而皇之登上主流媒体,追捧者趋之若鹜久盛不衰;二是不同领域众多学者在对中医学术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对中医学乃至中国传统科学作了过高估价.两个热点背后隐藏着歪曲或捧杀中医药学的两种倾向,它们或隐或显地有将传统中医学在一个开放时代引向歧途或封闭之虞,也反映着科学与科学精神在当今中国的普及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医学文化史>先后出版以来,悠忽过去了十六七年.而今两书合版,以<中国医学文化史>为总名,分上下卷于2010年11月出版,共174万余字,比原先的两书总和增加了约60万字.  相似文献   

15.
一、继承与创新必须结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王清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既有高超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学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我们的前辈常常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针刀医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经历二十多个春秋的艰辛探索和潜心研究.在其发明的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中西结合的新医学。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它打破了中医抽象思维方式与西方医学形象思维方式的对立格局,以创造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将中西医两种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再创造而产生的—种新兴的医学理论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基本理论:(一)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笔者参加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第六次理事工作会议-暨全国艺术医学学术研讨会后的一些心得体会,获益匪浅。笔者将把参加会议的收获带到工作中去,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哲  石钰  林延带  杨焱惜 《科学通报》2023,(10):1165-1181
随着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影像导航精准诊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临床应用,智能医学作为古典医学、生物医学后新的发展阶段,已呈现出以基础理论创新驱动、以技术应用迭代牵引为特征的现代医学新形态、新范式,推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并促进关键技术不断创新已成为智能医学领域的最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第Y6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要观点与见解,围绕“智能医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这一主题,深入讨论国内外智能医学的学科现状,展望智能医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阐述了在智能医学材料与器械、多物理场融合、生物信息与医学硬件的整合一体化、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协同增效等领域的重大变革,以冀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医学在理论、技术、业态、应用的理念创新与范式突破.  相似文献   

19.
医学成像     
森堡 《世界科学》2014,(1):50-50
<正>自从一个多世纪前拍下首幅X光照片开始,窥探身体内部的技术就成为医学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精确医学成像技术日益进步,给生物医学研究以全新的视野,有望促成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观测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伴随着望远镜的出现,天文学家们能够在收集到的天文数据基础上提出行星运动和引力理论。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见证医学成像领域令人震惊的进步,它解开了生物学与疾病之间的许多未解之谜。本栏目从两个方面聚焦医学成像技术: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成像在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笔者参加"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第六次理事工作会议-暨全国艺术医学学术研讨会"后的一些心得体会,获益匪浅.笔者将把参加会议的收获带到工作中去,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