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GIS高新技术,以详实多样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其他数据资料为基础,对三峡库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段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统计学方法等,分析研究区域地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得到该区域2000年及2010年两期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以及期间生态安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山东省17地市2001年城乡发展状态进行静态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出山东省城乡一体化水平从东向西逐步降低;山东省经济二元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空问格局;城乡一体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没有直接的正相关性.最后根据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和城乡关联水平的类型提出推进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协调好各类用地,是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借助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信息,按照国内外相关规范,对参评数据定标分级,通过AHP方法,以土地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决策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做了适宜性评价.在评价单元上采取了图斑叠置分析法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元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通过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野外实地调研的对比分析,对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情况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该区土地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方向对其土地规划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以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为基础的土地评价与规划方法可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地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河南省辖(管)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测度结果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基本判断,并分析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构想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石河子垦区、荆州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发展特点作出实证对比分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两个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对比,对两地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进行评价,并就上述地区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梯度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经济圈特点之一就是区域间差异显著,但它也是“泛珠三角”成员间经济互动、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建立了“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5个指标的权重,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对“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省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并对“泛珠三角”经济圈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影响力的评价问题,研究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模型。从经济实力、吸引力、辐射力三方面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所辖23个区(县)的区域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精确且符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影响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着手,分析莱芜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进而综合运用灰色理论、运输规划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评价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效果。进一步构建和分析了莱芜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所建模型的求解,得到了与实际相符的评价结果,表明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在一定的一、二级指标框架下,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预测。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国内城乡一体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综述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一、二级指标框架的构建、三级指标的使用频度及其指标权重的确定等。最后总结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城乡一体化概念理解、动态发展、参与性、参考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确定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将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标体系(HDI)、可持续发展度指标体系(DSD)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引入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孙黎 《科技资讯》2009,(3):148-149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随着经济圈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建设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水量不足,水质变差,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迫切要求对一小时经济圈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提出有效保护措施,正确处理好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C2 R模型,从土地投入和产出角度,对重庆市各区县土地供应(即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经济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供应的经济效率普遍偏低,仅有6个区县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1小时经济圈"的DEA有效性高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产业园区土地供应经济效率高;DEA无效区县中,"1小时经济圈"主要表现为土地供应剩余,渝东北和渝东南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剩余;13个区县为规模效益递减的决策单元,23个区县为规模收益递增的决策单元.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未来土地供应数量与布局调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7年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统筹城乡改革全面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进行5年;首先对城乡统筹进行了定义,然后根据统筹城乡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共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状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口在城市间高速流动,区域内城市的空间联系逐渐加强.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动态性、时效性.目前基于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人口流动的分析具有迟滞性,因此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运用Gephi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的12个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数据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口联系度强度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口流动量存在帕累托分布的“长尾分布”特征.长三角城市圈城市人口联系度高于武汉市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约为后面两个城市圈的2倍,区域地位优势明显.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中心度分析,发现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内存在不同的中心,长江上游主要以成都与重庆为区域中心城市,呈现双核心的空间结构;中游地区主要以武汉为中心,呈现一点多极的空间发展布局并有典型的“小世界”空间网络特点;下游主要呈现多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现状:圈内经济总量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但与沿海地区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差距较大;中心城市武汉市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但圈内工业化水平在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但城市体系的发育尚不成熟;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圈内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弱,且职能特色不鲜明,缺乏互补性;城市地域结构较为合理,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初步构想,包括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具体目标.论述了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建设的措施与建议:成立武汉城市经济协调组织,实行经济协调制度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联系网络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层次化;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完善城市体系,逐步做到区域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规模和金融集聚规模两个方面构建金融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最大熵原理对珠三角经济圈内城市的金融集聚竞争力和辐射域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辐射的网络格局,同时检验了所构建的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文创造性地将珠三角城市划分为一个具有三层金融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圈,这使得珠三角经济圈具有双辐射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熵权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的主城区和一小时经济圈应优先和重点开发,渝东南翼和渝东北翼等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地区应限制开发,国家自然保护区等部分地区应禁止开发。  相似文献   

17.
分析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论证重庆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从各区县经济指标、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以及保险缴费能力三方面来看,重庆市基本具备构建城乡一体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为此,从土地权益保障、养老保险待遇与转移以及创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改善转户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行为在1998-2008这11年间的演变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在此11年间呈持续良性发展趋势,但变化速率有起伏改变;2)系统演变的协调度较差,在这期间呈"双峰态"变化,演变峰值...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的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具有基数大、增长较快、综合素质较差、配置不合理等特点,如何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既是重庆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难点,也是其重点.重庆市应通过各种措施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将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换为质量优势,为统筹城乡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位置是H.H.巴朗斯基提出的,现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作者定性的分析了经济地理位置的含义,同时阐述了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作者以武汉经济圈为例,选取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城市人口总数为指标,通过运用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经济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