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水库建设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库岸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提出了适当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权重和隶属度,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库岸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基于ArcGIS平台的AE组件,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C#构建了库岸稳定性评价系统,实现了库区基础地质信息的显示、浏览和库岸塌岸、滑坡等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GIS技术和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宁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发挥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分析功能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描述和分析功能,建立GISANN模型.旨在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可视化管理,为宁德国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增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贵州省丹寨县最新开展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选取5类主要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丹寨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等4个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新的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对涪陵页岩气开采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涪陵页岩气开采区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特征,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类型、坡度、坡高、年峰值周降雨量、年峰值日降雨量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采用AHP属性辨识模型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涪陵页岩气开采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较高,极高危险区面积为1466 km2,高危险区面积为743.6 km2,两者分别占开采区总面积的9.6%和52.8%。通过开采区173个历史地质灾害点的验证表明,评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历史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一致,其中98个分布于极高危险区,56个分布于高危险区,分布于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的仅有19个。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曲线下的面积百分比达82.8%,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论】研究结果对涪陵页岩气开采区输气管线、道路和房建等的规划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国芳  王超 《科技资讯》2014,12(18):34-35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应用灾害系统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GIS的云南某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其次分析了项目总体的技术路线和总体结构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GIS首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讨论了基于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并就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建立地质灾害模型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方法的投影寻踪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搜索投影方向,以及利用投影寻踪算法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从而能有效地揭示多因素复杂数据的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特点,得到较直观的聚类模式.通过两个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归纳了空间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知识类型和主要方法,分析了其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着重讨论了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的框架结构与基本流程,并给出了它的基本框架和流程图,提出了基于GIS的空间数据挖掘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业界和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正是基于此,选择GIS的坡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文章首先从地质灾害的必然性、随机性和不规则的周期性、突发性和渐变性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基本属性,然后阐述了GIS技术引入滑坡灾害评价的优势,最后简要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滑坡地质灾害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对于其他的相关方面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重庆地区洪涝灾害特别是暴雨洪涝频发.在分析重庆地区洪涝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等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灾害频率、人口、社会经济的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洪涝灾害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数学模型;在使用有关基础图件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apIrfo Professional软件,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洪涝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再经过图层叠加、斑块合并以及等级划分等操作,最后得到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周边地带,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附近,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质灾害严重。结合宝成、贵昆、成昆、襄渝、南昆、内昆、渝怀等西南复杂地质艰险山区重要干线铁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总结概括了西南铁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较系统地介绍了几种主要地质灾害的铁路地质勘察和工程防治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的滑坡空间分布危险度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滑坡灾害多发的国家,滑坡灾害严重地影响我国的广大中、西部山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研究山区滑坡灾害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用GIS的方法对滑坡空间分布危险度区划方法进行探讨,结合实例一嘉陵江重庆北碚段滑坡区划的研究,认为:GIS方法是滑坡研究的有效方法;滑坡研究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各空间专题图层的获取是滑坡空间分布区划的主要工作,结合区域特征,找出区域因子、分析各因子的滑坡的影响、确定层内权重、形成专题图层、最后综合计算各层间权重、生成LHI指数、分级等,是GIS平台下分析滑坡危险性区划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地质剖面图自动绘制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质剖面图绘制技术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持续至今,其中主要的绘制方法有基于CAD进行绘制和采用GIS组件进行绘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只依赖钻孔数据,由于钻孔数据稀疏不均,不能很好地反映断层等地质构造,因此在剖面图上对地质构造的定位和形态表达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基于GIS技术,融合基础地质数据、钻孔数据,实现了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在分析地质剖面图的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剖面图的数据模型.根据断层的几何形态,实现了断层的绘制.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与Iverson瞬时降雨入渗理论,分析建立起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的预警模型,并以我国南方典型地区为例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动态预测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提供了一条更为精确的定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稳定性预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修建与蓄水后,由于清水下泄,长江宜昌城区河段发生明显冲刷,深泓普遍下切,河段内出现了多处新的崩岸险情,为此,国家启动三峡后规长江崩岸治理工程.在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对岸坡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以及岸坡稳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并采用河岸地质结构预测法对岸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和预测表明,护岸工程岸坡不存在稳定(A)类岸坡;基本稳定(B)类岸坡约占23%;稳定性较差(C)类岸坡约占48.5%;稳定性差(D)类约占28.5%.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公路地质环境评价的意义,以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为例,对评价方法与GIS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用于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等级分级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平远县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质荒漠化灾害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选择科尔沁和毛乌素两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基于沙质荒漠化灾害背景(图象、图形和统计)GIS数据库,对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判别、预测及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的建模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述两个试验区的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抗锦旗为沙质荒漠化极重度区,奈曼、库伦、开鲁为重度区,昌图县为中度区,通辽为轻度区,对沙质荒漠化影响大小依次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沙质荒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结果表明,在毛乌素地区的南部灾害严重,危险度为重度,西部程度较轻,为中度偏轻,东部与北部程度稍重,为中度偏重,但乌审旗的沙质荒漠化灾害程度被低估了,应为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