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某日,班里组织出游,大家来到某公园游玩。该公园为免费开放公园,有商贩推销各色商品。我们班主任老师正带领女生欣赏风景,忽然一个卖花童举着花对班主任说:“老板,你的女朋友好多、好漂亮哦!给你这些女朋友每人买枝花吧!”班主任满脸通红,掏出2元钱让小女孩买冰棍吃去了。2.在写作欣赏课上,老师声情并茂地念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然后,老师对该经典句子大发感叹,说写得好啊,写得好!后来,某学生在自己上交的习作上写着:我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还有一个也是女的。老师看后几乎吐血,大笔一…  相似文献   

2.
他是个笨男孩,对1/2与1/3谁大谁小的问题,一见就发晕。上了中学,老师曾多次给他父母暗示,读书不会在他身上产生奇迹。高考那年,全班落榜3人,其中就有他。父母决定让他跟一个师傅学裁剪,他学得很认真。师傅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裁缝,因为10个学员中,他钉的纽扣最结实。  相似文献   

3.
正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时候也出了两  相似文献   

4.
一碗馄饨     
我居住的小区临街。在街边的路灯下,每天晚上都有一个馄饨担子,担子的主人是一位下岗的中年男子,他从晚上8点一直经营到深夜12点多。他服务态度好,馄饨技师也好,小区的居民都乐意花上1元钱去买一碗。这天晚上已过了12点,我又拿着小锅,去为女儿买馄饨。这时,另一位男子也去了。见来了两位顾客,担主为难了,因为只剩最后一碗。我和担主熟悉,说:“这一碗卖给我吧!我女儿看书到现在还没睡呢。”“让给我行吗?”那男子跟我协商道:“我76岁的老父亲想吃碗馄饨。”转而,他又以乞求的口气对担主说:“卖给我吧!老人等着呢。”担主沉思片刻,对我说:“这一碗就给他吧。我在这里卖了两年多馄饨了,  相似文献   

5.
浅金 《科学大观园》2007,(17):62-63
1.雨落声像首歌我来到这座布满灰尘的北方城市的第一个晚上,居住的小区里就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位小偷潜进一户中产之家,可奇怪的是,除了一架笨重的键盘,他什么也没有拿。他被人发现后,就抱着键盘从三楼阳台上跳了下去。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11):11
高考十几天后,我用一根冰糕买通了小弟,要他为我打电话查分。他才12岁,还不懂得“高考”这个词的含义,更不知道高考分数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小弟笑嘻嘻地接过我手中的冰糕说:“姐,好棒哦———400多分呢!”我听了瘫坐在地上。高二那年,学校分了一个理科实验班,我有幸被“选拔”进来,苦学了一年。高三了,或许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我开始偷着玩。前半年里我还很听话地坐在教室里,知道自己心中有个目标,知道在第二年有个人生的转折点———高考。老师发下了厚厚的辅导书,我皱着眉在封面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后,开始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然后,我就…  相似文献   

7.
诚实的玩笑     
那年,我和李忠厚都上高二。高考制度刚刚恢复不久,一个农村中学,要是每年的高考能有一两个人中榜,那是很轰动的事情。综合各个方面的形势,学校得出结论:在来年的高考中,我和李忠厚是最有希望金榜题名的。李忠厚的爷爷曾是私塾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贤人名士,李忠厚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把他接到身边培养,李忠厚的学业一直优良。但就在高考前几个月,事情变得有些不妙。往年的高考,英语成绩是参考分,而那年成了必考科目。学校压根就没有开过英语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英语成绩一定是零蛋。因为那个时候的英语试卷,大部分题型是选择题,让考生从4个…  相似文献   

8.
正1在美国,一家百货商店里,由于突下大雨,有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浑身湿透进来避雨,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不愿搭理这位老太太。有位小伙子很诚恳对老太太说,"夫人您好,能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马上就走。"老太太觉得借别人的地方躲雨,有点不安,就想买一点商品,可是转了半天实在不知道买什么。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对老太  相似文献   

9.
快活林     
新词局长在会上随意讲了几句,爱吹捧的科长就要求大家讨论,还强调说:“不能说‘深受启发’、‘极受鼓舞’这样的老套话,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局长的指示。”王二站起来说:“听了局长的指示,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走路也有劲了。这指示,还真管用!”买花生百货店老板看到三个人来买东西,就问第一个人:“你要买什么?”第一个人说:“我要一包花生。”老板就搬来了梯子,爬到货架顶部,拿了一包花生,走下来递给了他。老板又问第二个人:“你要买什么?”第二个人也说要一包花生,老板就埋怨他怎么不早说,但还是又搬来了梯子,爬到货架顶部去拿…  相似文献   

10.
那时北漂     
我到北京的前一天,我的东北兄弟就在这等着我了.他是个写诗的,碰巧我也是个写诗的,而且比他早写了几年,就充大认了他这个弟弟.早先只是书信往来,后来他听说我要来北京发展,比我还急,没经我同意就从东北那疙瘩赶过来了,说要跟我一块打天下.  相似文献   

11.
快活林     
弄巧成拙一位太太到食品商场买肉鸡,售货员拎起一只鸡,称了称说:“1美元6美分。”“太小了,”这位太太说,“能不能替我挑选一只大一点的?”可是这是最后一只鸡了。于是售货员走进后面库房里,又捶又打,把鸡的脖子往长里拉了拉然后又走出来,很快地过了一次秤“嗯,这只鸡2美元15美分。”“好极了。”买鸡的太太说,“两只鸡我全要了,请包一下。”上帝的帮助一次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城市……一个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身体了,突然一个救生员开着小艇跟神父说:神父!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7,(23):24-25
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这个烦恼从小就有,可能别人不觉得这是问题,甚至还会很自豪,可我却不这样想。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非常愿意玩弄我的小鸡鸡,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很大很漂亮。那时我还不懂事,却感到小  相似文献   

13.
刘浪 《科学大观园》2007,(19):63-64
十八岁那年,我在家乡的一所学校读高三。我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关义和章军。我们仨同一个村,又一起从初中升到高中。在学校里,我们形影不离,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大家都戏称我们为现代版的"刘、关、章"。  相似文献   

14.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4,(17):78-79
<正>拉黑了一天,女神回家后爸爸对她说:在外面不要老是让男人付钱!因为他们买一次单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在寝室啃多少方便面!女神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发到微博。然后……然后把所有点赞的男生都拉黑了……学霸他是学霸,她是学渣,她爱他,于是她向他表白:"我喜欢你认真学习的样子!"他笑了,缓缓地说:"第一次有人向我表白,先让我做份卷子冷静一下!"送外卖的同事,女,一日,老公给她送饭,也没说话放下就走了。一新来的男同事问:刚才那男人是谁啊?她回答说:送外卖的。新来同事又问:怎么没给钱?她说: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无意中打开一个网站,见到论坛上有人发贴说:“这次,咱们浙江省体彩特等奖的号码肯定是391016。”我敢肯定,看过的,包括这个发帖的人,都不会当真。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两天后开出约500万元的中奖号码,正是这个数字。我急忙上网去问这位朋友,他正后悔得跺脚不迭。他说:“我是瞎猜的,而且根本没有去买。”这是一则都市神话,它的存在,让我想到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说这话的人,是一个29岁的年轻人。少年时,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高中就辍学了,后来他来到广州打工,然后又漂到北京。工作只是在一所大学的食堂里卖面包…  相似文献   

16.
实验表明,人的梦境与梦者睡眠时所处的外部环境影响相关。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沈政教授说,我曾参与过这样一个梦的实验:我们让被试者都要睡觉,我们在屏蔽室外面看着,一看见他有快速眼动现象,我们就进去对其行干预。有几种做法,一种做法是拿一个装满清水的喷雾器,在被试者的头上方推两下,让水雾喷在他的头上,然后把喷雾器放下来,把他推醒,问他做梦了没有,梦见什么了?“哎呀!这雨下得好大!”也有人说,“我在大海里游泳,我怎么游也游不动,很着急。”总之,梦的内容都离不开水。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他有快速眼动的时候,我们把他小腿拿起来,折两下,再…  相似文献   

17.
谢鳕 《科学大观园》2009,(11):63-63
初二那年暑假。我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网吧里“战斗”、“升级”。父母以为我上初三以后会收心,谁知我却不知悔改。发展到旷课、逃学。父亲发狠把我关在家里,我却偷走他们的钱。半夜去上网。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为何物——再答许良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良英同志批评我的文章约有八千字,我写了大体相当字数的答辩文章,编辑部却要我压缩到两千字。对待争论双方如此宽严不一,是欠公正的。许良英指责我“不知科学精神为何物”。表现在争鸣中的科学精神起码应该要求讲事实讲道理。许良英批评我的文章却违反这种起码要求。许良英说我向人宣称我是全面胜利了。这根本不符合事实,我没有说过这话。1985年11月他在一个会上公开批评我的一篇文章“错误百出”,同月我在写给他的信中根本没有如他所说责备他对我不“费厄泼赖”,不该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背后批评我。他的话又完全不符合事实。我在那封信中只要  相似文献   

19.
偏好巨大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枯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政治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如同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忙碌与悠闲我和…  相似文献   

20.
1940年,他出生在美国的旧金山。他的父亲是演员,从小他就跟在父亲后面跑龙套,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像父亲那样做一名演员,一名比父亲更出色的演员。可父亲对他说,你的身体太差,没法当演员的,还是去习武吧。于是,他13岁那年,拜武学大师叶问学咏春拳,并兼习螳螂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