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诗人韦其麟,是一个很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他擅长于把自己民族古老的传说加以诗化,通过艺术的折光,表达当今一千三百万壮族人民的心声,反映我们立志改革、飞腾奋进的时代精神。韦其麟同志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叙事诗,集中表现了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方面歌颂壮族人民反对封建农奴主的专制压迫,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斗争。《玫瑰花的故事》描写古代一对壮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在遥远的古代,勇敢健壮、武艺高强的尼拉,和聪明勤劳、能歌善舞的夷娜,两人深深地相爱着。  相似文献   

2.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壮族民歌“欢”(译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很久以前,壮族人民就根据祖国古代许多民间故事传说,经过创作加工并用壮文方块字(壮话叫Sawndip),编写成壮族民歌  相似文献   

3.
平果壮族嘹歌为我们了解古代壮族人民的婚恋、婚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壮英民族婚姻习俗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试论壮族民间故事所体现的壮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民间故事是壮族民间文学的主体,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爱憎好愚而创作的.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活动的记录.它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好善鄙恶、尊老敬老等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陆地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和《瀑布》(第一部),不仅标志着他在创作道上路取得的新成就,而且显示了他的臻于成熟的艺术风格。陆地是壮族作家,他善于开掘聚居南疆的壮族人民的历史、特性、心理及其民族精神的宝藏,采集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语言矿石,描绘旖旎的南国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习,塑造壮族人物的典型性格,反映广西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使作品具有较为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广西的作家群中,是卓有成就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8.
壮族鸡卜,依据鸡胯骨上原生血窍的数量、位置及插签的角度、朝向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源于远古时代的占象。犹如汉族先民在商周时代的甲骨占卜及其卜辞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样,壮族鸡卜及其卜辞则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华夏民族的龟筮占卜信仰演绎为《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而壮族的鸡卜信仰演绎为《鸡卜经》之后,则与《摩经》结合,构成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9.
埙:古代一种吹奏乐器。因为是用陶土做的,故又名陶埙,其状有球形和椭圆形数种,围五寸,长三寸半,有音孔一至六不等?它的发明者据《世本》载:“暴辛公作埙”,《御览》卷581注,暴辛公是周平王时代的一个诸侯。瑟:古代的一种弹奏乐器。古瑟“八尺一寸,四十五弦”。据《世本》记,瑟是“宓羲作。”《宋书乐志》载:“瑟,马融《笛赋》云:‘神农造瑟’。”  相似文献   

10.
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俗,使一代代妇女为之致残,其时间之久、地域之广、遗害之大、移风易俗之难,使之成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特殊历史现象。缠足始于五代,盛行于元代,但古代壮族劳动妇女皆不缠足,崇尚跣足。农庚尧的《村女赤脚行》把壮族妇女天足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拥有天足的壮族妇女不仅是家庭劳动力的半壁江山,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共有一千二百万人。壮族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曾有过很高的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代,壮族的祖先就创造了精致的质量很高的铜鼓。可见,壮族的青铜文化在那个时代已经进入了全盛的阶段。遗憾的是过去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壮族灿烂的文化除了反映在一些珍贵文物能保留下来之外,很多都随着历史的过去而消失。解放后,随着政治上  相似文献   

12.
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元朝。壮族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一千三百多万左右的人口(1982年统计),属最大的民族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境内,而文山壮族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麻栗坡、邱北、砚山等地。壮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有河流有水源的平坝地区,故而有:“苗家占山头、壮家占水头”之戏称。壮族人民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而闻名,常用歌唱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生活、风俗与劳动。以下对壮族民歌予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系统介绍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壮族人民反清斗争的专著《太平天国时期壮族农民起义》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者是我院民族研究所教师覃高积。 19世纪中叶,壮族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起义为太平天国在广西首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壮族子弟纷纷加入太平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平军离桂后,广西境内的壮族农民起义军仍然坚持反清斗争。作者在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民俗、地名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广西会党与太平军的关系和影响,介绍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壮族远古社会结构及其演化、远古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麽经的宗教氛围、麽经的壮族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对《庅兵佈洛陀》的密码进行诠释,剖析其神秘词语后面的古代社会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7.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有机会看过壮族歌圩的人,往往要被那宏大的场而、热烈的气氛所吸引,也被壮家青年男女们动听的歌声和缠绵的情感所迷醉,还将被他们敏捷的诗才和机智的应对所折服。歌圩,是壮族人民所喜爱的审美活动之一,壮族人民从丰富多彩的歌圩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审美字母。歌圩,也以它的悠久历史和斑斓色彩展现着壮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 ,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 ,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 ,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 ,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9.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徐昶楠  陈瑜 《科技信息》2009,(30):I0274-I0274,I0276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在壮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开发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壮族人民生活中去,认真研究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源流,努力探析壮族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足迹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壮族族体育文化思想变迁的社会动因,揭示其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本次调查的研究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