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80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构想首度出现以来,历经近30年,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机器”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即将于2010年全部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现撷取一些有关它的“数据之最”,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Cowen  R 方鸣 《世界科学》1998,(4):29-30
小型化是1998年太空探索的主要形式,计划发射的规模缩小,所携带的设备也很精简。即便是大型空间观测站“高级X射线天体物理学设备”(AXAF,价值高达14亿美元),外形也比以前减小了不少。今年太空探索的运载工具的主角是“飞马XL”。“飞马XL”以前曾有过几次失误,1997年曾  相似文献   

3.
时间旅行     
《大自然探索》2008,(6):12-14
有史以来最大功率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投入运行,它将模拟“大爆炸”之初的宇宙。让人吃惊的是,有人说它可能导致世界上“第一部时间机器”的问世,从而让时间旅行——回到过去或访问未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继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打造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后.物理学家又开始设计它的后继者。据称,这台名为“国际直线加速器(ILC)”的对撞机花费为82亿美元,ILC首批数据将于本世纪20年代中后觏产生。  相似文献   

5.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性大科学工程之一——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0年3月30日日内瓦时间13时06分对撞成功。在跨越日内瓦市郊、瑞士和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这次迄今为止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对撞,标志着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研究的启动,拉开了粒子物理新时代的序幕,人类开始寻找占宇宙成分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相似文献   

6.
《自然杂志》2006,28(4):232-232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6年7月16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盛会。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简称COSPAR(Committeeon Space Research)大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会议代表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空间研究领域的世界名科学家,如“卡西尼计划”、“双星计划”、“星尘计划”、“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欧洲太空总署去年12月发射了世界上最强大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深处的星体,以期找出发射X射线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最新资料由于X射线不能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因此科学家要把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从远处星体发出的X射线一目前.世界卜最强大的X射线里远镜是美同太空总署的ChandraX射线望远镜;不过,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发射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将会比ChandraX射线望远镜强大很多信这个被称为“X射线多镜任务(简称XMM)”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拥有了组镜子,由于每张镜子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科学家叶以将…  相似文献   

8.
欧洲可能会设计建造一种“自动运输机(ATV)”,来取代现在所使用的俄罗斯飞船,以此来挽救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正在努力对其“联盟号飞船”进行充分地利用,以满足太空货运的需求;而美国航天局则担心如果找不到其他办法,已经延期的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启动运输机(ATh)”计划在2003年首航,将用它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并从站内取走垃圾。但是,由于这种运输机没有增压功能,因此不能用来运送宇航员,而这却是‘’联盟号飞船”的另外几个主要用途之一。自动运输机将有戴姆勒一克莱斯航空航天公司的航天基…  相似文献   

9.
<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工程、人文景观和建筑之最。它地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墙体、壕堑、关堡和相关设施43721处,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遗产类型。1987年,在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各国专家对它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不吝赞美之词,称它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证”“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11,(1):F0004-F0004
旨在探测来自太空神秘微粒中微子观测台——“冰立方观测台”——于2010年年底在南极洲落成。这一世界上最独特的观测台被置于南极洲冰层2438.4米(8000英尺)以下,整个项目投资2.79亿美元,其中美国科学基金会投资2.42亿美元。该观测台的沿伸构建计划在冰层中钻探86个冰洞,放置5160个光学探测器.  相似文献   

11.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09,(12):10-11
世界上最大和最昂贵的物理实验,即人们所称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关闭了一年多后的今年11月20日重启。11月23日,经过加速的两束质子在日内瓦郊外地下“赛道”中相互撞击,以此来搜寻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个百亿亿分之一秒内主导宇宙的力量和粒子。  相似文献   

12.
则鸣 《世界科学》2013,(10):66-F0004
据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宇航局(NASA)年内将首次启动一项太空蔬菜生产系统(VEGGIE)计划,即年底前在国际空间站上种植可食用果蔬,在太空中尝试为宇航员即时提供新鲜的果蔬。首批栽培的将是6株莴苣,根据以往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科学24小时》2011,(1):52-52
科学家借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为太阳核心温度100万倍的火球,成功完成了创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实验,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相似文献   

14.
国际空间站和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计划目前都面临资金上的窘境 ;……除了对项目 (尤其是耗资巨大的项目 )预算的科学化 ,管理的科学化在其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5.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预计年内竣工,这确是2007年世界科技界的一件大事。物理学家对于它运转后可能获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急切的期盼。因为理论上的突破、建树、延拓,离不开实验实践的步步深入:尤其是一些标志性仪器的创制,对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至为关键。凡大型的加速器,往往是粒子物理发展的必要凭借,也是其发展水准的标志之一。LHC当然如此,它甚或预示: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之百年辉煌所造就的现代物理学,还会在本世纪迎来其基本理论之深层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提及太空移民,不论宇航员还是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有一种失落感。是啊!我们迄今依然只能生活在地球上。虽然美国宇航局(NASA)在发射卫星、太空探测器和能穿越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1972年以来,人类的足迹并未踏上另外的世界。 但是不久,情况也许就会改变。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正在进行;“旅行者”号小型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已经为人类移民火星吹响了号角;有人甚至设想重登月球。  相似文献   

17.
今年11月20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质子对撞实验。早在去年9月,这一实验就已进入倒计时,后由于设备故障而不得不停修检查。在围绕LHC实验曾经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认为该实验将导致世界末日的观点。尽管其荒谬性已经遭到批驳,反对的声音似乎小了很多。但是科学要真正战胜谬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这一实验获得了成功。为此我们再刊出以下译文.回顾一下去年的这场争论,并以此为LHC实验祝福。  相似文献   

18.
这看起来似乎是人类的梦想,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出现的情景,然而它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科学计划。不久前,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高电梯系统”公司宣称,他们计划在本世纪建造一座由地面通向太空的电梯。一旦太空电梯投入使用,以后国际空间站所需要的物资,以及畅游太空的游  相似文献   

19.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刚刚过半,但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有一年左右就要全部停飞,到时只能靠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运输物资和人员。美国科学家奇妙的太空电梯计划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该计划一旦实施,无疑彻底改变了人类涉足太空的方式,届时体验太空感觉就像度假郊游一样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20.
1月中旬的某一天,天下着绵绵细雨。一群游客在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松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时,被展厅中的那个年代久远的太空密封舱吸引住了。当9岁的约翰·卡尔曼凝视着“阿波罗”11号指令舱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舱门(把第一个人送上了月球和第一架执行空间计划的航天飞机)时,惊叫着说:“真是太棒了。”他的阿姨告诉他:“可以肯定,这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指令舱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