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油酸乙酯和正庚烷两种体系的固化液对相分离法所制备的醋酸奥曲肽微球体外性质的影响.固定相分离阶段处方工艺,改变2种固化液体系中乙醇含量,以形貌、粒径、载药量、溶剂残留及体外累计释放为指标,对比2种体系形成的微球体外性质差别.结果表明,增加乙醇的用量,微球载药量、药物突释量降低,且能够减少二氯甲烷在微球内的残留量.在乙醇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油酸乙酯体系形成的微球体外释放快于正庚烷体系形成的微球.2种不同固化液的对比研究为更好地理解相分离法微球形成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PHB—PEG共混物为载体药物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聚乙二醇(PEG)共混物为载体材料,以肌苷为模型药物,利用W1-O-W2型复乳蒸发技术制备肌苷缓释微球,探讨了溶剂、稳定剂、药物浓度、载体材料等因素对微球产率、包埋率及体外释放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微球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当明胶质量分数为0.6%、肌苷质量分数为5%、PHB与PEG的质量比为7:3时,掉得的微球收率为70%,包埋率为81.6%,且微球外观圆滑,研究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时发现,用上述条件制得的肌苷微球在释放的第18小时时,达到了最大释放量,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微球、研究了乳化剂,有机分散介质、交联反应时间、戊二醛用量、壳聚糖浓度和5-氟尿嘧啶浓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苯甲酸乙酯为有机分散介质,Span-80用量2ml,交联反应90min,戊二醛用量2ml,壳聚糖浓度1%,5-氟尿嘧啶浓度1%时,所制壳聚糖微球粒径10-50μm,载药率为19.7%,包药率52.3%,为黄褐色致密球体。  相似文献   

4.
大孔明胶微载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明胶为原料,用悬浮成球、甲苯制孔的方法制备大孔明胶微载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配比、油水比、明胶浓度、制备方式和表面修饰等对载体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大孔明胶微载体的条件,制得了直径为100-300μm,孔径为10-30μm的大孔明胶微载体。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亚铜、氧化铟、盐酸、硫脲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片和纳米颗粒自组装CuInS2微米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均为黄铜矿结构CuInS2,且结晶度良好.SEM结果显示得到两种外形不同的直径约为2~5.5μm的球体结构,一种是表面很光滑的微球体,另一种是由纳米片自组装的微球体.光伏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入射光强Is为2.733w·cm-2CuInS2微球的短路电流Isc=19.907mA,开路电压为185mV,填充因子为0.273,光电转化效率为0.11%.  相似文献   

6.
将纳米TiO2吸附溶液中的BSA由水包油包固体乳化法用PLGA包裹药物粒子.通过紫外和SEM等检测手段,考察纳米TiO2在不同条件下对BSA吸附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备工艺下PLGA包裹药物粒子对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值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温度在20 ℃左右、反应24 h时,TiO2吸附BSA量最大,药物粒子分布均匀,尺寸在40 nm左右.在制备微球时,当初乳体积降低、PVA浓度降低及PLGA与药物粉末的质量比增大时,载药量和包封率都有提高,且微球体外释放较小.微球表面光滑,尺寸为4 μm左右.  相似文献   

7.
喷雾法制备固定化酶载体--磁性聚丙烯腈微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制备磁性聚丙烯腈微球的方法。将纳米磁粉均匀分散于聚丙烯腈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用喷协和法制备了具有超顺磁性的聚丙烯腈微球,并对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到了粒度分布在1.0μm-1.5μm、磁含量约为15%的磁性聚丙烯腈微球,其最佳制备条件为: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CPAN=1g/L,T=180℃,n=30000r/min,V=2mL/s,Cmagnetic fluid=2g/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常用天然植物药的染色效果和实现条件,及其药用植物染料的上染特征,染色牢度的特点和提高染色效果的方法,并概述了织物经药用植物染料染色后的抗微生物活性和抗紫外线功能。  相似文献   

9.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制备环己酮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工艺.针对该反应在浆态条件下进行时存在的固液分离和溶剂回收等问题,尝试采用微乳化的方法加以解决.分别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氨水/环己酮和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水/氨水/环己酮的水包油型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实现了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的氨肟化反应.通过实验考察了温度对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影响及对钛硅分子筛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条件下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反应效果方面以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制备的微乳液占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微纳米系统中的黏着接触问题,基于Hamaker假设和Lennard-Jones势能定律,通过积分方法得到了球体与平面间的黏着力,同时结合经典弹性理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球体与平面黏着接触的弹性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得到平面轮廓随间距的变形过程及黏着力和平面变形量随间距的变化规律,当球体半径较大时,所建模型与基于Derjaguin近似的黏着模型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随着球体半径的逐渐减小,两种模型的差异逐渐增大,这是由于Derjaguin近似的误差随球体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引起的,因此,当球体的半径趋近纳米级时,基于Hamaker假设的黏着接触模型可以给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度均匀的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制备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可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但二者在合成技术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二种方法的聚合规律、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及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合成技术的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以便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获得粒径分子窄的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2.
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合成条件对快速法合成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方法:在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温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微球。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合成的PS微球的形貌,并据此测算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结论:温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重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55~80℃之间,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很好的亚微米PS球;引发剂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引发剂浓度过大时(≥9.93×10^-3mol·L^-1),分散系数变大,微球粒径不均匀;微球粒径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离子强度的增大容易导致微球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度均匀 ,具有活性醛基的聚丙烯醛微球 ,并对影响其粒径、成球性、色泽及分散性等性质的 p H值、丙烯醛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和搅拌方式等工艺条件做了优化选择 ;产物微球纯度高 ,表面活性大 ,粒径均一可调。利用 TEM和 I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 ,并对聚丙烯醛微球的聚合生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进而采用磁流体存在下的分散聚合法得到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分别研究了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的用量对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及磁流体用量对微球磁响应性、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蒸馏–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微球,并用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对PS进行修饰.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研究PS-PEG微球对BSA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对BSA的吸附受pH、微球上PEG含量以及NaCl溶液质量浓度的影响,作用力为疏水吸附.在无盐水体系下解吸,解吸率最高为96.2%,表明微球在蛋白质分离应用中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可降解PLA-PEG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先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然后以此为基材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微球 ,分别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等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 [η]的影响以及稳定剂、乳化剂、共聚物 [η]、搅拌速度及油 /水比对共聚物微球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把丙烯酰氧基荧光素(Ac-Flu)、AMPS与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含荧光素的聚丙烯酰胺荧光微球P(AM-AMPS-RhB)。采用了红外(FT-IR)、荧光显微镜对荧光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称重法研究了矿化度、温度对微球溶胀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光谱探讨了pH,离子种类对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g/L NaCl水中的膨胀倍数可达17倍,在pH为3.0~10.0的水溶液中荧光性能稳定,可作为潜在的油田封堵剂。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Functional polymer microspheres are kinds of polymer particles with special structures, morphologies or functional groups~([1]), and have been gain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specific proper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ince 1980s. Although some researches have investigated that the latex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polymerization and the resultant latex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ntroducing electrolyte into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用分散聚合法,得到一系列1~8μm的粒径可控的单分散微球。系统地研究了溶剂体系、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各种聚合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度及其分散性的影响。并用该微球通过一步溶胀法制备了多孔微球,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进而考察了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静态吸附性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分散聚合法和种子溶胀法,在乙醇/甲醇体系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分子微球,并以此作为后继制备三维(3D)多孔结构锂电池材料的合成模板剂.讨论两种合成方法获得微球的粒径均匀性和粒径分布,认为单分散聚合法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模板剂,研究此方法中单体介质比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MMA/medium=13.8%(质量分数,全文同),AIBN=6g时,合成微球的粒径最均匀,平均为3.8μm,粒径分布为0.10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