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不同的溶剂乙二胺、N,N'—二甲基甲酰胺、氨水作反应介质,在微波辐照下,元素硫和铅一步反应生成硫化铅,通过产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用Scherrer公式计算出硫化铅粒子的直径分别为27,40,54nm;讨论了溶剂在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此法具有方便、省时、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uO纳米粉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以CuSO4·5H2 O ,CuCl2 ·2H2 O ,Cu(NO3) 2 ·3H2 O ,Cu(gly) 2 ·H2 O与NaOH为反应物 ,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CuO纳米粉体的 4个反应体系 ,用透射电镜 (TEM)和X射线衍射 (XRD)对产物进行表征 .表明产物CuO(Ⅱ )化合物与NaOH经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得到单斜晶纳米CuO .另还从研磨方式、反应配比及反应体系等方面对影响产物粒径大小及分散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室温固相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机盐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直接合成了SnO2、In2O3、ZnO、Fe2O3等导体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观察,结果表明,固相化学反应完全,所得产物为理论产物,且均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硫化铅纳米颗粒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宁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65-69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表面具有自由羧基的硫化铅(PbS)纳米颗粒,以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为偶联活化剂,将其标记于人工合成的5’端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ODN)片段上,制备成PbS纳米颗粒标记DNA探针.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与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待测DNA序列进行杂交反应,利用阳极溶出示差脉冲伏安法间接测定Pb(Ⅱ)的量,从而实现对互补、非互补DNA片段的识别和电化学检测.同时对该探针的稳定性、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NH4)3PMo12O40纳米晶体的室温固相合成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12O40纳米晶体,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元素分析、IR、XRD、TEM、TGA、BET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21nm,比表面积为117m^2/g,热稳定性好,可能成为优良的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或近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出了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草酸盐、金属碳酸盐、金属钼酸盐等五类纳米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衍射法对其物相、晶粒形貌和晶粒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纳米材料具有产率高、不需要溶剂、反应时间短、室温或近室温反应和纳米材料稳定性好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7.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2O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 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 nm左右,而α-Fe2O3的粒径为5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2O3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制备的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比表面较大等优点.对此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KMn8O16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氧化还原法合成了纳米KMn8O16粉体,借助XRD、SEM、FT-IR、比表面测定等技术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粉体外貌呈近球形,粒子大小均匀,团聚少,平均粒径约为20nm,对H2O2分解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制备过程中加入少量纳米CuO粉体可明显改善粉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道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5):1032-1036
在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合成了CuO纳米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电子衍射法(ED)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晶粒形貌为近似球形粒状,平均粒径约为20nm的纳米晶,产率为93.1%.改变反应物、反应物配比、掺入惰性物质、加入微量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研磨不同的时间等固相反应条件对合成CuO纳米晶的晶粒形貌、粒度和粒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坏血酸还原法,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软模板,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硒,利用室温固相反应技术制备了纳米硒,研究了制备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多种形貌的纳米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大小、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纳米材料的研究在近年来是材料科学中研究的重点方向,而纳米硫化铅作为新型的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受到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实验以求控制其量子点的颗粒变化,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本身性质的改变。文中我们采用化学液相法,使用溶液混合反应共沉淀制备硫化铅量子点,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表征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的通过调制反应溶液的浓度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改变了硫化铅量子点的颗粒尺寸,制备了粒径由7nm到20nm的硫化铅量子点。颗粒尺寸的变化也导致了量子点光学特性和能带的改变。从实验的结果上可看出,实验成功制备了结晶性良好的纯硫化铅量子点,再通过形貌及性能的表征分析后,发现量子点的能带岁颗粒尺寸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量子点本身光学性能的研究,我们可以使其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更好的应用,同时对新型材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硫化铅;量子点;能带;调控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借助超声辐射手段,选用22种不同溶剂对克拉玛依天然沥青进行萃取,并对其中6种萃取物进行了GC/MS表征.结果表明,萃取率与溶剂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密切相关.初步分析了2-乙基己醇形成的可能性,并且在天然沥青中检测到大量的生物标志物,包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及甾族化合物等.结合生物标志物的特征可知,该天然沥青的成熟度较高,在成岩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生物降解作用,生成天然沥青的地理环境可能与某些海洋或者湖泊条件有关,陆源物质、海(湖)相母质、细菌、藻类和一些高等植物对天然沥青的生源有很大的贡献.初步揭示了天然沥青中有机质的组成和分布规律,丰富了有机地球化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阐明了光催化的原理,影响纳米TiO2光催化的因素,并总结了金属离子掺杂、贵金属表面沉积、纳米TiO2半导体复合等常见几种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比研究了硫化钠,硫代乙酰胺(TAA)作标准溶液的特点,结果表明:硫代乙酰胺在配置、标定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硫化钠,为人们选用硫化物标准溶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硫化物微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硫铁矿的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氧化硫硫杆菌,将其固定化制备微生物膜,再与氧电极组装成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样品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实验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响应S2-浓度线性范围为0.06~1.50mg/L;响应时间为3~6min;30d内测定500余次,灵敏度保持不变;取煤气站脱硫塔入口和出口煤气样品进行测定,与亚甲蓝比色法测定结果一致;取合成水样品进行回收率实验,结果为93.8%~105.0% 相似文献
17.
18.
硫化物沉淀法选择性分离碱性锌溶液中的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和铅常共存于锌铅矿石和固体废物如电弧高炉粉尘中。一种处理方法是用碱性浸出液来提取矿石或废弃物中的锌和铅。在这过程中将铅选择性地定量地与锌分离是一重要步聚。研究在碱性含锌(电弧高炉粉尘和氧化锌矿)浸出液中用硫化钠沉淀法分离铅。当硫化钠(平均分子量为222)加到碱溶液中的重量比为1.8—2.0(摩尔比为1.5—1.7)时,铅能选择性地定量地分离,而锌仍无损失地留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19.
表面包覆与纳米微粉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表面活性剂包覆纳米微粉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纳米微粉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探索。为纳米微粉的工业化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一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质量分数1%硅烷偶联剂KH一570处理纳米SiO2和纳米CaCO3表面,通过间歇式超声波震荡法将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加入脲醛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纳米SiO2和CaCO3用量对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粘度、固化时间、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CaCO3用量对相同F/U摩尔比脲醛树脂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纳米SiO2用量小于质量分数1.5%时,用量越大,游离甲醛含量越低,粘度越大,拉伸剪切强度越大,对固化时间影响不大,而纳米SiO2用量超过质量分数1.5%时,游离甲醛含量不再下降;随着纳米CaCO3的加入量的增加,游离甲醛含量也越低,粘度越大,拉伸剪切强度变化不大,树脂的固化时间延长,加入量大于质量分数7%时,树脂不能固化.因此纳米CaCO3加入量控制质量分数5%时,树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