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对石家庄 19 个县(市)、区共 16 929 个成年人的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石家庄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目的、项目、消费内容与水平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较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得到普遍认同;体育消费水平较低;跑步是各年龄段首选的健身项目;市民倾向于把免费运动场馆、公路、屋前屋后空场、宿舍或办公室、公园作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仅有46.7%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且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男学生多选择对抗类项目,女学生则选择以有氧功能为主的"美体塑形"类项目.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学校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健全以及组织、引导、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安徽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动机、运动项目、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较为单一,而活动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在组织形式上是校内外、娱乐与竞赛相结合的多层次活动形式;学生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但女同学的积极性不如男同学积极性高。建议多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和比赛,充分利用场地和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女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应增强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场(馆)设施,增添器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相似文献   

4.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项目选择、活动次数和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了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及年龄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参加率和体育人口比例偏低,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太忙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缺乏组织指导和没毅力怕吃苦等;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以散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长跑为主,形式主要是与朋友一道、单独活动和与家庭成员一起,地点多在学校的体育场馆、马路和空地,时间段大多在傍晚;高校教师参加锻炼的主要动机、项目、形式、地点和时间段以及部分制约因素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段上呈较为明显的特征。从宣传教育、组织指导、经费投入、场馆开放、开展活动和教师主动等方面为促成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高考体制下闽南地区高三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闽南地区高三女生的体育态度、体育参与等;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三女生的体育参与现状进行分析. 闽南地区高三女生总体上不重视体育锻炼,体育参与率低;参加体育锻炼多在周末或节假日,且单次运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参加的项目多以小强度的项目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青海省农牧区体育现状,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数量,体育场地设施,业余文化组织,对全民健身的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项目,体育消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芜湖市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男女生锻炼时间、次数、活动项目等有所不同;运动场地、宿舍和校园空地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场地器材不足、没有时间、无人指导等原因是影响芜湖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城乡老年人进行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目的、体育锻炼项目、影响体育锻炼原因等因素的统计分析,发现山西省城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乡村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员课后锻炼的目的与内容、活动的频度与时间、活动形式和项目的选择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警察院校学员参与课后体育锻炼的目的性较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集中和针对性;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体能、力量和跑步等与警察体能密切相关的项目;在课后体育锻炼中多以身体锻炼为目的,运动负荷较大,低年级锻炼为警察院校课后体育锻炼人群主体,高年级属于人群中少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春市8所高校6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冬季体育锻炼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活动感兴趣,但锻炼频次和时间偏少;男生参加冬季项目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予冬季运动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以雪地足球、篮球和排球为主,女生则以滑冰、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主要采取"自发小群体"这一形式;"余暇时间太少"和"学习就业压力大"是制约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通过归纳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时间、形式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究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大力提倡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2,(34):I0148-I0149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4所普通高校的4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经常参加活动的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性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自由进行锻炼;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多,且男女生喜爱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最感兴趣的项目是篮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建议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各部门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许昌市城乡60~69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时间、频度、场地、项目、形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许昌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差异显著,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远远低于城镇老年人,且锻炼项目单调.建议相关体育主管部门加大科学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5.
李秋艳 《科技信息》2012,(28):301-302
通过对武汉市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居民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锻炼时间较长;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喜爱参加的运动项目是步行、健身操、舞和球类运动、跑步、交谊舞;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缺少活动场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健身目的等方面具有异同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回族1600名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研究回族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锻炼时间、次数等现状,结果发现,新疆回族青少年锻炼的时间和频度上总体偏少,球类、健身操、舞蹈等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常选的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缺少,并存在不安全因素,增强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得到青少年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专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利和 《科技信息》2011,(3):I0013-I0014
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瓷都景德镇地区陶瓷从业人员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陶瓷职工患肩周炎、关节炎等劳损性的比例最多,矽肺病等严重职业病的少;因工种原因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陶瓷职工的患病的主要原因;陶瓷职工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人较少;以单位组织和社区为中心的体育锻炼是薄弱环节;职工体育锻炼项目中,体育锻炼形式相对单调;职工缺乏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且认为体力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一半。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73名参加体育社团的医学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并非心理健康病症高发人群;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等体育活动组织的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社团活动要选择符合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内容和方法,集体性体育锻炼项目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代杏杏  王彬 《科技信息》2010,(31):167-16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要明显低于男生;大多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项目较为集中,而且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活动频数较低;缺少教师的辅导、缺乏运动场地和器材、和缺少组织与管理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