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规划中的不足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是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把资源、能源、环境作为约束条件,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征,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基于出行结构的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的发展;建立线性优化模型求解在城市的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 以交通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出行结构;根据二者的结果, 设计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情景, 进行二次模拟;建立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情景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社会经济条件支撑、政策可行、资源环境压力最小化的前提下, 得到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出行结构的优化结果。最后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市场细分的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运输消费者的特征和行为,了解运输需求的发生和变化情况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为此以运输市场营销学为理论基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的特征属性,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细分城市客运的消费者市场,对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分析方法的流程,并给出示例。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了泰城城市交通症结所在 ,提出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泰安市在道路投资有限 ,交通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应选择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客运交通战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交分担率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选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户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超级网络条件下公交车与小汽车交通流量的相互影响,并以公交分担率最大为目标,建立在不同的枢纽选址方案下城市交通网络中公交车流量和小汽车流量分配最优化模型.进而,以公交车与小汽车的出行成本、枢纽建设的土地成本之和作为总成本,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城市交通枢纽选址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运用案例验证模型,并提出枢纽选址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城市各交通方式的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在确定研究主体模块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边界,绘制因果关系图,并根据各影响因子的因果反馈关系绘制系统流图,选用有效的函数关系建立动力学方程,构建了城市交通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简称SD模型)。通过分析各交通方式供需非均衡的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结合样本城市的交通发展状况,以VENSIM为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通方式的供给与需求是在非均衡的动态变化中维持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7.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人们选择出行式随出行距离而变化的内在规律及交通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外部环境和 制约与诱导作用,提出分层次进行进行方式早分的思路与方法,在规划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叉路口交通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交叉路口交通情况和影响交通的不利因素分析 ,建立了交叉路口红绿灯配时的数学模型 .应用该模型可使得车辆总延误时间减少、通过交叉路口的车流量增大、停车次数减少 ,对于提高车辆运行的效率、节省能源和城市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引导选择,交通改变生活,高速铁路将带来快捷、安全、舒适的长途交通选择。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特征介于机场与传统火车站之间,既需要便捷的大运力集散交通系统,也需要人性化的换乘空间。文章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对策、交通需求、路网规划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道路空间占用导致交通拥堵阻断现象发生时,为保障机动车出行通畅,采取单向交通组织优化方法,以路径正反双向途径点数量最小为最优目标,应用多目标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双目标模型,进行算例检验和实际应用的性能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求得的平衡策略更合理,与当前的一般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其服务特性,探讨了道路客运管理体制、行业发展规划及引导政策、运力分布、线路布局、站场布局、服务水平及路网建设等因素对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的作用。针对西安市近郊道路客运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理顺管理体制、制定适时的行业政策是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宏观基础;均衡运力运量、优化线路和站场布局、规划合理的服务水平、完善路网和道路设施是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客观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以RP/SP数据为基础,引入随机效用理论,考虑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种因素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分担率模型,并应用于深圳福田客运枢纽。应用结果表明:公交与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分担了将近80%的客流,周末出租车分担率显著高出工作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计算枢纽内一种交通方式换乘某一特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枢纽内各运输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至2020年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同时也加重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应用IPAC-AIM/Local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在确保广州市客运交通需求正常增长的前提下,研究了以个体交通为主导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两种发展模式,对未来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交通出行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显著减少能源需求,是保障能源安全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李国彦 《科技信息》2007,(5):220-221
目前研究各种客运方式在综合交通中的分担问题主要是从影响交通选择的微观因素出发,通过建立效用模型来分析交通分担率。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忽视了交通运输方式与宏观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特别就我国目前交通体系而言,交通分担不仅受到运输市场不同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影响,更应该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发展和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影响客运交通方式的宏观因素出发,通过重新构造影响变量,利用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构建客运交通方式的分担模型,并对未来提升我国航空客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袭喆 《天津科技》2010,37(2):72-73
以公共客运交通城乡一体化的需求为指导,从线路网络、客运市场、交通枢纽建设、市场管理、运营服务、票制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对实现公共客运交通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客运枢纽作为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内容就是研究枢纽的换乘需求. 将交通网络抽象为分层网络,在随机用户网络均衡理论基础上,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构造出行费用函数,提出了相应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和枢纽换乘流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城市出发地目的地数据,通过外部变量的变化,得到城市客运枢纽换乘需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加以分析,以期改善客运枢纽的换乘能力. 最后结合一个算例,研究了外部变量的变化对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流量需求的关系,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论为城市客运枢纽换乘需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布局是影响公共交通效率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在满足交通需求、环境约束、能源约束的前提下,研究了公共交通效率最大化的公共交通路网布局模型,并提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思路和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8.
客运交通的一条线路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对乘客来说希望车辆多、站点多、运 行快、车内不拥挤。也就是说服务机构愈大,他们就愈方便。但是,服务机构大了, 就要增加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管理方 案,即能满足乘客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又能为企业节省开支,增加盈利,为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创造财富。我们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一条线路的数学模型,并 按指定的满载率,制定一条线路的配车及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客运走廊公交行车间隔协调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协调城市客运走廊公交线路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模式,建立了以客运走廊运输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基础设施通行能力限制和客运服务水平条件为约束的公交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原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集约化配置客运走廊公交运能资源.  相似文献   

20.
优化交通环境建设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城市交通与环境的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