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分区区划方法,即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2种类型的干热风日数构成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从地理空间而言,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数总体上都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趋势;从时间发生特征而言,除南部个别区域有增加趋势外,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日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数虽然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呈上升趋势的站点数量多于高温低湿型。CAST分区结果表明,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可分为5个区,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可分为4个区。这些分区均合理地反映了以荷载中心为代表的干热风日数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比传统按等值线分区的方法更具优势。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利用CAST进行的分区为进一步建立干热风监测预警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并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一定的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我国新疆,西北等地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形成因素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传统方法很难建立起一个精确完善的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尤其是BP神经网络在预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对干热风灾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干热风预测模型误差小,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生成的A2和B2情景下华北地区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2011—2050年共40a的干热风日数及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在PRECIS的预测中,高排放A2情景下的干热风日数为6.5d,呈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及沿海偏低的趋势。除最南端的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区域的干热风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最大速度为0.145d/a;中低排放B2情景下干热风日数为6.0d,区域分布趋势与A2情景的类似,也呈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及沿海偏低的趋势。B2情景下,平原西南一带的干热风呈轻微下降趋势,东北部则呈小幅增加的趋势,但幅度小于A2情景。本研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干热风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区域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预警能力、实现精准预警以及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以山西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探讨内容,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探讨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短板,重点提出了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包括强化监测站网建设、构建预警信息化共享平台、提升预警能力和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海花  侯学源 《广东科技》2010,19(24):85-87
通过农业气象业务、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对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做了叙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未来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静静  郑鸽 《科技咨询导报》2011,(19):143-143,145
雷电是近年来大气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国气象局已把雷电的预警监测和技术服务列为了公共气象范畴。本文综合、系统地分析了2010年文成县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情况,为文成县雷暴预测、预警、雷电防护、雷电灾害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果期霜冻是天水蜜桃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关山温凉-高寒山区霜冻发生频率高达60%以上,灾害年份果树平均减产率35%以上,产量及经济损失极大.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县(区)为单元,对天水各县(区)蜜桃花果期不同等级霜冻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风险度评估模型计算了各县(区)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度,并以风险度和灾害年份的平均减产率为主要区划指标,花果期最低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为辅助指标,进行天水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区划,这对当地蜜桃产业布局发展和气象灾害防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江西省林业厅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的配合下开展了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与服务效益评估调查工作,调查共收集到22个风险点相关信息,数据显示,火灾风险是江西省林业气象灾害风险点的主要类型,调查得到18个监测站点信息,预警设施为16个。排在前3位影响林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类型为火灾、病虫害和雪害,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气温、降水和风等。林业气象服务需求方面,排名前3位的是森林火险预报预警、森林火点监测(过程监测)和林业病虫害预报,2016年江西省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达5.16%。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东麓南段是太行山一个主要的焚风中心,选择太行山东麓南段4个受影响地市(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2011—2020年冬小麦灌浆期和乳熟期(5月10日~6月10日)61个中国国家气象站逐小时气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焚风对太行山东麓南段冬麦区干热风灾害的影响.结合2019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QX/T82—2019),提出了焚风影响地区干热风统计方式,完善了焚风影响地区小麦干热风统计的相关规定.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致灾焚风和干热风年度分布相关性较高,致灾焚风是造成5月10日~5月30日干热风的主要因素,进入6月后,干热风受致灾焚风和太阳辐射增温共同影响.空间维度上,太行山东麓南段以东50 km以内受焚风运动影响强烈,干热风频次空间变化呈现出太行山东麓南段西部丘陵和山前平原为高值、自西向东强度逐渐减弱的梯度特征.基于GIS技术研究2019年5月22日典型的焚风致灾个例,将气温分为8个等级,对灾害过程进行逐小时动态化空间分析,研究并计算气温变化的垂直运行项,结果表明,致灾焚风增温对干热风灾害中气温升高的贡献率约为8成.  相似文献   

11.
气象服务工作对农业现有的情况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气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服务方法.本文分析了气象服务在"三农"服务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气象事业在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有利于提高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式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并建立和完善人工作业决策、指挥、管理系统,更好的服务农业,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2.
雷电是大气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雷电发生时伴有高电压、大电流和强电磁辐射,瞬间释放巨大能量,雷击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对雷电的监测、预警和灾害防御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该报告主要阐述雷电学科发展前景及雷电灾害防御展望。开展雷电综合监测业务是提高雷电预警、防护及机理认识的关键。福建省雷电学科发展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型业务技术研究,建立自然闪电观测试验基地,开展自然闪电精细化监测,研发融合多种观测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关键技术,建立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等工作,全面提升雷电灾害防御的科技支撑能力,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小河流地区山洪灾害预警一直是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通过对2015年至2019年汛期新疆范围内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主要山洪灾害的统计进行分析,对巴音沟河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山洪灾害进行分析比对,提出提高对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认识的建议和提出加强省级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平台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制作发布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出发,以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模板、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用户分类分级标准为基础,实现了预警信息分灾种分群体的一键式发布.该文详细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平台的设计思路、模块设计及应用情况,希望能够为项目设计人员如何从服务的角度设计业务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电网系统的工程设计数据库应用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并给出了精细化灾害预警系统的系统框架,进而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精细化预警功能的实现过程;提出基于案例(CBR)的电网系统脆性部位的定位理念,为电网系统的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围绕气象影响关键点与气象服务介入点,分行业、分用户研究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结果表明:(1)农业领域不同行业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植生产业重点关注降雨、气温/积温、土壤墒情和干旱;水产养殖业重点关注气温、降水、水温/海温、寒潮、气压和冰冻雨雪;畜牧饲养业对于气象要素依赖度相对较低,主要关注气温、降雨和强对流天气。(2)农业领域不同行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时空精细度要求较高,但不同用户主体存在显著差异。(3)农业领域对于常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专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农用气象要素指数预报和灾害影响评估/资源评价产品的总体需求度均超过92.6%。(4)农业领域对气象数据直连、产品服务和系统平台等产品类型的需求度较高,普遍希望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公众号、微信/QQ群和手机短信获取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7.
对于山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资源的优势在于光能和热量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气候资源的缺点为气象灾害如旱涝、干热风、冰雹、霜冻等出现机率较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化背景下,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水文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灾害数据,通过分析气象灾害(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冻)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等指标,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而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高温灾害苏南地区风险最大,苏北地区风险最小;(2)低温灾害风险在省内从北向南递降,高风险区位于苏北地区,低风险区位于苏南地区;(3)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宿迁、连云港以及盐城北部属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镇江、泰州和南通北部属于中风险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徐州西部,无锡、苏州以及南通东南部;(4)旱灾风险从苏南向苏北递增,最大区域为宿迁、连云港西部及徐州东部,旱灾风险低值区位于苏州、无锡、镇江、泰州及南通北部.风险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差异,且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一致,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全面精准的预报是进行防灾减灾的主体,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成灾体的易损性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数据、产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农业经济等数据,在小麦作物气候适应性分区的基础上,选取灾害强度、地形、河网、作物种植分布等要素作为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四川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综合风险区划模型并计算风险指数,借此将四川地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5个风险等级区域.结果表明,针对冬小麦的四川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部及西部的浅丘和中高丘陵区,此外受季节性干旱气候控制的攀西农区风险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现状需求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家波  宋杰  张前东 《科技信息》2010,(25):I0401-I0401,I0391
针对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农业生产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气象服务在"三农"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气象事业在农村建设、农业生产作用方面:加大和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类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人工作业决策、指挥、决策系统,更好服务农业,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