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长期耐力运动对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胆汁酸生成关键酶CYP7A1和D-双功能蛋白(DBP)表达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C)、高脂运动组(HE)、正常组(C).高脂组和高脂运动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高脂运动组喂养4周后,进行16周的游泳运动.20周后,测定三组大鼠肝脏中CYP7A1和DBP的表达,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粪便中的胆汁酸,并取肝脏作病理切片分析.测定结果显示,高脂运动组较高脂组肝脏的脂肪变性明显好转,血清中chol、TG、LDL、CP均趋向正常;高脂运动组肝脏中CYP7A1、DBP的表达明显增加.长期耐力运动能够使高脂喂养大鼠肝脏中CYP7A1、DBP表达显著增加,增加大鼠胆汁酸的产生和排泄,减轻高脂饲料喂养导致的脂类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体质量、血脂的影响,并探寻高脂饮食对雌雄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差异的影 响,为提高动物模型的复制效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 SD 大鼠按性别及喂养饲料分为 4 组,普食组及高脂 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及高脂饲料 12 周。观察高脂饲料对不同性别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游 离脂肪酸、转氨酶等参数的影响,进而评价性别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雄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高于普食组,而雌性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略低于普食组,高脂饲料的喂养使雄 性大鼠与雌性大鼠之间的体质量差异进一步扩大; 雌性大鼠血清中 TC、TG、FFA、HDL-C、LDL-C 的含量均明显升 高,雄性大鼠血清 TC、FFA、HDL-C、LDL-C 的含量也明显升高,但 TG 并无显著变化; 高脂饮食的饲喂使雌鼠血液中 TC、TG、FFA、LDL-C 的含量明显高于雄鼠;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后雌雄大鼠血液中 AST、ALT 的含量出现一定升高, 但依然在较为安全的可控范围内。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 12 周均能诱发雄性及雌性大鼠的脂代谢异常,但雄性大 鼠与雌性大鼠在体质量、血脂异常类型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大鼠表现为体质量增加合并典型的高胆 固醇血症( Ⅱa 型) ,而雌性大鼠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减低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 Ⅱb 型) 。这种性别差异在高脂血症 的动物模型及药物治疗研究中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及其对照组Wistar Kyoto(WKY)肾脏组织的MLCP的130、38、21kD三个亚单位含量差异,探讨肾脏组织MLCP与SHR高血压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在4℃的环境下,取SHR与WKY大鼠各10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其肾脏,称重速冻后将血管磨成匀浆,置于缓冲液中并通过离心提取蛋白质,校正两组总蛋白的浓度后,分别应用SDS-PAGE、Western印迹杂交和化学发光的方法测定SHR与WKY肾脏组织MLCP的130、38、21kD三个亚单位的含量,对显影结果进一步进行吸光度扫描分析。进行两组间,t检验。发现SHR和WKY大鼠肾脏组织MLCP的130、38和21kD三个亚单位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SHR的MLCP38和21kD亚单位的含量明显低于WKY大鼠(p〈0·01),SHR的MLCP130kD亚单位含量则高于WKY大鼠(p〈0·05)。提示肾脏组织MLCP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可能与SHR高血压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高脂饲料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中氨基酸谱的变化,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对机体氨基酸代谢的影响.2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正常组,高脂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两组大鼠取肝脏作病理分析,取血测定血液中ALT、AST、GLU、chol、TG、HDL、LDL、CP,并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谱,两组进行对照分析.高脂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性病变,其血清中除牛磺酸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以外,其余氨基酸均较正常组升高.其中,天冬酰胺、鸟氨酸、酪氨酸、瓜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显著升高(p0.001);天冬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升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增高(p0.05),Fischer(支/芳)明显下降(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氨基酸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Fischer(支/芳)比值下降与肝细胞损伤有关.而血清中鸟氨酸、瓜氨酸和牛磺酸浓度的变化具有特征性,在临床上对NAFLD的诊断和预后以及进一步研究其机理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中氨基酸谱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高脂运动组和正常组.高脂组和高脂运动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高脂运动组喂养4周后,进行20周的游泳运动.24周后,对3组大鼠取肝脏作病理分析,取血测定血清中ALT、AST、GLU、Chol、TG、HDL、LDL、CP,并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氨基酸谱,3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运动组较高脂组肝脏的脂肪变性明显好转,血清中ALT、AST、GLU、Chol、TG、LDL、CP均趋向于正常.高脂运动组血清中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鸟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较高脂组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脂运动组血清中谷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较高脂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脂运动组较高脂组支链氨基酸(BCAA)略有上升,芳香族氨基酸(AAA)明显下降,Fischer值(支/芳)明显上升(P<0.05).研究发现,长期耐力运动通过消耗多余的脂肪使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清中氨基酸谱的变化提示长期耐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斑蝥黄质对高脂饲料喂养下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干预血脂代谢的情况.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组(15mg/kg)、斑蝥黄质高刺量组(20mg/kg).斑蝥黄质中剂量组(15 mg/kg)、斑蝥黄质低剂量组(10 mg/kg),分别饲喂标准、高脂、高脂+辛伐他汀、高脂+不同剂量斑蝥黄质,于实验开始前1天和开始后第4,8,12周末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斑蝥黄质组的TC,TG,LDL-C在第8,12周时降低(P<0.01),而HDL-C升高(P<0.01).研究表明斑蝥黄质可以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血脂代谢产生影响,改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观察瑞芬太尼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Wistar-Kyoto大鼠离体脑基底动脉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脑基底动脉上,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观察不同浓度RMF(10-10-10-5mol/L)对内皮非依赖的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直径的变化,并作出比较。结果显示,RMF呈浓度依赖性舒张SHR及WKY大鼠脑基底动脉P0.05,n=5);在相同浓度下,与WKY大鼠相比,RMF对SHR脑基底动脉舒张作用较弱(P0.05,n=5);预灌流10-3mol/L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后,不同浓度的RMF对SHR及WKY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幅度减小,拟合曲线下移,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6-7)。由此可知:RMF可能是通过激活BKCa通道呈浓度依赖性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且RMF对SHR脑基底动脉的舒张反应弱于WKY大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对生长期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影响。 方法 24 只 21 日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和高脂组,n = 12,雌雄各半。 两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6 周后,测量体质量以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Micro-CT)扫描右侧股骨,比较两组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变化。 结果 喂养 6 周后,与普食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且雄性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雌性;骨密度( BMD) 降低,但仅在雌性大鼠中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骨体积分数( BV / TV)及骨表面积骨体积比( BS / TV) 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骨小梁间隙( Tb. Sp)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 骨表面积体积比( BS / BV) 和骨小梁厚度( Tb. Th)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 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的生长期肥胖大鼠,雄性更适合作为肥胖模型动物,而雌性肥胖大鼠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形成骨量整体性缺失。  相似文献   

9.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脑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小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78-6281
观察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心、脑、肾等组织形态学特别是炎症损伤的影响,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芒果苷高剂量组、芒果苷中剂量组、芒果苷低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再以同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利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脑、肾等组织的形态结构。光镜结果显示:脑组织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可以改善心肌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球萎缩,坏死等。电镜结果显示:芒果苷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肌原纤维排列,消除线粒体肿胀,降低系膜细胞及基底膜厚度。说明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肾组织形态学具有改善作用,包括对炎症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液质联用系统(LC-TOF-M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实验组和京都种Wistar(WKY,Wistar Kyoto)大鼠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寻SHR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方法 收集SHR和WKY大鼠(各12只)的血浆样本,利用反相色谱(RPLC)和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分离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HILIC和RPLC模式下SHR实验组和WKY大鼠对照组之间观察到了良好的分离趋势。鉴定出了包括组氨酸、脯氨酸、尿酸、焦谷氨酸、乙酰肉碱、棕榈酰肉碱、二氢鞘氨醇、3-脱氢鞘氨醇等17个潜在的SHR生物标志物,主要受干扰的代谢途径是氨基酸代谢、肉碱穿梭系统和鞘脂代谢。结论 受到影响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途径可为理解高血压的代谢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雄性8个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其遗传性高血压及心肌肥大已稳定形成。对照组10只,饲标准饲料,连续80天。实验组10只动物饲混有10%鱼油(C_(20):5n-3,12-20%)的标准饲料80天。每周测量大鼠尾部血压、心率两次。实验开始后第20天,实验组动脉收缩压从210±6mmHg下降到190±10mmHg。此后60天内,稳定在185±10mmHg,比原血压水平降低12%(P<0.05)。对照组的血压,在80天内稳定在210±15mmHg。实验组总胆固醇为73±9mg/dl,较对照组(108±12mg/dl)降低32%(P<0.05);甘油三酯为105±24mg/dl,较对照组(220±58mg/dl)降低51%(P<0.06)。 用标准微电极和张力换能器在左、右心室乳头肌上同时记录动作电位和等长收缩力。结果表明,实验组左心室乳头肌APD_(50)(83±11.2msec)较对照组(112±10.8msec)缩短22%(P<0.05)。APA、RP和APD_(90)没有显著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V_(max)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右心室乳头肌AP各参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动物心室乳头肌等长收缩力峰值及达峰值的时程也无明显差别。 以上结果提示,10%鱼油对SHR有降低血压,降低血液胆固醇及明显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使肥大心肌APD_(50)缩短,对心肌收缩力各参数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苦荞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随机分成常规饮食对照组和苦荞饮食组,对照SHR(SHR-C)正常饮食,苦荞饮食组SHR(SHR-TBW)全荞麦饮食,第3、6和12周无菌收集SHR粪便样本,16S rDNA V3-V4区扩增,Hiseq高通量测序后进行比对和分类。[结果]SHR-C和SHR-TBW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多样性有显著性的差异。随时间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iodetes,F/B)值从0.22增加到1.89;未知不可分类的菌群从16.52%增加到50.65%;Allobaculum、丁酸弧菌属、毛螺菌属和变形菌菌属是SHR-TBW饮食的优势菌群。[结论]苦荞饮食能重构高血压肠道菌群,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治疗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治疗药物,12周后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壁ICAM-1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呈强阳性表达,治疗组各组均呈弱阳性表达,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内皮细胞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初步探索木薯淀粉微球用作局部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本研究以酸改性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水包水乳液-交联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通过体外和体内止血试验评价木薯淀粉微球的止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微球组的全血凝固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及家兔脾脏划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云南白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证明木薯淀粉微球的体外及体内止血性能良好,具有用作局部止血材料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血脂康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分别给予血脂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稳定性与耐受性。方法采用连续4周喂养高脂饲料后,空腹一次性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结果造模7 d后血糖值均高于6.78 mmol/L。持续观察22 d,血糖值后期略有波动,但稳定性与耐受性良好(均高于6.78 mmol/L)。结论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空腹一次性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能成功建立Ⅱ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该方法建立模型简单、用药量小,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制备发病过程与人类类似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观察其血糖、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组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histe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接着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空腹腹腔注射,诱发Ⅱ型糖尿病.测定大鼠的质量、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饲养1个月后,大鼠质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均明显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腹腔注射STZ后血糖也明显升高提示造模成功.结论 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及小计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出Ⅱ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制备方法简便,于临床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类似,因此,是研究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斑块形 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 只。免疫损伤和高脂饲料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BSA) 生理 盐水溶液( 250mg / kg) 并喂食高脂饲料,7d 后再次经耳缘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BSA。另设单纯喂养高脂饲料的AS 模型组和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兔组,72 d 后取血测定动物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聚集黏附 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分析上述测定指标和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72 d 后,免疫损伤 结合高脂饲料组和单纯高脂饲料的两组经病理观察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其前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 素- 6( IL - 6) 、白介素- 8( IL - 8) 、高敏C - 反应蛋白( hs-CRP) 含量均比单纯高脂饲料组显著增高( P < 0. 05,P <0. 01) 。经Pearson 相关系数统计处理,上述指标和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致斑块的形成具有正相关性,和HDL-C( r = - 0. 58) 、NO( r = - 0. 26) 等指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导致兔AS 斑块形成和血脂水 平、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经典指标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短时间内快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别于高脂饲养前、第4周和第8周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含量、丙二醛的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并于第8周后作形态学观察。结果饲养4周后,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P<0.01)等显著性升高。饲养8周后模型肉眼及光镜下均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结论此法能短时间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茶多酚复方制剂对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正常组基础饲料饲喂生理灌喂,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生理盐水灌喂,治疗组高脂饲料饲饲喂茶多酚复方制剂灌喂。实验持续8周,每2周每组随机宰杀10只,测定血液TC、TG、HDL-C、LDL-C含量。结果:整个实验期,治疗组大鼠血液TC、TG、LDL-C含量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而血液HDL-C含量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茶多酚复方制剂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