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Lanl2dz、6-31G(d,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具有不同点群对称性的Zn(OH)4-6及Zn(H2O)2+6系列配合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并在B3PW91/6/311++G(d,p)水平上对前线轨道、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分析。Zn(OH)4-6系列配合物中具有D3d点群对称性的构型最稳定,Zn(H2O)2+6系列配合物中具有Th点群对称性的构型最稳定。从体系能量角度考虑,Zn(OH)4-6·6H2O体系比Zn(H2O)2+6·6OH-体系稳定。通过振动分析得到的O—H键吸收峰在3816和1638cm-1位置处,Zn—O键的吸收峰在541和391cm-1位置处,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值相符,证明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基组适用于研究Zn(OH)64-和Zn(H2O)2+6系列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G3B3方法,对COS与O(^3P)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UB3LYP/6-31G^*, UB3LYP/6-311^ G^**和G3B3计算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 在UB3LYP/6-31G^*水平上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 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 并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主要产物为CO和SO.  相似文献   

3.
采用DFT(B3LYP)从头算法,在6-311G**和cc-pvtz基组水平上,优化了CH3NO2 O[^3P]→CH2NO2 OH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结果表明,基组选择对驻点的几何构型影响很小.由B3LYP/cc-pvtz计算所得的反应位垒为24.52kJ/mol,比实验值22.38kJ/mol大2.14kJ/mol.沿内禀反应坐标(IRC)的分析指出,C—H键断裂和H-O键生成是以协同方式进行的,且在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引导反应进行的振动模式,这一振动模式引导反应进行的区间为S=-0.35~0.85(amu)^1/2Bohr;在1300-2100K范围内运用改进的变分过渡态理论(ICIVT)计算出的该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H3SH与O(3P)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B3LYP/6-311 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 G**水平上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在CCSD(T)/6-311 G**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量计算,并确定了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主要产物为CH3SOH.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大气环境中Cl与雷酸(HCNO)分子反应的机理.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G**优化的构型基础上,利用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的单点能量进行校正;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Cl与HCNO分子的反应通过Cl对HCNO分子中O或C原子进攻的多步反应得到了三种产物.其中,Cl加成到HCNO分子中O原子上消去OCl基团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P1(HCN+OCl)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6.
对CH(X2Ⅱ)自由基与NH3的反应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分别在B3LYP/6-311++G(d,p),B3LYP/6-311++G(3df,3pd),MP2/6-311++G(d,p)和MP2/6-311++G(3df,3pd)水平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结构,并在QCISD(T)/6-311++G(3df,3pd)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能量.通过IRC计算确认了过渡态,确定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大气环境中F与雷酸(HCNO)分子反应的机理.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G**优化的构型基础上,利用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的单点能量进行校正;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F与HCNO分子的反应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机制.其中,F加成到HCNO分子中O原子上消去OF基团的反应是主要反应通道,P1(HCN+OF)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B3PW91/6-31G(d, p)计算水平上,对铁离子配合物[Fe(H2O)m(OH)nx(m+n=4; x=3+,2+,1+,0,1-)的5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居以及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这5种配合物在理论上都有可能稳定存在,配体以氧原子与铁离子配位并形成四面体构型,有部分电荷从氧原子转移到铁离子,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铁离子的d电子以高自旋的形式排布,形成开壳层的电子结构,其中Fe(OH)4-的d电子最难以发生跃迁。比较具有相同数量Fe3+、H2O和OH-的[Fe(H2O)m(OH)n+jH2O+kOH-]体系的能量,发现随着[Fe(H2O)m(OH)nx中OH-数量的增加,H2O数量的减少,体系的能量逐渐降低。所以,[Fe(OH)4-+6H2O+2OH-]体系最稳定,与布居分析中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水平研究了基态乙烯酮自由基HCCO(2A″)与臭氧分子O3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在此水平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上,使用CCSD(T)/6-311G**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另外,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乙烯酮自由基HCCO(2A″)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按不同的反应通道生成不同的产物P1-P8,而产物P1-P6的反应活化能稍低,则产率相对较高,且均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 initio HF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下对1,3-二甲基-5-吡唑-2,4-二氯苯甲酸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在6-31 G**,6-311G*,6-311 G*和6-311 G**不同基组下进行了能量计算,系统分析了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比其同分异构体的能量低、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五水硫酸铜、甘氨酰甘氨酸(Gly-Gly)、咪唑(Im)为原料,制备了甘氨酰甘氨酸咪唑铜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0213(6)nm,b=0.7023(4)nm,c=1.5911(9)nm,β=102.393(9)°,V=1.1147(11)nm3,Z=4。用溶解量热法分别测定了CuSO4·5H2O(s)+Gly-Gly(s)+Na2SO4(s)、Im(s)和[Cu(Gly-Gly)(Im)]·2H2O(s)、NaHSO4·H2O(s)在2mol/L HCl中的溶解焓。根据Hess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计算得到CuSO4·5H2O(s)+Gly-Gly(s)+Im(s)+Na2SO4(s)=[Cu(Gly-Gly)(Im)]·2H2O(s)+2NaHSO4·H2O(s)+H2O(l)的反应焓ΔrHmθ (298.15K)=(36.7634±1.1325)kJ/mol,进而求出[Cu(Gly-Gly)(Im)]·2H2O(s)的标准生成焓ΔrHmθ{[Cu(Gly-Gly)(Im)]·2H2O(s), 298.15K}=(-1770.3±1.4)kJ/m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基本空腔(H2O)20缺失水分子后形成的(H2O)19 和(H2O)18 笼型结构特征及其甲烷水合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只有相邻且同面的两个水分子缺失,甲烷才有溢出笼型的可能,笼型结构中O—O边长的变化主要源于氢键键长的改变,O—H共价键键长以及H—O—H 键角的变化很小;同类结构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由水分子间的结合能决定,非同类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相邻五元环的个数,而相邻四元环数目的增加将降低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方法研究了在GaCl3催化下邻甲酚邻炔基化产生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计算研究得到两条反应途径相关的反应物、中间体、复合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优化构型及其能量,并进行振动频率计算以确证其几何构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途径1比途径2易进行;在途径1中,反应分多步进行,决速步骤是形成HCl离去的过程,能垒为99.87kJ/mol.对途径1中的相关构型进行键级和自然电荷分析,并在B3LYP/6-311^++G^**水平下计算了单点能量.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个十二核锰的配合物[Mn12O12(3-Cl-C6H4CO2)16(H2O)3(3-Cl-C6H4CO2H)]·3-Cl-C6H4CO2H 1, 和[Mn12O12(CH3CO2)4(3-Br-C6H4CO2)12(H2O)4]·3-Br-C6H4CO2H·H2O 2。用X-射线衍射单晶分析法测定了配合物1的结构,其中心含有一个类立方体结构的[Mn4+4O4]+8, 这个簇芯被一非共面的8个Mn+3环及8个μ3-O所包围。配体是由16个桥连μ2-羧基和3个端基水、1个间氯苯甲酸组成。测定了配合物1,2变温直流磁化率,表明配合物1和2在低温时有较大的基态自旋;测定了配合物1,2的不同频率下的变温交流磁化率,以及在1.4K下外磁场从-5T到+5T的磁化强度曲线,在磁滞回线上均出现了2个台阶,表明配合物1和2存在分子自旋的量子隧穿,而且它们的共振磁化隧穿速度不同。简要讨论了配体和溶剂对十二核锰配合物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徽全椒是国内刚发现有露头、可供开采的海泡石产地。本文介绍采用8种手段鉴定此海泡石的结果并与世界各地的海泡石作了对比。 露头取样系石棉状纤维矿物。干涉一级。二轴晶(+)。2V≌61°,Ng=1.5292,Nm=1.5214,Np=1.5188,最大双折射率0.010,平行消光,正延性。X-光粉末衍射显示,样品是结晶良好的海泡石。红外光谱显示,在3885cm-1有一个小而可以辨别的吸收峰。在3560和3410cm-1有两个宽带,在3250 cm-1附近有一个肩峰。在400-1300 cm-1范围内,样品显示,在1200-12 cm-1有1个宽带,在1070,1020和975 cm-1有3个很大的吸收带。在780、690(肩峰在723)和640 cm-1有3个宽带,在465 cm-1 (肩峰在425)有一个大的宽带。差热曲线在125-150和805-818℃有吸热双峰,吸放热转换在740℃。化学分析:SiO2 52.4,MgO 22.01,H2O(+)12.42,H2O(-)6.88,SiO2/MgO 1.59,分子式近于H6Mg3Si12O30(OH)10·6H2O.电子显微镜显示,样品是纯的海泡石。对海泡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晶体结构、成因和主要用途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三重态CCl2与HNCS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并用CCSD(T)/6-311++G**//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各个驻点的单点能.结果表明,对于单、三重态CCl2与HNCS反应,共有4条可行的反应通道,且通道CCl2(S)+HNCS→IM1→TS1→IM2→HCN+CCl2S(P1)反应能垒最低,为该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单重态抽提亚氨基通道反应能垒也比较低,为主反应通道的竞争通道.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FH2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IQCISD/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CFH2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活性很大,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也将很大.同时发现CFH2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能球磨法在800℃保温2h预烧合成MgNb2O6粉体,研究了MgNb2O6陶瓷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有效促进MgNb2O6粉体的低温合成,降低MgNb2O6陶瓷的烧结温度。1220℃保温2h烧结MgNb2O6陶瓷,密度为4.80g/cm3,平均粒径为3.5μm,介电常数εr为19.7,品质因数(Q·f)为29444GHz的优良微波介电性能,MgNb2O6粉体有望成为新一代中温烧结高频微波介质基板材料。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为高含硫、过成熟常压(低压)的超干气藏,其地层在地质历史上经过了深埋藏和高温作用,具备了原油裂解的条件,包裹体资料证明原始气藏含有大量的高烃组分和液态沥青,且不含H2S,确认气藏为原油裂解产物。气藏储层发育在膏盐岩中,原油裂解气与其中的硫酸盐矿物发生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消耗了大量的高烃气体,并产生大量H2S和CO2,所以现今气藏表现为高含硫和过成熟特征。硫酸盐岩热化学反应(TSR)生成的H2S和CO2大量溶解在水中,形成大量的酸,其产生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储集空间,造成了现在气藏压力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Co2(CO)8红外光谱及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及相关计算,结果表明:(1) Co2(CO)8的两种稳定构象态分别具有C2v和D3d对称性,计算所得的结构数据与实验 值具有极好的一致性。C2v对称性的Co2(CO)8比D3d对称性的Co2(CO)8的能量低28.80kJ/mol; (2) C2v对称性的Co2(CO)8的红外吸收峰的计算结果 与实验值极为接近;(3) 催化反应的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稳定构象 态分别具有C3v和C2v对称性,其中HCo(CO)3比HCo(CO)4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4) 催化反应中乙烯与HCo(CO)3形成了相对稳定的π配合物,该配合物中π配键的键能约为100.80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