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以碎屑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以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储集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储集空间、孔喉特征、物性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为特征;储集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储集层物性较差,总体为低孔低渗或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集层物性受沉积相、物源体系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基础,物源体系控制物性平面分布,成岩作用决定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肇州区块内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致密储层特征,总结其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对肇州区块沙河子组储层物性、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沙河子组致密砂岩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式钙质胶结物与泥质杂基构成其主体填隙物,储集空间类型表现为“少见原生孔、多见次生孔、可见微裂缝、偶见晶间孔”的特征,“微孔微喉”的孔喉结构特征抑制了储层物性的改善。实测物性数据表明目的层段砂岩属典型的超致密储层,运用“频率分布函数法”对比产气层和干层的物性,认为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是:孔隙度为3.5%,渗透率为0.053×10-3μm2。有效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3方面共同控制,主控因素可以归结为“沉积主导、压实主控、胶结增密、溶蚀添孔、裂缝改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通过减小孔隙空间及填充喉道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通过产生次生溶孔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构造活动产生的微裂缝对储层渗透率起改善作用。纵向上,SQ3段处于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层段,SQ2次之;平面上,西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次之。  相似文献   

3.
针对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过程复杂、孔隙演化规律尚待明确等问题,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序列,恢复其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顺托果勒区块柯坪塔格 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性较差。储层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 用、油气充注及构造破裂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 期,局部达到中成岩B 期。多种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的孔 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平均减孔21.82%;其次为胶结作用,使孔隙度降低约8.18%,其中钙质 胶结减孔6.06%,硅质胶结减孔1.80%,黏土矿物胶结影响不明显;沥青充填也导致储层损失了2.53% 的孔隙度;溶蚀 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3.91%。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是重要产气层系。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测试等研究,利用岩石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发育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分别发育了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类型,自下而上呈现湖平面上升的退积型沉积旋回;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粒度中—细粒,骨架组分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上、下段物性相差较大。沉积环境是花港组储层致密化的基本因素,而压实作用是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杂基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也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对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段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各类常规实验分析资料,开展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特征的研究。依据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资料判定延安东部地区山西组山2段发育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常见压实、压溶作用,发育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绿泥石胶结,长石、岩屑的溶蚀等。由此造成石英砂岩储层内发育残余粒间孔,及溶蚀粒内孔隙,其他岩类以溶蚀孔隙为主,偶见各种成岩的裂缝(隙)。压汞实验分析显示山2段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小,分选中等,物性差异较大,山23亚段物性最好,并依据毛细管曲线将山2段储层划分为四类。最终,综合研究成果,评价研究区主要发育物性较差,孔喉中等,分选一般,属特低孔特低渗的Ⅱ、Ⅲ类储层,仅山23亚段发育Ⅰ类储层。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盆地南部侏罗系属河流—湖沼相沉积,储层岩石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次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为次生溶孔—粒间孔网络结构,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可划分出3种储集层类型.指出储层的发育分布、结构和物性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同时也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影响,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曲流河边滩相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7.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手段,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特小孔细喉.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4...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_1s_2段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多口钻井测试结果表明,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查明储层发育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孔隙图像分析、压汞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研究了砂岩的组构特征和储集性,查明了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砂岩类型以成分成熟度低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优质储层主要由粗中粒砂岩构成;优质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扩粒间孔为主,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对储层发育有重要影响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直接控制着砂岩储集特征的演化,但砂岩组构特征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普遍发育致密储层,寻找其中相对高孔渗层段是当前延长组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志丹地区长9油层组致密油储层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岩心测试等资料,借助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物性进行了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控制储层物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并指出了相对高孔渗层段。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储层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孔隙和长石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其发育的宏观控制因素,其中河口坝中上部和水下分流河道中部物性最好;砂岩粒度、盐酸盐岩含量、岩屑含量及长石含量是储层发育的微观控制因素。细-中砂岩储层物性较好;碳酸盐含量小于10%有利于储层物性发育;岩屑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长石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好。综合考虑储层发育的多种控制因素,可以将储层分为5种类型,其中粒度较粗、岩屑含量较低、长石含量较高及碳酸盐岩含量小于10%条件的I类和Ⅱ类储层较好,是勘探有利目标区;Ⅲ类储层中等,Ⅳ类储层物性差-致密,Ⅴ类属于致密层。研究成果对延长组致密油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其强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而渗透率大于5×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较弱;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强于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有效应力增大时,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2—3倍,而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约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5倍。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管流模型及流变原理,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黏度原油实验方案,得到了管径1mm条件下原油黏度340~44500mPa•s范围内启动压力梯度随黏度变化关系,从宏观上验证了普通稠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考虑微观孔喉结构的填砂管模型,其中填砂管气测渗透率为(186.4~6698.0)×10-3 μm2,原油黏度为10~450mPa•s,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气测渗透率条件下原油黏度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相同原油黏度条件下,开始随着气测渗透率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减小,当渗透率高于600×10-3 μm2左右时,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趋于平缓;初始条件下随着流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迅速降低,当流度K/μ突破25 μm2/Pa•s后,随着流度的进一步增加,启动压力梯度降低速度趋于平缓,且二者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峰油田白马区长8油藏平均渗透率为0.77×10-3μm2,属低渗透率油藏,储层岩石润湿性普遍存在中性偏亲油性。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该油藏条件开展了室内润湿反转剂驱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优选出适合该油藏的最佳驱油方案为:段塞尺寸为0.1倍孔隙体积,段塞组合为1000mg/L(0.05PV)+200mg/L(0.05PV)。应用润湿反转剂模型预测最佳驱油方案的原油采收率可以达到36.75%,与注水开发相比提高9%左右,润湿反转剂换油率达到538t/t。可以认为低渗透油藏注润湿反转剂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储层进行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研究,并对八道湾组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粒内溶孔、剩余粒间孔、基质微孔和微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5.9%,平均渗透率0.40×10-3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合孔渗关系曲线及含气性等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Ⅱ类为有效储层,Ⅲ类为非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5.
 延长油田地理位置处于黄土高原之中,水资源匮乏,地面条件恶劣,早期开发未实施注水,且井网很不规则.为高效开发石油资源,近年采取补救性注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注水区产量、含水、地层压力、注水压力、注采比及采收率分析,研究了延长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特征,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及注水参数的适应性.不同的油藏性质表现出不同的注水开发特征,反映了对不同注水技术政策的需求.延安组底水油藏和弱底水发育的延长组长2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渗透率在2.0×10-3—80×10-3μm2之间,在温和注水条件下,储层流体以孔隙渗流为主,注水各向受效均衡,油田原有不规则井网基本适应.延长组长6油藏为裂缝性岩性油藏,储层物性差,渗透率在0.3×10-3—2.0×10-3μm2之间,注水开发受储层裂缝及砂体展布方向影响较大,油田原有不规则井网注水适应性差,方向性含水上升快,后期调整困难,沿裂缝强化注水方式很难在老井区实施.指出针对长6油藏不规则井网,常规堵水、调剖措施将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增加注水井的“多点少注”的注水开发方式的设想.针对长6油藏纵向多油层复合连片的特点,提出分层注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2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2储层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其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岩性以细-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粉粒长石砂岩,矿物成熟度低。主要储集空间为由溶蚀粒间孔、原生粒间孔和微孔隙组成的复合孔,以残余的溶蚀粒间孔为主,微孔隙少量。储层主要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储集物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颗粒较细,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溶缝,其中粒间孔占主导地位。岩心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5%~30%,渗透率为(0.01~1 100)×10-3μm2,大多数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白垩系埋藏较浅,地温低,成岩作用较弱,主要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处于成岩作用早期,且油气早期充注对吐谷鲁群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具有较大影响。车排子地区吐谷鲁群储层勘探目标应以孔隙度18%的优质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8.
米脂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强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的天然气勘探,对研究区辅助产层上古生界盒8段砂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储层属低孔低渗类型,以残余剩余粒间孔为主.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含量较高的岩屑为储层致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度急剧下降(孔隙度减少了75%),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以及储层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自生黏土矿物形成不但加剧了储层原始孔隙度损失,更使各井渗透率大多降至0.5×10-3μm2以下;成岩晚期的溶蚀作用虽然较弱,但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所提高.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着储层有效砂体的展布,寻找此类微相发育区是研究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重复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出程度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基于SN油田裂缝诱导应力场和生产诱导应力场模拟计算,结合最小主应力原理确定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位与原裂缝方位偏转一定角度。根据正交设计分析,应用压裂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地层压力、当前含水状况、储层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压裂规模和导流能力对重复压裂效果的影响;以NPV作为评价重复压裂效果的准则,进而确定SN油田重复压裂最佳时机:有效厚度大于5m、压力系数大于0.5,有效渗透率大于1.0×10-3μm2、含水饱和度不大于60%。考虑到井网配合条件,重复压裂裂缝长度应控制在90~120m、砂比>30%。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观察、普通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曲线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砂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表明,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五大类: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以片状和湾片状喉道为主,红连地区的孔隙结构好于胜北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发育孔隙型储层。物性特征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对砂岩成分、成岩作用负胶结物投点图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集性能有显著的破坏作用,黏土矿物的转化和沉淀次之。溶蚀作用和发育的裂缝对于储集空间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