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2.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重要栖息海域,为了解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情况,于2011—2012年在该海域开展了秋季和春季两次调查,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资源密度以及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00种,隶属15目41科72属(其中鱼类最多,达65种),优势种多为鳀科、鲱科及鲾科等小型鱼类;两个季节多样性水平均不高,分布上多为一些饵料鱼类,种类组成小型化、低值化明显;秋季及春季的资源密度分别为888.59 kg/km2和554.62 kg/km2,与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其余海域相似,说明该海域资源水平不高,处于过度开发状态;ABC曲线显示,三娘湾海域秋季及春季的群落结构均受到一定程度扰动,种类组成均以生长快、性成熟早的小个体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7年2、5、8、11月4个季度在杭州湾北部海域开展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ABC曲线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春、夏、秋、冬季共捕获生物种类38种,其中,鱼类有21种,甲壳类有15种;不同季节物种相似性水平较低。4个季节的共有种只有9种,共有优势种只有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2种,表明分布在该海域的生物种类以季节性、洄游性种类为主。不同季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秋季相对其它季节维持有更高的多样性。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发现春季和冬季聚为Ⅰ组,夏季和秋季为Ⅱ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受到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干扰,春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动较大,而夏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8月和10月对白洋淀流域的淀区、2个上游水库和4条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季节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优势物种均为耐污种.淀区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受季节性影响不大的特点,分析其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淀区南部生物量高于淀区北部,淀区中心生物多样性高于淀区边缘;2个水库生物量与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春季和秋季高于夏季;府河、孝义河和拒马河表现为春季生物量最低,沙河春季生物量最高,在4条河流中春季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夏、秋季.总之,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两方面来看,上游河流和水库主要表现为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舟山黄大洋海域春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常州市金坛生态红线区域内鸟类多样性组成及生态保护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点样线法对常州市金坛生态红线区春、夏、秋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生境和季节下鸟类种群数量特征,并通过计算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群落相似系数分析鸟类在生境和季节上的分布差异。【结果】常州市金坛生态红线区观测到鸟类共13目38科89种,其中雀形目最多(占比50.56%);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江苏省级保护动物36种。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占比37.08%),旅鸟最少(占比6.74%)。各生境物种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湖泊湿地、农田、林地和城市绿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湖泊湿地、城市绿地和林地;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绿地、农田、湖泊湿地和林地,但差异不显著。春、夏、秋季中,夏季鸟类物种和个体数最为丰富,但春季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其他多样性指数各季节差异不显著。群落相似性方面,林地和农田相似性最高,湖泊湿地与农田差异最大;夏季与秋季...  相似文献   

8.
于2010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笔者对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后生浮游动物44种,其中轮虫22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10种;百花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较低(物种数S=19和21,Shannon-Weiner指数H'=1.50和2.11),夏秋季较高(物种数S=34和24,H'=2.03和2.75);主要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萼花臂尾轮虫(Y=0.77),春季角突臂尾轮虫(Y=0.11),夏季前节晶囊轮虫(Y=0.32),秋季螺形龟甲轮虫(Y=0.30);后生浮游动物丰度在64.9~854.63 ind./L之间,平均为442.49 ind./L,丰度季节变化显著,但空间分布差异不大;轮虫丰度占据优势,后生浮游动物趋向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与营养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相似,但与生物量的评价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街山列岛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2013年8月(夏季)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岛礁区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对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岛礁区共出现鱼类40种隶属10目27科35属,甲壳类14种隶属2目9科10属,头足类1种。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均值分别为5.87、2.57;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季节相差不大,平均值为0.8。ABC曲线的分析显示:群落受干扰程度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研究表明,AI值在冬季最高达221,在夏季最低为111。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1.
于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对钱塘江上游昌化溪流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设7个采样点,共获鱼类2949尾,26.826 kg,经鉴定有43种,隶属于4目10科32属.采用多样性指数研究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许联村和首益村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根据优势度指数确定6个优势种;生境类型复杂程度和水温变化,是影响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汉江中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4年春、秋两季对汉江中下游5个监测断面的硅藻群落进行监测。基于18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鉴定结果, 共得到硅藻3纲28目49科111属160种, 其中沉积物硅藻占98.6%。物种丰度显著多于已有研究的结果, 体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硅藻物种鉴定上的优势。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有显著差异, 水体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Cyclotella和Nitzschia, 沉积物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Nitzschia和Navicula。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差异明显, 硅藻多样性存在空间异质性, 且沉积物硅藻比水体硅藻多样性丰富; 在季节影响方面, 表现为秋季硅藻物种多样性比春季丰富。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环境因素对硅藻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因此氮磷控制对避免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黄河玛曲至临河段这一重要水源地的水质,于2015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10个采样断面采集硅藻群落样品.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共鉴定出硅藻2纲9目12科13属24种.NMDS和ANOSIM分析结果显示,硅藻群落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硅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秋季.基于硅藻指示生物法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1年4-9月舟山群岛典型沙滩碎波带仔稚鱼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方法分析了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共采集到仔稚鱼562尾,隶属于21科,共37种,其中棱鮻占总个体数的20.82%,为绝对优势种,其后依次为纹缟虾虎鱼、中国花鲈、中华侧带小公鱼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33%,12.81%,11.74%。聚类分析表明舟山群岛碎波带仔稚鱼类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季节变化明显,7月与8月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4月和9月之间差异最大;桃花岛和朱家尖碎波带的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六横岛与秀山岛之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9月对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4种类型农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 340只,隶属于3门9纲16目(18类),其中真螨目、膜翅目、弹尾目、寄螨目和鞘翅目幼虫等5类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55%.直翅目幼虫、等足目、双尾目、正蚓目、垫刃目、鞘翅目成虫、半翅目、蜘蛛目及直翅目成虫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7.30%.倍足目、革翅目、蜈蚣目、盲蛛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13%.4种土壤类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个体数在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小.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影响很大,4种农田土壤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地温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及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15年、2017年在长江武汉段的鱼类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4年共监测到鱼类56种,隶属于7目12科41属;鲤形目共38种,优势十分明显;不同年份间的鱼类物种数差别不大.从食性看,肉食性鱼类多于杂食性鱼类多于植食性鱼类;从栖息水层看,底栖性鱼类多于中上层鱼类多于中下层鱼类;从活动类型看,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多样性指数年际变化不大,鱼类群落较为稳定.2017年的鱼类规格较2013~2015年有所提升.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鱼类群落受到的扰动不大.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可以分为两组,但ANOSIM检验表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SIMPER分析表明,2017年适应流水环境的鱼类的丰度有所增加,适应静水、缓流环境的鱼类有所减少.总体上,长江武汉江段的鱼类群落较为稳定,且鱼类规格有增大的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和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开展渔业资源长期监测,保护长江武汉江段渔业资源,确保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3年5月(春季)、10月(秋季)在宁波-舟山港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对宁波-舟山港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两次调查共获得鱼类36种,隶属于10目26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有10科17属1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7.3%。(2)通过分析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发现,时间上是秋季的平均每小时渔获量多于春季,空间上是分布在桃花岛、金塘岛及穿山半岛海域的每小时鱼类渔获量较多。(3)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变化明显,春季优势种有龙头鱼、小黄鱼、六丝钝尾虾虎鱼等3种,而秋季优势种仅有龙头鱼1种,表明分布在该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洄游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连西中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生态学特征,共布设了4个采样断面,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经济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经济海藻44种,隶属于4门21属,其中绿藻门12种,褐藻门9种,蓝藻门1种,红藻门22种.经济藻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藻类种类数呈现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各季节红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褐藻门和绿藻门,蓝藻门最少.优势度分析表明,角叉菜为主要优势物种,随着季节变化,优势种组成有所不同.各采样断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体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表现为各断面的经济海藻种类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差异性;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低潮带分布的经济藻类种类最多,以红藻为主;其次为中潮带,以褐藻为主;高潮带分布的藻类最少,以绿藻为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秋、冬季,且各采样断面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街山海域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1年中街山海域4个航次调查数据,利用相似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该海域的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秋季甲壳类占优势外,各个季节鱼类均为优势类群;从资源密度值变化情况来看,中街山海域夏季CPUE最高,为51.5kg,h;从各个季节生物优势种类组成来看,优势种种类数达17种,其中绝大部分为鱼类,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为3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优势度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重为26.5%;冬夏两季生物量优势度略低于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例为26.2%和20.2%;春季生物量优势度最低,最高单种生物量比重仅为16.5%。  相似文献   

20.
鹦鹉洲湿地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人工恢复盐沼湿地,通过综合的海岸带生态工程恢复原有的受损滨海生态系统.为评估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以及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2018年起在鹦鹉洲湿地内采用样线法开展鸟类调查和研究,分析鸟类多样性、群落动态特征以及不同生境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内共记录鸟类14目32科67种,以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有18科42种.居留型主要以留鸟最多,共35种,冬候鸟24种,夏候鸟10种,旅鸟8种.有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家燕(Hirundo rustica)及麻雀(Passer montanus)等为优势种.湿地鸟类物种数逐年增加,鸟类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鸟类物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鸟类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