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理论工作中一个可喜的现象和特点是,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思想体系的研究正在深入,曾长期影响我们理论研究的种种唯心主义观念遭到了摒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形成,如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样,这是近代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近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战斗;而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被公认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讲,正是由于它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通过对近代历史的总结,为中国人民提供了这种科学的理论,解决了近代民主革命斗争中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把中国革命从失败引向了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过程,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和改造中国的过程。本文只是从这个实际过程本身,谈谈毛泽东同志理论工作中的一个特点;总结近代历史、指导中国革命,而不准备涉及其他更多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特点、经验及其所具有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疑问,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已经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其中2次科学革命、3次技术革命。这几次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3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产生了深远革命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7.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八一精神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56年的1月14日,已故周总理就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电子自动控制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有条件地代替一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像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这些最新的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前夕.这个革命,就它的意义来说,远远超过蒸汽机和电的出现而产生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斗争中逐步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是这一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是新世纪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新世纪以来,"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的引起读者热议的电视作品,其播出频道之多,收视率之高,令人惊叹.题材与主题的双重优势、电视剧的高质量和播出时机的恰当选择,是"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热播的主要原因,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情有独钟和特殊观众的审美期待也是重要的因素."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有"历史纪实"和"新英雄传奇"两种类型."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对以往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突破和超越,对当下军事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朱兰关于“质量革命,势在必行”的观点,论述了质量管理在世界各国间转移、传播这一事实。认为一场世界性的质量革命正在进行。由此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当前受到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质量革命正在崛起。它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质量革命转移到中国带来了深刻变革,必将时中国的经济振兴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质量革命有其自身特点。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有肥沃的土壤,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前途无量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革命乌托邦的终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考察了继20世纪20年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在现实中终结之后,它在理论上也逐渐终结了.20世纪2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科学理性畸变为工具理性,资本主义在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全面异化,因此它导致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性和能动性日渐丧失.该书探究这种异化的原因,最后得出革命乌托邦终结的结论,并提出法治转向之路.行文思路清晰,论证逻辑严密.该书对于我们实现当前中国的法治转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可兴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6):44-47,87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1919年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史学界过多地论证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和邓演达在从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同时走上探索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亦即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给今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认真研究我们党总结基本经验的过程,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革命是由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重大技术变革所引起的科学技术的飞跃性质变,通过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的面貌与发展方向,而且有力推动了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革新和生产组织创新,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革.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但科技革命对农业的生产具有双重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由其带来的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影响,探讨了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趋利避害地促进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这些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更为我们科学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是陶瓷大国,在陶瓷大国阴影下生存的中国古代玻璃一直难有陶瓷的发展壮大.从技术生态位理论及生物学上的"顶芽优势理论"来阐释这种现象,指出陶瓷的发达已经基本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使中国人从来就惯于依赖陶瓷制品.这种状况使玻璃生产缺乏动力推动.中国的玻璃仍只能侧向发展、处于从属地位、并没有介入到中国百姓的厨房尤其是炼丹家的炼丹实验中去.这使中国古代文化人尤其是炼丹家们失去了许多利用玻璃的透明性直接观测物质反应、变化的机会,进而错过了若干发现,削弱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化学向近代的进化.同样在天文观测和生物观察上由于玻璃仪器发明的欠缺也不能做出相应的重大发现.科学革命更不可能在中国发生.本文从仪器工具等物质文化的角度认为相伴几千年、我们深以为傲的不透明陶瓷使中国人困顿于对自然的神秘想象,而西方人却借着玻璃的敞亮穿越了科学革命,开创出近代文明的辉煌.其本质原因还有待从心理、思维等层面对陶瓷、玻璃与东西方科学文化关系之机理路径作理论开拓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