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计时库仑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is)、[Ru(bpy)2(dppz)]2+(bpy = 2,2-联吡啶,dppz = 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共沉积。结果表明,His能促进[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1.2 V vs. Ag/AgCl),所获得的复合膜呈现两对由表面电化学过程控制的氧化还原峰;通过研究His浓度和pH值对复合膜中Ru(III)/Ru(II)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阐明了His作为媒介体调控[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共沉积的机理。在最优化条件下,复合物中[Ru(bpy)2(dppz)]2+发生氧化的电量在0.01~0.2 mgL-1和0.2~5.0 mgL-1区间内与His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Q/C = 3.24(0.27) 10-6 + 2.95 (0.09) 10-4 CHis/mgL-1 (R = 0.993)和Q/C = 5.92(0.25) 10-5 + 6.26 (0.62) 10-6 CHis/mgL-1 (R = 0.998)。该研究提供的新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能的无机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蛋白质的固定与检测。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壳聚糖包埋Ru(bpy)^2+3/SiO2复合膜电极,对其电化学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铂和玻碳复合膜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阳极峰分别在1150和1370mV,阴极峰分别在1050和1260mV;复合膜电极的荧光发射光谱位于585nm;电极的响应时间为10s,对基质具有电位和PH选择性;对5.5*10^-4-1.0*10^-2mol.L^-1的草酸和抗坏血酸分别有相关系数为0.995和0.992的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二茂铁衍生物对Ru(bpy)32+的发光猝灭.按照文献[8-9]合成7种二茂铁衍生物,发现它们对Ru(bpy)32+的发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公式分别求出了它们的猝灭速率常数kg和自由能变△G.研究了它们猝灭Ru(bpy)32+发光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铕-联吡啶的二元配合物Eu(bpy)2(NO3)3(H2O)2,用元素分析、红外及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用Nafion将Eu(bpy)2(NO3)3(H2O)2修饰于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讨论了介质、pH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推测了Eu(bpy)2(NO3)3(H2O)2电化学发光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没有共反应试剂存在的条件下,Eu(bpy)2(NO3)3(H2O)2在pH 8.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可以产生较强的电化学发光,其发光体可能为Eu*(bpy)2(NO3)3(H2O)2.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对色氨酸的电极行为进行了研究,在0.1 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pH 2.5)中,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色氨酸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色氨酸浓度为1.2×10-6~3.0×10-4mol.L-1时峰电流与色氨酸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5×10-7mol.L-1.同时,对色氨酸的氧化机理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此反应过程是一个涉及2个电子转移和2个质子转移的吸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以金属钛为基体的聚苯胺载铂电极(Pt/PAn/Ti),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表征.通过研究甲醛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考察该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t/PAn/Ti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与铂的沉积量有关;PAn的存在使得铂微粒分散程度更好,有效面积更大,与相同铂沉积量的Pt/Ti电极相比,甲醛在其上的正向扫描峰电流密度增加2.3倍,氧化峰电位负移40mV,反向扫描氧化峰电流密度增加5倍,氧化峰电位负移30mV;甲醛在Pt/PAn/Ti电极上正向扫描出现的氧化峰由液相传质过程控制,负向扫描的氧化峰由吸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壳聚糖包埋Ru(bpy) 2 + 3 /SiO2 复合膜电极 .对其电化学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 :铂和玻碳复合膜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阳极峰分别在 115 0和 1370mV ,阴极峰分别在 10 5 0和12 6 0mV ;复合膜电极的荧光发射光谱位于 5 85nm ;电极的响应时间为 10s,对基质具有电位和 pH选择性 ;对 5 .5× 10 -4 1.0× 10 -2 mol·L-1的草酸和抗坏血酸分别有相关系数为 0 .995和0 .992的线性响应 ,S/N =3时的检测限分别为 5 .0× 10 -5和 6 .4× 10 -5mol·L-1,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9%和 6 .8% ;铂和玻碳复合膜电极通常使用时间分别可达 30和 17d以上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共振光散射(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简称RL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析[1~3].基于酸性条件下DNA对Ru(bpy)2PIP(V)2+(bpy=2′2′-联吡啶,PIP(V)=(对氟)-2′-苯基邻菲咯啉)RLS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核酸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吸附原子对0.1mo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O.70V(SCE)时,S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可方便地得到S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甲酸的电氧化.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了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正丙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关系密切。酸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电极钝化引起的。与Pt电极相比较,饱和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碱性介质中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0V,峰电流增加了2.2倍,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活性。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抑制了正丙醇的电氧化。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用染料Ru(bpy)2(NCS)2对ITO/TiO2/PbS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进行敏化,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ITO/TiO2/PbS/Ru(bpy)2(NCS)2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及组成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结果表明,该电极作为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TiO2/PbS 复合半导体中PbS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A new type of highly selective aptamer-labeled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Apt-tris(2,2'-bipyri- dyl)ruthenium(II)@SiO2 NP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reverse microemulsion method by using prolonged fluorescence lifetime ruthenium complexes of tris(2,2'-bipyri- dyl)ruthenium(II) (Ru(bpy)2+) as the source of the fluorescence for cellular prion protein imaging.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 newly prepared Ru(bpy)32+@Si02 NPs possessed superior advantages of strong fluorescence, low toxicity, and easy 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bioconjugation. Cell imag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Apt- Ru(bpy)32+@SiO2 NPs had great tendency to human bone marrow neuroblastoma cells (SK-N-SH cells), since they can express large amount of prion protein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while in HeLa cells this phenomenon disappeared for the reason that HeLa cells cannot express prion proteins.  相似文献   

13.
苯胺类化合物有剧毒,吸入其蒸汽或被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后,可在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α氨基苯酚,从而产生严重的毒性效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由于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许多国家已经将其列入主要检测和控制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含三齿不对称多吡啶配合物[Ru(ptp)(bpy)Cl]ClO4和bpy分别表示3-(2-邻菲罗啉基)-1,2,4-三嗪并[5,6.f]菲和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EA)、电喷雾质谱(ES-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电子吸收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由于ptp较强的吸电子能力,使它与[Ru(ptp)(bpy)Cl]ClO4和[Ru(pta)(bpy)Cl]ClO4相比,MLCT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阳离子的氧化峰也变得更正。  相似文献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