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燕 《甘肃科技》2012,28(19):150-151
麻疹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消除、消灭麻疹。实施规范接种技术,将合格的麻疹或麻疹成分疫苗,通过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及强化免疫等方式接种于适龄人群。通过规范接种合格的麻疹疫苗,提高人群对麻疹病毒的免疫水平,达到消除和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他和遍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麻疹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麻疹疫苗应用之前,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65年我国大约900万例麻疹被报告,发病率达1432/10万。60年代初美国、前苏联、日本和中国相继独自用本国分离的麻疹野病毒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现世界各国已广泛接种。我国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疫苗,特别是1984年开展强化计划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年发病率在10/10万左右,但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仍大约有4500万例麻疹,其中100万婴儿和儿童死于麻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当中麻疹仍是死亡例数最多的,WHO已将麻疹列为无脊灰地区下一个要消除的疾病。近年我国已经几乎消灭的脊髓灰质炎重新出现疫情,麻疹疫情也加剧,国家制定了2012年消灭脊灰、2010年消灭麻疹的计划,为鼓励生产,国家允许以上疫苗提价20-60%,为传统疫苗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传统疫苗升级换代后,以有价疫苗身份面市,其价格甚至可提升10倍。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15%以上,其中流感疫苗、成人乙肝疫苗、Vero狂犬疫苗、麻疹疫苗等市场发展颇具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发病率上,46年累计发生10261人,年平均发病率为232.57/10万;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98.98%,特别是1983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其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为8.42/10万。在流行周期上,应用麻疹疫苗免疫后,周期不明显,流行高峰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季节集中4-5月份(见表11)。在发病年龄上,与以前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的趋势较大改变,年龄分布明显向大年组后移并出现成人麻疹、通过分析,证明了应用麻疹疫苗后,提高了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儿童,降低麻疹发病率,乃至消灭麻疹。接种麻疹疫苗,能…  相似文献   

4.
2016年8月9日,某单位发生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血清学确诊6例麻疹(麻疹IgM阳性),均为男性,年龄在30岁~ 33岁,罹患率1.54%(6/390).发病时间为7月21日~8月10日.调查显示暴发原因为首例病例住院后未及时对该单位采取预防措施,办公环境为中央空调,通风不畅,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同暴露,年青人对麻疹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造成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类具有指数出生、标准发生率的SVEIR麻疹传染病模型,考虑了新生儿的免疫接种.计算得到模型的平衡点,通过线性化、Hurwitz判据和构造Lyapunov函数等方法研究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问题.当R01时,模型仅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无病平衡点;当R0 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地方性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得出结论,增加新生儿的免疫接种,延长潜伏期或者尽量在潜伏期内将麻疹疾病治愈好,降低疾病的传染率等因素,从而达到将麻疹疾病消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 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2月3日,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麻疹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召开麻疹中医药防治专家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的12位中医、感染病专家出席,就中医药在麻疹防治中的特色优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形成如下共识: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麻疹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鲜明的特点,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以有效应对疫情。要合理使用退烧药物,严格按照有关指征选用抗生素、激素,以免影响麻疹透发。中医药要早期介入治疗,减少逆证、重症、并发症的出现。在做好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重申了于1988年制定的目标:在2000年以前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麦地那龙线虫病(一种寄生的几内亚虫引起的,通过饮水传染的疾病)。更具全球重要的计划是在下一代消灭麻疹,虽然麻疹在工业化国家里被普遍认为是相对无害的一种儿童期疾病,但在第三世界,它每年夺去100万儿童的生命。 按世界卫生界的说法,“消灭”意味着彻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到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吉安市健康人群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 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样40人,共280人,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141例,抗体阳性率为50.36%,GMT为236.08.结论 吉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存在发生麻疹流行和暴发的隐患,为了有效控制麻疹的暴发和流行,必须要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并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麻疹流行过程的混沌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本溪市1955~1996年麻疹逐月发病数为根据,利用谱分析得出本溪麻疹的传染是混沌的,动力性态符合一个受噪声摄动的高 低1~2年循环·利用混沌动力学相空间重构技术,给出本溪麻疹逐月发病数时间趋势图、混沌相图和递次振幅图,求出本溪麻疹逐月发病数混沌分布的迭代模型·并求出本溪麻疹流行过程奇怪吸引子的分维值为3-426667,其中计划免疫前分维值为3-462503,计划免疫后分维值降低为0-3384615,说明麻疹流行过程中相空间轨迹存在向平稳状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沈爱云  赵晓青 《甘肃科技》2016,(14):113-114
观察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病人的特点,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经一步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和预防交叉感染。通过对16例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者病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总结护理经验。16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和无交叉感染发生。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只要采取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是疾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类具有2次接种和潜伏期的SV_1V_2EIR麻疹模型.首先,得到了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通过比较原理等方法确定了模型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用线性化、Hurwitz判据、构造Lyapunov函数等方法证明了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且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用敏感性分析、偏置相关系数(PRCC)等方法研究了影响麻疹传播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大陆2007-2017年真实患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麻疹疫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0—2011年宾川县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宾川县麻疹有效接种率状况,为预防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宾川县2010-2011年麻疹IgM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宾川县2010-2011年共检测麻疹血液标本781人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生率95.51%,7~10岁组阳性率最高达96.36%,0~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94.56%。结论:宾川县近年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成效明显,人群麻疹IgM抗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下一步要继续抓好麻疹基础免疫接种工作,注重接种质量和效果,消除人群免疫空白,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麻疹控制预防中强化免疫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当前的麻疹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该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989例麻疹发病的患者情况,并且分析相应的强化免疫预防效果和控制效果。结果该地区的麻疹发病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属于单峰型,发病高峰期是4~6月。该研究中麻疹患者包括655例男性,334例女性,性别比例是1.97∶1。年龄分布方面,15岁的成人分组共有373例(37.70%),1~14岁分组共有438例(44.29%),0岁分组共有178例(18.04%),可以看出1~14岁分组的患者数量最多。3个分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报告中的麻疹病例比2014—2015年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可以显著的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并且获得了良好效果,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汪佐铭  赵春桃  马玉安 《甘肃科技》2009,25(16):127-128
了解甘南州麻疹流行特征,有效控制麻疹发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南州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数为334例,发病率为49.93/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分布,3、4、5、6月占82.33%,(275/334);发病最小年龄为4月龄、最大为60岁,15岁以下儿童占75.44%(252例);未免疫或免疫史不详占56.58%(189例);发病7d内报告率97.30%(325例),报告后48h调查率86.52%(289例),病例标本采集率85.32%(285例),标本及时送达率85.02%(284例),送达标本合格率82.03%(274例);2008年甘南州麻疹发病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应认真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暴发类麻疹综合症的恒河猴病料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有副粘病毒粒子,然后分别合成了麻疹病毒及犬瘟热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料进行RT-PCR扩增,从发病死亡的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287bp的特异片断,而麻疹病毒的检测为阴性.扩增到的犬瘟热病毒核酸片段经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犬瘟热病毒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死亡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犬瘟热病毒疫苗株Onderstepoort、标准野毒株A75-1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恒河猴发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8.
分析麻疹病例医院感染的途径,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麻疹病例的个案调查结果,现场查看收治医院预检分诊及就诊流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指导医院进行感染防控。本起疫情共报告麻疹181例,其中90例在发病前7~21d有医疗机构就诊史或陪护史,占总病例的49.7%,说明此次暴发疫情的重要传播场所是医院。医院感染是麻疹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重视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规范化管理,建立独立的具备隔离条件的传染病区,提高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和早期识别诊断率,加强医疗机构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重视职业防护及呼吸道隔离,切断麻疹的传播链,可有效预防麻疹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建立并研究了一类带有二次接种的麻疹传染病模型,主要为解决麻疹爆发问题.通过运用Routh-Hurwitz判据,Lyapunov函数以及LaSalle不变集理论,并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得到了麻疹传染病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 1时,则无病平衡点不稳定,模型还存在一个地方病平衡点,且该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理论结果为杜绝麻疹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我国麻疹月发病数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为麻疹的防控与监测提供决策依据,主要采用2004年1月至2018年8月我国麻疹月发病数据,利用图示法和单位根检验判断序列是否平稳,根据差分后的平稳序列作出的ACF图和PACF图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以最小信息量准则(an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最小为最优模型选择标准,以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来评价模型精度,最终建立的模型为ARIMA(1,0,1)×(0,1,2)_(12),利用此模型做短期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为我国更好地制定麻疹预控方案和评估麻疹防控及监测效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