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测录井是钻井中发现和评价油气显示层的重要技术手段.现行气测录井是从架空槽、架空管末端或缓冲罐对钻井液进行脱气,由于钻井液在井口与空气接触时发生级次脱气,不同成分的气体不同程度地逸散到大气中,气侧测量值与地下岩层含气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依据气测资料评价油气显示层的可信程度不足.在防喷器和架空管之间引流,膜分离脱气,红外或微型色谱检测气体成分,结合定时取样全脱分析测定脱气效率,可以准确计算地面含气量,合理估算地层含气量,为科学评价油气显示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核磁共振仪、原油气相色谱仪、细管实验和特低渗透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细管实验的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驱替原油过程中的产出物和残余油进行取样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注CO2微观驱油机制.结果表明,CO2非混相驱主要是萃取C18以前的组分,而CO2混相驱,不但可以萃取C18以前的组分,也能萃取C19—C25的组分,初期主要萃取低碳分子的组分,随着驱替的进行,逐步萃取较高碳分子的组分;与原油组分和非混相驱的残余油组分相比,混相驱的残余油中轻质组分所占比例减少,中间组分和重质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残余油黏度变大;在非混相气驱和混相气驱时,由于残余油黏度发生变化和胶质沥青沉淀,使岩心孔隙中一部分流体变成不可动流体,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气测录井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测录井是通过分析钻井液中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氢气、二氧化碳气体来发现和评价油气层的技术.三角形图解法是评价油气层的方法之一,本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与三角形图解法相关的关系式,将繁琐、不精确的做图法换成简单的运算,不仅改进了工作方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4.
对气测录井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测录井是通过分析钻井液中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氢气、二氧化碳气体来发现和评价油气层的技术.三角形图解法是评价油气层的方法之一,本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与三角形图解法相关的关系式,将繁琐、不精确的做图法换成简单的运算,不仅改进了工作方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定量脱气器采用定量泵、电加热器、脱气箱、真空泵等设计,可对钻井液进行定量采集、加热、高速搅拌以及负压抽吸,且具有温度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检测系统,实现对钻井液在线油气分析;同时新型高效定量脱气器按照井场防爆要求设计,防爆等级达到Ⅰ级,满足油井使用要求。结果表明:新型高效定量脱气器采液流量为0.5L/min,能够脱出C_1~C_8、苯、甲苯等气体组分,并且其对C_1的脱气效率在50%左右,是同环境下电动脱气器的6~10倍。新型高效定量脱气器工作可靠、性能稳定,且其脱气效率远高于同环境下的电动脱气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长期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分支录井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细碎岩屑分析技术、气测录井技术和钻井液脱气点燃试验技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原油C1~C7轻烃分析中常采用蒸馏切割方法,容易导致烃类损失,从而使分析精度降低等弊端,详细阐述了蒸发烃分离器的研制和实验操作步骤,以及蒸发烃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条件。采用增温蒸发形式来分析C1~C7轻烃,不仅可以不再使用液氮,而且降低了分析成本,使分离分析各单体烃组份结果的可信度大大提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测录井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气测录井自动化监测系统,研制完成了自动真空蒸馏脱气器,该系统将引流装置,自动真空蒸馏脱气器,多道组合色谱分析器,计算机融为一体,使用证明系统提供的样品气总烃含量比常规脱气器脱出气体含量出10倍以上,因此提高了油气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9.
钻井液录井 是定时在井口返出钻井液的出口处从钻井液中捞取样品,并从中获取地下资料。一般需要测量钻井液密度,并分析钻井液所含烃类气体的变化。当钻遇油气层时,会因油气混入使烃类气体增加,钻井液密度降低,钻井液流速加快并有大量油花、气泡出现。此时应及时增加钻井液密度,否则油气大量侵入钻井液可能造成井涌,严重时甚至造成井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气测录井经验及大量的研究,基于对气测录井的理解,分析了烃类气体进入井筒的机理,探讨了不同条件下气测值的含义,并对如何利用气测值进行气井的储层定量评价和产能预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近年来常用的三次方型状态方程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次方型状态方程。通过时CH4到C16H34, N2.CO2等纯物质及文72井混合的气相、液相密度数据的验算,表明新方程能在更为广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描述体系的容积特性。  相似文献   

12.
特殊施工条件下,钻井泥浆中经常加入一些有机添加剂材料或原油、柴油等,致使地质录井无法正确识别油气显示,更无法正确评价油气层,给录井带来较大困难。介绍了钻井液混入有机添加剂条件下的油气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太原科技》2012,(10):84-86
油气钻探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地球物理测井和RFT测试(地层重复测试)以及录井资料来确定出层中的流体类型(油/气/水)和选择石油气层位。阐述了油气藏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根据烃类分布特征对沥青体积分数检测油气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原油三环二萜烷C20、C21和C23的分布型式(上升型、山峰型、下降型和山谷型)与Pr/Ph、碳同位素、Ts/Tm、成熟度等存在良好关系。不同分布型式的原油在空间上具有上升型分布于油藏高部位,下降型分布于低部位的特点。表征三环二萜烷分布型式的C20/C23与试油获得的原油产量存在正相关,与原油密度存在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油气成藏顺序是上升型原油在先,下降型原油在后,山谷型原油是上升型和下降型原油混合的结果,上升型分布原油主要是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的贡献、下降型分布原油主要是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光照条件下C60能与一系列氨基多羧酸反应生成单加成衍生物。利用这一方法合成了一系列C60氨基多羧酸衍生物。如甘氨酸脂与C60光照下反应生成C60(ROOCCHNHCHCOOR),该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其他的亚氨基及次氨基羧酸脂的反应机理相对较简单。EDTA甲脂与C60光照下反应生成C60[(MeOOCCH)2NCH2CH2N(CH2COOMe)2],净的结果就是EDTA失去2个H原子。这些含强亲水基团的C60多羧基衍生物都有很好的成膜性能,能够生成稳定且易转移的单分子膜。通过使用金属离子溶液作为亚相,可在空气/水界面制备相应金属离子的C60衍生物配合物膜。LB膜的光电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C60衍生物均具有阴极光电流,即电子从电解质流经LB膜再流向电极,最高光电转换量子产率为8%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Co2(CO)8红外光谱及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及相关计算,结果表明:(1) Co2(CO)8的两种稳定构象态分别具有C2v和D3d对称性,计算所得的结构数据与实验 值具有极好的一致性。C2v对称性的Co2(CO)8比D3d对称性的Co2(CO)8的能量低28.80kJ/mol; (2) C2v对称性的Co2(CO)8的红外吸收峰的计算结果 与实验值极为接近;(3) 催化反应的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稳定构象 态分别具有C3v和C2v对称性,其中HCo(CO)3比HCo(CO)4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4) 催化反应中乙烯与HCo(CO)3形成了相对稳定的π配合物,该配合物中π配键的键能约为100.80kJ/mol。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氮气-甲烷以及氮气-正戊烷两种混合气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中的渗透过程进行了实验,并且分别利用Maxwell-Stefans (MS)方程与UNIQUAC方程的组合模型和Fick定律与Henry定律的组合模型模拟了该渗透过程。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凝性气体混合物(如N2、CH4等)的渗透过程,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对于含有可凝性气体(如C5H12)的混合物,则只有MS-UNIQUAC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用油基钻井液环境污染性强、废弃物处理难度大等缺点,开展了一种新型的页岩气井用环保型钻井液体系研究。通过生物合成基础油制备和系统配方性能实验评价,研发了一种以改性植物油为连续相,盐水为分散相的油包水乳化钻井液体系;该体系不含芳香烃等组分,易生物降解,废弃物满足环保标准。将生物合成基钻井液在长宁气田HA平台3口井中进行了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抑制性、封堵性和润滑性好,能保障钻井、电测和下套管等作业顺利施工,环保风险和废弃物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