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在开展文化遗产和历史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档案资源开发带来了新机遇,档案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是空间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基础,促进空间信息技术与档案资源开发的互动和耦合,以档案为基础、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和研究、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和利用大遗址文化遗产保护中数据,构建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流程,建立大遗址保护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以中国京杭运河为例,开发了基于ArcSDE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相关成果已用于京杭运河全线保护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可为京杭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提供有力支持。结果表明: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能改善大遗址保护中由于遗址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而带来的信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对象的中、英文文献,从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和多技术综合测绘等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模型等三维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和相关案例。笔者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古建筑、古遗址等对象上收获颇丰,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足以证明其应用具优势,且将成为必然趋势。三维数字化测绘方法上,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各有千秋,利用多传感器的综合测绘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技术和仪器的局限,是园林文化遗产数据获取的理想方法;三维信息管理方法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园林信息模型等概念将成为园林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研究热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乃至风景园林学科,将向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储存和信息管理、维护、更新、分析,对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10,9(6):61-61
[科技日报]长城、京杭大运河、楼兰古城、尼雅遗址……这些时空跨度大,涉及众多部门和地方的大遗址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通过结题验收,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大遗址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空间信息技术贯穿于建筑全生命期管理的不同阶段。该文分析了建筑全生命期管理各阶段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重点讨论了各种不同技术如工程测量、GIS、GPS、RS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应用,为建筑全生命期的空间信息获取与管理提供支持。最后以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开发的建筑全生命期空间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为例,证明了空间信息技术在建筑全生命期中重要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大运河动态监测和管理,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讨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方法流程和技术路线,研制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并实际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可以为缓解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矛盾、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大运河动态监测和管理,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讨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方法流程和技术路线,研制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并实际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产生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保障,可以为缓解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矛盾、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对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林业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化一体存储;对林业GIS应用存在的难点,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567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SPSS20.0和ArcGIS10.5分析其类型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类型、市域分布特征、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时间演变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类型上主要以传统技艺类、民俗类、传统舞蹈类为主;数量上主要分布于赣南、赣北地区;空间分布类型趋于集中分布,有1个极核密度区、1个高度密度区、3个次级密度区;各市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由分散式团状向非均衡扩散式演化并趋于稳定;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越多,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分布于丘陵地区,邻近河流水系。  相似文献   

10.
面向矿业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优越性,从区域、行业两个视角探讨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重点分析了矿业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矿产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矿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4个核心保障层中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包括异构信息复合、空间数据挖掘、灾害与环境过程时空模拟、生态环境参数定量反演、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等。  相似文献   

11.
OPC技术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OLE/COM的工业标准OPC技术,探讨了OPC技术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设计了应用于楼宇自动控制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并研究了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实现方法.给出了OPC技术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工程实例,结果表明,OPC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厂商设备及软件系统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保存文物价值高、游客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安全事件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互联网传感器、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方式涌现出海量数据,为实时的报警信息提供了异构、多源化的信息源头。目前,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建立了多种事件信息监测与分析系统,但受建设技术因素影响,缺乏统一规划,“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数据价值升级和科学高效的应急决策,建立数据输入输出汇集“中枢”,实现信息增值、辅助应急决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文物保护单位内安全监测要素分析和现有监测信息类型分类,给出了信息集成共享的4种主要方式,并从子系统管理、平台控制、消息过滤、接口管理、日志管理等方面给出了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原型的设计,为安全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电力智能服务系统(PISS)是一个集成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综合业务处理与智能决策系统.借助嵌入式GIS组件,实现了基于配电网拓扑结构的业务管理.通过对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借助知识库和模型库,应用启发式搜索等智能算法实现了业扩报装工程中布线设计方案的决策支持.采用决策树技术实现了业务领域知识的自主学习.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能够为供电企业提供较为完整的综合业务解决方案,决策处理过程和结果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逐渐从信息化项目驱动向人本主义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转变,2021年智慧城市研究更加深入,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高效协同,数字化场景与城市物理空间融合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数字治理助推空间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智慧社区建设赋能品质宜居生活、智能技术应...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保护与发展协同,以渼陂村下元宵民俗为实证对象,基于统计分析建立其“非遗—空间”耦合机制假设。以空间句法定量评价“非遗的空间属性”,以实地观察定性归纳“空间的非遗内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验证假设和深入探究“非遗—空间”耦合机制。结果表明:“原生型”非遗与村落空间保护及建设紧密联系,其保护发展规划可在格局不变基础上更新少量节点或建筑,进一步与“原生型”非遗共生;“文旅型”非遗与村落空间保护及建设联系紧密,其旅游规划设计可着重于整合利用非遗资源,空间保存与开发并重,与“文旅型”非遗耦合产生更利于旅游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过程中涉及数据复杂、隐蔽等特点,将GIS引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中,搭建了基于组件式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应用框架。分析了使用ArcEngine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应用过程中的优势,探讨了利用GIS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集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空间分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系统采用Visual C#2005与ArcEngine集成技术和Oracle 9i数据库平台,运用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综合应用开发,不仅能够充分发挥GIS的矢量数据对城市地下管网分布情况的编辑、管理、分析等功能,还能够对地下管网受损受害地点的快速、精确定位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 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 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 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 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是重视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标准制定对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文化资源二维视频数字化采集、存储、编码、评价、管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为文化资源统一管理、有效整合、高效存储利用,同时为制定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诚如人们所确认的那样,主要体现在历史的、艺术的(审美的)和科技的三大方面。不过,这三大方面的价值并非笼统而抽象的,而是明晰而具体的,在不同文化遗产对象上有着侧重不同或程度不同的体现。另外,文化遗产的价值也不限于这三大方面,而是体现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其思想的、经济的价值不可忽略。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性和具体性,才能针对具体文化遗产做出恰切的价值评估,从而对之进行适当、有效的保护和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