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微波加热法,快速制备了负载在泡沫镍基底上的Fe-Ni-Mo/NF复合材料试样.试样的扫描电镜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和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试样均匀分布,Fe-Ni-Mo/NF具有较高的无定型化程度.析氧催化性能测试表明,Fe-Ni-Mo/NF作为催化电极仅需258 m V的过电位便可以达到100 m A/cm2的电流密度,并且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稳定性.Fe-Ni-Mo 3金属复合可以有效调节复合氧化物的电子结构和本征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高的无定型化程度和泡沫镍基底有利于电化学活性面积的提高和催化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从而展现出优异的析氧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实验证实,超快速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并显著降低反应时间,且成本较低,此为快速制备其他高效的催化电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沸石负载复合氧化物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预处理的沸石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Sn和Ti组成的双组份氧化物为负载层的新型粒子电极。SEM、XRD、EDS的表征显示,Ti和Sn的氧化物薄膜以高度分散的形态沉积于沸石孔道内。电催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n与Ti的物质的量比、溶胶的pH值、膜的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粒子电极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当n(Sn)∶n(Ti)为0.1,溶胶的pH值为3,膜的热处理温度为450℃时,复合金属氧化物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最高,所构成的电催化反应器对抗生素废水的CODC r去除率达89%以上,电流效率为74.37%,每kg COD能耗为18.24kW.h。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亚甲基蓝和刚果红两种不同种类的染料作为吸附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载锰颗粒活性炭对它们的吸附行为。与传统活性炭相比,载锰后的颗粒活性炭显著提高了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两种染料的吸附容量,具有更优异的吸附性能,Langmui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修饰电极,构建了电还原氧化石墨烯/镍-镍氧化物的化学传感器.通过拉曼(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传感器进行表征,利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研究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制备的传感器显示了较好的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的电催化能力,可用于检测MP.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在5~60 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7 μmol·L-1.该传感器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妆品中MP的检测,回收率在97%~109%之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TiO2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高温煅烧制备出TiO2-C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载体合成出Pd/TiO2-C催化剂.采用XRD,TEM,HR-TEM和ED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它们对甲酸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负载于碳与TiO2的界面,平均粒径为5nm,与Pd/XC-72和Pd/TiO2相比,Pd/TiO2-C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归因于TiO2-C载体的特性和Pd/TiO2-C独特的异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纳米电催化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性质。初步介绍了纳米电催化材料的电催活性与纳米颗粒尺寸的降低之间存在的特殊规律以及纳米电催化材料上的异常红外效应。对今后纳米电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负载型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载体的作用、类型及负载技术,分析了影响负载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寻找优质载体和负载型方法,提高负载型光催化剂的牢固性和可重复性,设计制造可连续使用的高效光催化反应器等将是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以活性炭,SiO2,γ-Al2O3,TiO2,MCM-4分子筛,炭化树脂,活性炭纤维,膨润土等为载体制备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方法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蒽醌类化合物是天然植物药中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效功能的物质,可用作降血糖、降胆固醇、通便利尿、抗氧化、抗过氧化、促智、抗衰老等,尤其是蒽醌类化合物还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光敏剂,使其在光动力疗法研究领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已见报道具有光敏治疗肿瘤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有金丝桃素、痂囊腔菌素和竹红菌素等,此类药物通常以DNA为作用靶点,在光照射条件下光敏损伤DNA  相似文献   

11.
综述以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对电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从研制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金属单晶电极的模型电极的模型电催化研究,到研制不同纳米材料的载体电催化剂的应用研究,不仅对C1分子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规律获得了深入认识,而且对电催化表面原子排列结构及修饰,纳米结构特征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电催化性能和异常红外效应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结果,推动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解催化法制备二氧化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催化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和催化剂涂层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电解催化法制备的ClO2,其纯度可达95%以上,最高产率接近4×10-7g/s·cm2,反应速率提高了1倍.同时,由于电极表面催化剂的存在,降低了反应时的分解电压.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分以及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Na OH溶液快速滴加至Fe(NO3)3·9H2O和聚乙二醇(PEG)1 000的混合物中,制备了羟基氧化铁。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粒度仪对制备的羟基氧化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氧化铁为非晶态,在制备过程中加入PEG1000能使催化剂的颗粒较均匀、粒径较小。以羟基氧化铁和活性炭催化异丙醇还原10种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得到了相应的芳胺,收率为53%~80%。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强制对流法研究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于对苯二酚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碳原子线修饰玻碳电极在含有1mmoL/L对苯二酚的0.1mol/L HCl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上的氧化峰电位Epa负移了102.5mV,氧化峰电位Epc正移了143.3mV,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分别增大6.3和11.0倍.强制对流法测得对苯二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异相电子传递标准速率常数k^0比裸电极增加5.7倍,显示了该修饰电极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石墨烯和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对一些常见小分子的电分析及电催化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石墨烯-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过氧化氢等生物小分子的电分析应用,以及利用石墨烯-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对甲醇、乙醇和甲酸等燃料小分子的电催化应用.最后展望了该类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分析和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层层自组装壳聚糖功能化的石墨烯和磷钼杂多酸于半胱胺修饰的金电极,构筑磷钼杂多酸/壳聚糖-石墨烯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多层膜修饰的金电极.将构筑的传感器应用于NO2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检测NO2的线性范围为9.50~67.63 mmol/L,检出限为7.45 mmol/L.根据测定的结果进一步改善传感器的制备和构筑,制备出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在聚荧光素薄膜修饰电极(PFSE)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NE在PFSE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2×10-6 mol/L~5.0×10-4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7,检测下限约为4.0×10-7 mol/L. 在回收率实验中,10次平行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约为3.0%,回收率为96.7%~102.7%. 此外,实验发现,在PFSE上常见干扰物抗坏血酸(AA)与NE的氧化电位相差约150 Mv,从而有效避免了AA对NE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碳原子线(CAW)修饰电极对尿酸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发现,在含有0.5 mmol/L尿酸的pH=6.8的0.1 mol/L PBS缓冲溶液中,尿酸在CAW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比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049V,而氧化峰电流ipa比裸玻碳电极增加了3.96倍,说明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尿酸的电化学过程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壳聚糖醋酸溶液与凹凸棒粘土混合制得一种凹凸棒粘土负载壳聚糖的脱色剂.用它与未负载壳聚糖的凹土对直接大红和直接深蓝染料水溶液进行了脱色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脱色剂比单一的凹土和壳聚糖对该染料的吸附率高,可达98%以上.还对负载壳聚糖的脱色剂进行X-射线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其改性机理,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证明吸附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了人们对开发高效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氢气作为一种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替代能源,可通过电解水制备。然而,电解水制氢过程主要受制于阳极缓慢的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过程。镍铁基层状双氢氧化物(nickel-ir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NiFe-LDH)由于其具备独特的层状结构、成本低廉、含量丰富且催化性能优异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综述了通过晶格掺杂、空位缺陷和表面修饰对NiFe-LDH化合物进行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讨论了改性NiFe-LDH化合物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