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博士生和博导都该进入了科研工作逐日紧张的状态。这当然会带出来些许的焦虑。若你当真有这样的体念,我建议你不妨看一遍本刊从2007年第9期到2009年第19期上的“主编心语”栏目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此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面对博士生们必定会碰到的各项任务和那些挥之不去又时不时会冒出来的焦虑。如果你是一位博导,希望你能帮助(协助)博士生善用文中的各项务实建议。如果你是一年级刚进入研究的博士,就从头读一遍此文,34篇文章基本是按你目前进度相关的顺序安排的。二、三年级的博士可以跳着看或读一下去年本刊“主编心语”栏目单期所发的文章(《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中相关篇目,第36期封一刊登了18篇文章的目录。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有一个疑惑总在我脑子中转。很早时,我给一位博士生修改博士论文初稿,他在“致谢”一节中,首先描述了他的攻博历程,称其为“十年寒窗”,好像还用了“冷板凳”这样的词汇。这当然并非“致谢”,但也反映出这位博士生对攻博生活的一种感受。想想我自己,虽然从未在致谢的场合说感受,但好像在把记忆转化为文字时,想到“困难”这个方向,总是比想到“顺利”这个方向要多得多。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为了写好“主编心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次的内容,要和博士生以及博士生导师当前的工作环节有所结合。现在是5月中,有一类事儿悄悄地要热闹起来了,这就是暑期快到,一部分博士生要答辩、毕业、就业。今天就从这里谈起。  相似文献   

4.
 上文讲了博士生导师怎样指导学生从挫折感中走出来,本文谈谈相关的话题:帮助博士生改变情绪低落的状态.这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学生的动力和工作速度?我记得自己当博士生时,情绪的低落对科研的影响很大.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实际上,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部分博士生进校初期的那种热情也是会逐渐减退的.当人们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成年累月地用到同一个问题上时,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同时,博士生们往往会因为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诸如贷款和贫穷)、孤独、论文课题上的挫折、论文课题的写作,以及就业方面的不利消息而陷入情绪低落期.  相似文献   

5.
 与导师的交往,是我在《科技导报》上为博士生撰写“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1-2]的重点之一。在到有关高校为博士生作同名报告时,也是重点。也因为如此,在这两个场合,都是一开始就讲。  相似文献   

6.
上文]谈了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本文谈谈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 作为博士生导师,你遇到的第1个问题当然是如何挑选学生.有一些同学在你的名下报名考博,甚至有胆大的同学写信要求你答应收他(否则他就报考另外的博导了).前者要求你从几个候选人中挑选你要的博士生,后者显得功利但也可以理解,只是如何回答这种询问的确令人犯难.  相似文献   

7.
 我不大看体育比赛,看电视节目也很少会在体育频道停留哪怕长一点的时间,但今天的文章要从体育比赛说起。有一次,忘了不知是在什么场合,听到有人交谈中说到这么一件事,即“弯道处最容易赶超”。我脑子中出现了室内自行车这样的体育项目,有的选手在弯道处好像“一下子”超过了别的选手。比速度的溜冰项目等,好像也是这样。意思很清楚,运动员在直直的跑道上不大容易赶超,看起来分不出差异,但到了弯道处,有实力的确实一下子就能拉开与他人的距离。仔细想来,体育比赛之中可不如此?这的确是一条启发人的规律,不妨称之为“弯道效应”。  相似文献   

8.
 我自己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在伦敦奥运会结束的时候,就本文题目所说,谈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文[1]讲了博士生导师如何帮助博士生改变情绪低落的状态,本文谈谈如何帮助博士生提高学术判断力。专业学者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判断力,通常,这成为学者“好品位”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各个专业领域的学习者(如博士生)究竟是怎样学会自己学科所需的基本鉴别力的,我们也不清楚这些专业内的行家究竟是怎样运用自己的鉴别力的。我们身边会有许多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从常年的工作经验中学会了如何判断自己领域内的研究、学术论文和专业著作的质量。即使这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没有经过明确的指导。值得指出的是,21世纪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变迁,已经容不得对未来学者专家的培养走一条“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路子。在博士生指导工作中,高度关注博士生学术判断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话语体系中,许多人会被“一位著名科学家又培养出了另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样的故事所激励。博士新生期盼着自己的导师就是故事中的前者,而导师又何尝不想像学生是后者。尽管这样的故事并非天方夜谭,你总可以争辩说科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占科学家们的总数连百分之五都不到了。  相似文献   

11.
 去年写“主编心语”,选择了交替写2个系列的形式,一个系列大致谈博士生们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另一个系列则大致谈博士生导师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记得去年有人问我,这样来回写,吃力不吃力。意思是这样,原话也记不清了,甚至自己如何对答的也忘了。当然2个系列的“主编心语”到年底第36期,也顺顺利利写出来了。这多少有点像早上吃早饭,中午吃中饭,互不打架,所以从年初也就从没担心过,也说不出其中的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博士生,深感科研选题是一个非常熬人的问题。研究的大方向一般由课题组和项目来确定,但怎样在一个大方向里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小一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也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对大学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大学界的高度认同.但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通过科研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又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升大学科研水平,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还必须从思想认识到机制体制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就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不仅指导着博士研究生,我还指导着硕士研究生,为此,我对发生于硕士生中的现象也不陌生.比如,明知硕士生毕业以后,还会有一个比硕士高的学位,即博士学位.但有些硕士生就不打算往这个方向努力了.这令人担忧.因为这样做的硕士生人数不少,就令人更担忧起这样的问题:明天谁搞科研?  相似文献   

15.
 你是一位博士生导师,你在指导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位攻博之中显露着专业才华的博士生,你会怎么想?你当然会受到青年学生才华的激励,但这之后你的遐想值得你采用慎重而节制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一位成功的博士生在做了博士后以后,还会遇到另一种情况。由于你的成功,你的导师一见到你就会有意无意地问你是否有新的进展。“从上次见面后,你又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于刚做博士后数周的人尤其是一种不好的境况。即使你能够保持这种科研产出的水平(谁都会怀疑这是真的、可行的1。你也不大可能永远面对这样强烈期待的热情。你需要的是和博士后导师之间的一段平稳期待的相处,要和导师花时闻讨论一下研究计划。除此之外减少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即使在走廊上被导师碰上又问了这样的问题,就说“还没有”。  相似文献   

17.
 即使你是一位博士生,或是一位年轻教师,也会遇到自己的老师、学科组学术带头人就科学技术方面的事向你征求意见,听听你的感受体会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你会被要求帮着起草将要用于“项目指南”的文字材料。“项目指南”会被上级机关公布出来,用于大家申报项目。这样的事每年会有。  相似文献   

18.
 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离科研这样近,而我明白要在学术上有一番突破是十分不易的,当年读大学选专业时也是懵懵懂懂,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但是自从考上研究生之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变化。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这里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研究生生活相比本科生生活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一群人一起上课下课,准备期末考试。研究生生活更需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把自己的实验做好做精,在这个过程中,师兄师姐会给予你很多实际的帮助,而导师会在前方指引你。这样的生活更富有挑战性,也让人更加振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博士生提高论文质量、改善写作方法以及能在文章中提出更多创新点,5月24日,机械学院研究生科、研究生工作组联合主办了旨在如何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专场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学院博导、学位审议委员会主席熊有伦教授应邀为机械学院的博士生们带来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总结与升华”的讲座.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和高校中的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问的问题吗? 是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博士生也是学生吗?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博士生怎么不是学生呢,博士生就是在校生。但是,你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