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年来,美国的高技术公司为了更容易得到技术人才和风险资本,想方设法到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占据一席之地。但目前许多公司不堪硅谷的高房租和交通拥挤而纷纷撤出该地区。 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由于网络业股票价格大跌和硅谷的高房租等因素,美国许多高技术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从硅谷迁往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等地,或者正在考虑搬迁。 萨克拉门托地区商业和贸易组织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硅谷指数"显示,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信心不断恢复,新创企业数量随之增加,硅谷企业首次公开上市的数量占全美总数的比率快速上升。硅谷企业的融资更为宽松,企业并购数量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天极 《创新科技》2006,(2):60-61
<正> "硅谷"这个高技术王国一直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就业的象征,美国的其它州和其它国家都在效法。纵观全球各地,那些发展比较好的高科技园区中,高技术公司的创办人或企业的领导者,大多数都是"留学人员",其中很多来自硅谷。美国拥有200多个技术园区,但并没有200多个"硅谷"。由此可见,"硅谷经验"是很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技术企业学习的。产学研联合造就硅谷"奇迹"硅谷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知识经济的产业基地。1998年,硅谷的产值大约是中国GDP的1/4。硅谷这块地方约有几十万人,但却创造了相当中国12亿人中3亿人左右的产值,这是非常可观的。以大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使硅谷受益匪浅。硅谷的高校特别注重新理论、新工艺、新结构的研究与开发,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高校积极与企业组成各种专业化的新型联合体,  相似文献   

4.
虽然企业是科技进步的载体,任何高技术都必须通过企业载体实现产业化.但由于企业的基本属性是利润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是否发展或运用高技术都取决是否能够盈利。据高校反映。凡是到高校来购买技术的企业都要购买成熟技术.要马上能挣钱的项目,为了规避风险,对于研发过程中的科技成果一般都不愿意进行投入,所以从企业基本属性来分析,任何企业对发展高科技都不承但社会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5.
张晔  卢锐 《华东科技》2000,(5):23-23,17
伴随着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等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技术小企业自发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小企业的成长。高技术中小企业应当如何生存和发展在理论界和产业界引起探讨,企业孵化器(Incubator)由于其灵活的机制以及政府和高校的有力支持被认为是较好的组织形式,而校企合作则是必然的选择。 1.智力依托 高技术小企业的初期发展一般由当地或临近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就近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并主要依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实力和适宜的创新环境。在这些地方,新公司  相似文献   

6.
张建华 《创新科技》2004,(11):18-21
<正> 一、高新区发展和管理的内涵与目标从1950年开始高科技园区硅谷的诞生到今天世界各国遍地开发的高科技园区,从促成园区形成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自发形成的。如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英国的剑桥高技术区等。他们依托大学等研究机构,市场要素如科研成果、企业家、风险  相似文献   

7.
硅谷是大学城与高技术产业区的融合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硅谷的奇迹是世人公认的 ,已有众多的学者从多方面对其奇迹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可贵探索。诚然 ,硅谷奇迹产生的动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根本性原因是 ,硅谷被构建成了一座知识开发城 ,是一个大学城与高技术产业区的融合体。本文从硅谷知识开发城的构建机理 ,从大学城与高技术产业区的互动效应等方面 ,揭示了硅谷振兴的根本性原因 ,并以硅谷经验为启示提出了我国构建知识开发城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高技术的技术策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3种模式:硅谷模式、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这些模式均有各自的特点,并与其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等密切相关.文中,主要集中地讨论了如何成功地应用策略,强调了将技术策略和市场策略协同起来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作者对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如何看待公司国际化行为和国际新创企业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深入探讨了影响企业感知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为更好地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振兴纽约科技产业.纽约市政府还捐出土地.在罗斯福岛规划建设两个斯坦福式的大学城。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孵化器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科研、教育、产业一体化大学城。相比之下.印度的科技产业和新兴大学主要通过加州硅谷那样的“自生自发秩序”形成“硅谷“生态系统。但与加州硅谷不同.印度硅谷产、学、研资源配置的企业导向更强,企业规划更长远、更明确.资源聚合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冲击力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
吴冠 《广东科技》1998,(7):15-17
一、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化的概念及模式 风险投资是指对面临技术上、市场上高风险,但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的投资。由于新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而人们通常将从事高技术、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投资,称为风险投资。 风险企业一般都居于高技术领域,和一般工业企业不同,风险企业都是首先来自研究人员,先有研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充分条件? 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从报刊上披露的情况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合肥、西安、武汉等十几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年或10年的时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等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认为自己能够成为“硅谷”呢?理由是,当地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根据段永基提供的数字,中关村的技术人员有50多万人,比美国的硅谷和中国台湾的新竹园区都要多。硅谷的技术人员充其量只有30万人,新竹加上在校生…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产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环节详细分析了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思路,并引入FMEA方法构建有助于预警分析的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借助FMEA方法构建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模型,有助于高技术企业提高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世界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杰  马凯 《科技与经济》2008,21(3):28-31
从制度、文化和环境的角度来看,目前世界上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有美国波士顿128公路模式、硅谷模式、台湾地区新竹模式和日本筑波模式。通过对这4种模式的共性分析和差异比较,发现成功的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创新性企业家队伍、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靠近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适当支持等5个因素,是否具备这些因素导致了最后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新创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资源和人才等的匮乏存在严重的生存危机,若各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仅存在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很难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只有灵活运用竞合战略,即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促竞争,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良性发展.通过对国内生鲜果业连锁后起之秀--深圳百果园公司成长战略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竞合战略对新创企业成长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最不寻常的商业环境创造了最不寻常的业绩,这就是——独有的生态系统在全球一体化的高技术领域内,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硅谷那样的影响、分量和重要性。今天,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技术公司中有1/5的公司把总部设在硅谷,仅其中最大的5家公司的收入加在一起就有400亿美元之多,其市场资本化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吴蒸 《广东科技》1998,(11):20-23
应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邀请,广东省风险基金管理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998年7月赴美国考察。代表团此行重点访问了美国IDG公司在波士顿的总部和位于硅谷的亚洲分部、波士顿佛理律师事务所和硅谷的数家高科技企业,对风险基金的运作方式及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探讨。现将有关情况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业是高风险高收益吸引下的产物,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后,风险投资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000家,风险资本总额达1000亿美元,1万多家高技术企业依靠风险投资进行运转。实践表明,高技术风险投资之所以发展,首先是有高技术企业的需要,有好的项目可供转化;其次是风险投资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风险制约机制和按照平衡风险的原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初,硅谷高科技人员的平均年薪在7万至8万美元之间,远远高出加州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这么高的年薪并不能保障他们享受到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准。这是因为高技术人员在硅谷“一房难求”。 在硅谷的心脏地带圣塔克拉拉,一套两室一厅双卫(大约100平方米)的公寓中间价最近高达42万美元,而且  相似文献   

20.
公司裂变型创业在有效医治"大企业病"、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活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而裂变型创业过程中母体企业与新创企业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关系的质量已成为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升母体企业与新创企业的绩效,本文从两者的嵌入关系入手,依次分析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以及过度嵌入所带来的绩效风险,从博弈论和关系组织网络角度提出了提升创业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