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翻译文化学派的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和勒菲弗尔“三要素”理论为框架,描述和解释中国文化逆差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文化输出的三大制约因素,并对如何平衡中西文化交流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西文化的起源——神话进行了一些比较,找出中西建筑文化在起源上的差异,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以期中国建筑界能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3.
工程监理制度是在以个体为中心的西方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本文通过中西方社会传统文化的比较说明监理制度在中国缺乏社会文化基础;同时分析了监理推行20年来的文化建设状况,说明文化缺失是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浅析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指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如何建构中国新文化所作的初步回答。它是在我国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和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塑造和西学的影响以及对救国救民真理的追求为周恩来早期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准备了重要条件。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一个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思想体系 ,集中反映了周恩来对近代中西文化的认识。周恩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并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善于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敢于融合西方有价值的新学说。但这一阶段的周恩来 ,毕竟还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他还不可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地分析中国的社会 ,因而也不可能指明发展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远古至近代的几千年的发展中 ,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最大特色。但是到了近代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文化交流加强和冲突加剧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通过对西方文化传入方式的分析和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考察 ,揭示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其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主张在兼收、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华云 《科技信息》2008,(2):192-193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因素的分析来说明高职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比较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即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理性主义者致力于描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 ,并进行逻辑和理论的分析 ,但往往不能把握文化的内在生命和整体 ;神秘主义者则反对理性主义者的逻辑分析 ,并相信中西文化之间本无差别 ,世界的本质是同一。  相似文献   

9.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冲突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实践,使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是中西文化交流方式的一种尝试,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田丽 《科技信息》2013,(25):33-33,50
本文论述了文化比较与概念整合理论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语境观和概念整合观,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大学生对多义词的语义判别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中西文化能力,并最终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  相似文献   

11.
常乃德所著《中国文化小史》,着眼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坚持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关注民族因素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对汉族西来说等问题的研究具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2.
常乃德所著《中国文化小史》,着眼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坚持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关注民族因素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对"汉族西来说"等问题的研究具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3.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于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艾青诗歌一种独特的情调和风格底蕴。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散文中的回族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创作中,张承志对回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认同回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特征是保持着与汉文化不同的宗教心理,同时也批判了回族文化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关键的领导人之一,立足于实际工作,对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他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科技和环境;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关心民族问题;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藏族作家阿来的文学观一方面体现在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其文学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超越了本民族的局限,并且更进一步地还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在另一方面,阿来的文学观又具有藏族作家独特的宗教情怀,其许多文本都打上了藏地宗教的烙印。阿来的这些文学思想和观念。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8.
峇峇娘惹是华人移民与马来半岛地区当地民族通婚后形成的一个华人次族群。在东南亚当地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峇峇娘惹族群历经数百年时代变迁,在传承和保留华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当地马来民族等其他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吸纳、融会贯通,形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与马来当地文化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在持续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峇峇娘惹文化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的本色,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色,更获得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新的延伸发展,显示出海外华人文化所具有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融合和谐共生的活力。峇峇娘惹族群对它者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运用在地经验所构建起的文化认同,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幼坚是最负盛名的第二代华人设计大师,其招贴设计在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西方优秀的设计成果,形成了融汇东西、兼容并蓄的设计风格特征。招贴图形大量采用几何抽象、文字构想、线性跳跃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从而丰富了设计的表现手段,使当代招贴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是现代杰出的诗人,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斗士,他对初唐诗流变的体会,判断,尤其是以传统训诂,考据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相结合对古神话的才论,都曾代表着一种新颖的趋向,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中西文化的交汇,会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提倡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和时代感的文艺,他对古代的研究是带着强烈地批判意识,而这种批判又植根于他对祖历史文化的赤子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