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红宾 《科技信息》2012,(5):596-596
仿生合成就是将生物矿化的机理引入无机材料合成,以有机物的组装体为模板,去控制无机物的形成,制备具有独特显微结构特点的无机材料。生物矿化过程通常在各种生物分子及其有序聚集体的精巧控制下生成形貌、大小及结构受到完好调控的无机材料,因而其性能大大优于相应人工合成材料。基于此,生物模板的仿生材料合成已发展成为当前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生物模板"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特的合成无机纳米微结构方法以及近年来用生物模板成功的控制和合成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大小、结晶度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模板组装制备多孔SiO2及其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几何模板 ,通过溶胶 -凝胶过程 ,探索了模板组装制备孔径形状、尺寸大小可控的微孔氧化硅材料 ;讨论了模板组装合成材料的孔径控制 ,并论述了其在纳米材料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几何模板,通过溶胶-凝胶过程,探索了模板组装制备孔径形状、尺寸大小可控的微孔氧化硅材料;讨论了模板组装合成材料的孔径控制,并论述了其在纳米材料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模板合成是近几年来人们合成纳米结构材料常用的一种方法.多孔阳极氧化铝凭借其耐高温、绝缘性好、孔洞分布均匀有序且大小可控等优点,成为一种常用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模板.该文介绍了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电沉积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及纳米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内部可进行成千上万的生化反应.利用生物体细胞来调控合成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合成方法,有着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原料来源广、低毒、低能耗、反应温和可控、效率高,环境友好等.利用细胞调控合成得到的无机纳米材料富含蛋白质、脂类、多糖等生物物质,不仅可以避免颗粒间的团聚,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本文综述了生物细胞内外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于细胞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阳极氧化铝模板(AAO)为硬模板,嵌段聚合物P123为软模板制备一维稀土介孔纳米材料。用硝酸镨、P123、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体,与AAO模板组装,经高温煅烧后,在AAO模板的孔洞中生成一维Pr6O11介孔纳米材料。采用TEM、XRD、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一维Pr6O11纳米材料表面有分布均匀的介孔,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对刚果红水溶液的吸附作用非常明显,对刚果红的吸附,去除率最高可达97.24%。  相似文献   

7.
 磷酸钙作为生物体硬组织中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与牙齿修复和替换、药物输运和控制释放、基因转染及诊断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人工合成磷酸钙材料的组成、结构、尺寸、形貌和结晶度等特性均与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关,且材料的这些特性对其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展不同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尺寸、形貌、结晶度和性能的磷酸钙纳米材料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在磷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室温制备法、溶剂热/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快速合成法、静电纺丝法及含磷生物分子磷源合成法等制备方法,分析磷酸钙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蛋白质吸附及释放、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展望磷酸钙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形成和机理、胰岛素纤维模板组装有机功能纳米材料和贵金属纳米材料等方面概述了以胰岛素纤维为模板组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胰岛素纤维在超细铂纳米线制备中的应用,并对胰岛素纤维模板组装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新型分子印迹模拟抗体酶对羧酸酯的催化水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膦酸对硝基苯酯作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模板分子,N-苯基-苯甲酰胺作为功能基,通过嵌埋ZnO纳米材料合成了具有"纳米通道”的新型分子印迹模拟抗体酶MIP-3.研究该酶对羧酸对硝基苯酯催化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这类模拟抗体酶不仅具有很好的结构选择性,而且催化羧酸酯水解的能力大大提高.为合成分子印迹模拟酶和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低温液相合成纳米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春  钱逸泰 《中国科学(G辑)》2008,53(11):1468-1476
介绍一些低温液相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室温合成、波辅助合成(γ射线辐照法和超声化学法)、直接加热法、水热/溶剂热法.在各种合成方法中,结合使用一些辅助手段用于控制纳米材料的形状、尺寸和颗粒的分散:以乙二胺和正丁胺为溶剂制得了半导体纳米棒;水热处理可以使非晶晶化,如水热处理非晶胶体得到了Bi2S3,纳米棒和Se纳米线;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A)的辅助下得到了CdS超长纳米线;用液晶为模板合成了ZnS纳米线;管状聚合物聚乙烯醋酸酯(PVAc)在CdSe纳米线的形成中起到了微反应器和模板的双重作用;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辅助下得到了Ni纳米带.另外,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模板的作用下,也合成了Ag纳米线、Te纳米管和ZnO纳米棒阵列等.  相似文献   

11.
丁洁 《科技信息》2010,(8):I0343-I0343
在水相中合成的CdTe纳米颗粒通过配体交换进入油相,由于溶剂丙酮的介入,通过加热,可以合成空心的CdTe纳米球。这是一种新的CdTe纳米形貌,为其他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参照模板。  相似文献   

12.
模板法合成的纳米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和性质,评述用模板法合成的各种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管的应用前景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些新方法当中,超声化学方法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中介绍了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超声化学法在控制合成纳米材料形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镁因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在阻燃材料、环保、医疗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通过对产品的SEM分析,重点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法中不同条件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其形貌规则,均一性和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8,(11):34-36
本文基于CNABS和DWPI数据库,统计分析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专利申请。对该领域申请量趋势、首次申请国别、申请人等进行统计,同时梳理了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技术发展脉络、制备纳米材料的辅助成型方法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体作为模板制备微纳米材料是一种融合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而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大部分生物模板具有廉价易得、环保无毒等优点.使用乳酸菌种属中的嗜热链球菌作为模板,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制备了银微球.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银微球直径约为0.882.0μm.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所制备的银微球的大小.循环伏安分析表明使用银微球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作用,有利于对苯二酚的检测,且直径较小的银微球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7.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光稳定性、光信号强度、生物兼容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各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介贵金属纳米材料在荧光成像、拉曼成像、暗场成像的成像原理及优缺点,综述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纳米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检测手段的提高,贵金属纳米材料将会从基础的科学研究领域更全面地走向实际应用。而单分子光谱和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有可能带给生物成像表征手段一次全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具有好的有序性、成本低、耐高温、大面积可控、孔洞分布均匀、及大小可控等优点,是合成高度有序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本文综述了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以此为模板采用常规方法,如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离子束刻蚀、金属辅助化学蚀刻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制备低维垂直有序纳米阵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波离子热合成是用离子液体或低共熔混合物做溶剂和模板剂,并辅之以微波加热的一种新型合成技术。它既保留了离子液体/低共熔混合物的低熔点和不易挥发等特点,又具有微波高效节能的特点,不仅为材料合成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也符合碳中和发展目标。本文对微波离子热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分子筛的合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他材料的合成,并对微波离子热合成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简述了纳米材料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价值,着重论述了几种典型微生物检测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纳米材料微生物安全评价方法,讨论了利用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优势,最后对纳米材料微生物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