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先行消费是社会发展对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分期付款”、“信用卡”制度等先行消费形式为消费者追求不断升级的消费潮流提供了条件。适度先行消费既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又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过度的先行消费不仅将人们推上了消费的不归之路,还不断加重了社会和精神的危机。因此,先行消费必须科学、适度。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佛山城区不同人群体育健身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心理特征及其消费类型,从消费行为类型的角度指出了不同人群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使不同体育消费人群都能快乐消费.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不同于商品价值,它是后者与劳动力价值之差。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都取决于生产中工人消耗的劳动量。而劳动量则是劳动的时间长度与劳动强度二者的乘积。但是,如果想要通过不断提高劳动强度的手段来增加工人的劳动量,则可能一方面使商品的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却会使工人劳动力的价值上升。最终,这不一定能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4.
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费与社会发展失谐现象在我国当前大量存在且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不良的消费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素质,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社会有机体;社会不良的市场环境制约着人们大胆消费、健康消费;社会不良的文化环境诱发着人们低级庸俗消费,摧残着消费者的素质。因此,要促进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加强消费教育,使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必须强化整治力度,规范市场文化秩序,培育优良市场文化环境,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与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市场消费需求在方向、形式、主体上发生一系列变化,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有赖于市场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推动。扩大内需,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引导广大消费者面向知识经济大趋势,转变消费观念;强化知识化消费的政策导向;努力造就智能化的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6.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男性网民居多;年轻人是网上消费的主流;具有较低文化水平的网民增加较快;中低收入者所占比重可观。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有理智求实的心理,追求物美价廉、时髦奇特、时空便捷的心理,孩童化消费和从众心理等。  相似文献   

7.
《昌河科技》2007,(4):47-47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问题,决定了中国还没有到达品牌消费阶段,还处在产品消费阶段。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不是真正意文上的品牌。他们对品牌没有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消费讲节约与扩大消费需求是并行不悖的,它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消费者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消费讲节约的最深层意蕴是承继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俭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的体育消费出发,通过埘其定义的理解,依据人们的消费心理,从体育消费的交叉性得出结论,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市场的多角化成长,能极大的拉动体育消费,使体育消费中的直接实物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与其相关内容相互刺激,使企业增长营业额,提升利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艺产品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文艺消费的事实客体.消费需要与消费客体是不尽相同却又紧相关联的两个范畴.在消费实践中,需要创造和重构了对象,它与潜在的文艺消费客体--文艺产品、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消费的现实客体.消费需要的现期满足状况直接影响着消费客体的价值度.消费需要的自觉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消费客体的建构.人的消费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消费者在对既有文艺产品的消费中会不断刷新和改写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决定了消费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是消费和谐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促进消费与自然环境和谐,一是要加强消费者生态伦理观教育,构建有利于自然环境优化的消费意识;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有利于自然环境优化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费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纯粹的消费主体,消费的意识观念行为上都呈现不成熟的状态,攀比和盲目消费,享乐主义的观念,消费方式的误区对消费者个人、消费群体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的消费品质,树立"适度消费"道德观,使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成才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冯浩然 《科技信息》2009,(13):125-125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一要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二要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三要厂商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消费心理入手研究了广告语言对消费者几种消费心理的影响,指出英汉广告语言的共性必须是善于捕捉人们的心理活动,在创意上通过语言、形象的渲染,来博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  相似文献   

15.
预付式消费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采用预付款形式进行交易的一种方式。本文从预付式消费的概念出发,分析当下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状,提出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红 《奇闻怪事》2007,(3):17-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信贷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而作为消费最前沿的大学生也加入了信贷消费的行列。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信贷消费这一新的消费模式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分析让大学生了解信贷消费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借此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绿色消费问题及其绿色营销促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的消费发展水平和薄弱的绿色消费意识,使我国绿色消费处于低位消费的起点阶段;绿色产品开发不足,入市困难,绿色欺诈现象的大量存在,制约着绿色消费的实现;消费激约(激励和制约)机制的缺失,无法使绿色消费行为的正的外部性(积极的外部性)从市场交换或价格体系中得到补偿,也无法对非绿色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消极的外部性)进行有效干预;绿色产品产销关联(生产和营销子系统)的绿色化程度直接影响绿色消费的发展.要促进绿色消费,提高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必须用绿色营销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大力开发绿色产品,促进绿色产业,严格质量认证,完善绿色标志,制定绿色消费法律法规,健全激约机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扩大教育需求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扩大内需之路,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当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扩大教育需求,发展教育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高嵩  冯学伟 《科技信息》2012,(34):342-343
消费心理具有差异性和多维性,所以商品的包装必须要有多维的情感倾诉才可以吸引消费者现代包装。理策略既要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又要在心理上抓住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兴奋点。现代商品销售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包装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包装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包装,它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有着很紧密的关系,消费者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之所以购买商品,主要是因为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包装的设计者,一定要认真的进行包装设计,还有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商品销售。  相似文献   

20.
广大农村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启动农民消费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在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