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C钻头的螺旋线布齿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距螺旋线和变距螺旋线为PDC钻头的布齿基线,解决了PDC钻头设计中的布齿问题,详细介绍了这两类螺旋线布齿的方法及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距螺旋线和变距螺旋线作为PDC钻头的布齿基线,解决了PDC钻头设计中的布齿问题;详细介绍了这两类螺旋线布齿的方法及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根据矿用牙轮钻头的布齿原则,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其生成原理图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CAD软件.该软件还可进行覆盖系数分析,提供优化布齿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设计了新型组合齿试验装置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在模拟钻头实际工作方式的条件下,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钻头结构参数及布齿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侧转角、切削深度及岩性的关系建立了钻头上切削齿受力的综合计算模式,从而为PDC钻头的受力分析、布齿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分析PDC钻头的性能提供了方便可靠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布齿参数对PDC钻头破岩效率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C切削齿尺寸、后倾角和布齿密度是影响PDC钻头性能的重要设计参数.采用室内钻进试验方法,考察切削齿尺寸、后倾角和布齿密度对PDC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可钻性为Ⅲ级以下的岩石,直径19 mm切削齿的破岩效率最高;对可钻性为Ⅳ~Ⅴ级的岩石,直径16 mm切削齿的破岩效率最高;采用直径19 mm和16 mm切削齿时,后倾角为15°左右时的破岩效率最高;随布齿密度增大,破岩效率降低,特别是在可钻性为Ⅲ级以下的岩石中,布齿密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PDC钻头切削齿受力试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设计了新型组合齿试验装置的基础止,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在模拟钻头实际工作方式的条件下,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钻头结构参数及布齿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确定了切削齿受力与侧转角,切削深度及岩性的关系;建立了钻头上切削齿受力的综合计算模式,从而为PDC钻头的受力,布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分析PDC钻头的性能提供了方式便可靠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台湾信息     
这是由台湾益多利缝机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台湾新型专利.是一种装配在接布机针车机构上的接布缝接结构.它包括针板、押脚体、押脚舌件、补助出线舌件,以及送布齿.其中送布齿的同侧前后端均设有至少一个送市部,用以配置布幅孔和送布幅孔,并可受驱动而在孔内前后连续往复运动.当接受车缝作业指令时可加快送布速度,提供接布性极佳的延展布长的使用功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一种复合片金刚石钻头的布齿算法,该方法的依据是等切削原理,即在钻进过程中复合片金刚石钻头每个齿的切削量相等或近似相等,可望获得各齿均匀负荷、延长钻头寿命、提高钻井效率的目的。文中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计算精度、生成工程数据表,最后由计算机实现计算和绘制钻头布齿图,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条式布齿式PDC钻头的结构特点,根据流体动力学相似准则.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实验钻头,采用示踪颗粒流动轨迹显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喷嘴倾斜时,倾斜方向(或称喷嘴指向)对井底漫流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具有条式布齿的PDC钻头,使边喷嘴向井壁方向倾斜,在倾斜喷嘴的指向平行于钻头主筋板切削面或与主筋板切削面成45°角时,钻头的清洗和冷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刀翼式PDC钻头的侧向力平衡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聚晶金刚石(PDC)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是造成钻头涡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侧向不平衡力取决于钻头的布齿结构,通过合理的布齿结构设计,可有效地控制侧向不平衡力的大小。在对POC钻头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POC钻头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了通过调整刀翼周向位置使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达到最小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将POC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控制在钻压的1%以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钻头在研磨性硬地层中普遍存在钻速低、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孕镶钻齿,通过室内试验优选胎体配方和金刚石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孕镶钻齿设计为圆柱形,以铸造碳化钨和碳化钨为胎体骨架材料,以浓度为25%、粒度为80目的天然金刚石颗粒为磨削元件,采用热压工艺烧结合成。新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冠部形状设计为直线-圆弧-圆弧型双锥剖面,采用等间距高密度径向布齿,布齿间距为2 mm,采用横卧和竖立两种方式周向布齿。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新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可提速79%左右,使用寿命是牙轮钻头寿命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钻头作为钻进过程中主要的破岩工具,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钻进速度以及钻井的质量和成本。PDC钻头作为金刚石钻头的一种,其在低钻压下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进尺和钻速,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PDC钻头,其切削齿尺寸、后倾角和布齿密度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PDC钻头的室内试验,探讨了切削齿尺寸、后倾角和布齿密度对PDC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条式布齿式PDC钻头的结构特点,根据流体动力学相似准则,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实验钻头。采用示踪颗粒流动轨迹显示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喷嘴倾斜时,倾斜方向对井底漫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单牙轮钻头切削机理的分析,从牙齿的露高、布置方式、形状三个方面,对单牙轮钻头牙齿在井底覆盖情况以及井底切削的均匀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单牙轮钻头切削结构设计时:牙齿的露高设计应大于井底岩柱的高度;优化牙齿在球形牙轮经度和纬度方向的相差;在牙轮布齿面上,不同的布齿区域,选择适应该区域牙齿运动特点的齿形。  相似文献   

15.
井底轨迹图 CAD软件系统的开发 ,以大幅度提高牙轮钻头布齿设计的效率为目的。它是在较好硬件环境基础上 ,以 Auto CAD为开发平台 ,使用 Visual 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而成的软件系统。该系统以井底牙轮运动的仿真计算为理论基础 ,结合地勘牙轮钻头的设计特点 ,最后通过生成孔底击碎图以指导牙轮的布齿设计。整个设计系统都以友好的对话框界面进行控制 ,便于具备 CAD基础知识的设计人员进行地勘牙轮钻头的 CAD设计  相似文献   

16.
聚晶金刚石(PDC)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是造成钻头涡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侧向不平衡力取决于钻头的布齿结构,通过合理的布齿结构设计,可有效地控制侧向不平衡力的大小。在对PDC钻头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了通过调整刀翼周向位置使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达到最小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将PDC钻头的侧向不平衡力控制在钻压的1%以内。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井/超深井套管开窗侧钻中套管壁厚且强度高、岩石可钻性差、钻头切削齿极易先期钝化导致的开窗效率低/开窗失败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双作用强侧切开窗钻头。设计中考虑了开窗钻头钻进的稳定性及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钻头冠部设计为内锥双圆弧面和柱面,采用"等切削、等功率与等磨损"布齿理念和"螺旋高低交错"布齿规律,既能满足高效侧切金属又能快速切削岩石的设计目标;通过专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完成了该新型开窗钻头的加工制造,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磨铣式铣锥开窗相比,研制的双作用强侧切开窗钻头由于采用了优化的布齿设计,钻头轮廓剖面扁平、切削面较短、横纵比较小,在窗口处有较强侧切力,切削套管产生的铁屑为大片状,效率提高了2.6倍以上,节省了窗口形成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能很好地适应深井/超深井硬地层的开窗侧钻作业。  相似文献   

18.
砷化镓双面抛光片的平整度不仅影响光刻过程中的对焦精度,而且双抛过程中的边缘过抛现象,即砷化镓晶片边缘去除速率增加,使得在后续应用过程中晶片边缘需去除2~3,mm,造成材料及生产成本的浪费。实验主要设计对抛光盘转速和内外齿圈转速影响双抛片表面平整度情况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抛光盘转速对抛光去除速率的影响较内外齿圈转速更为显著,而晶片的运动轨迹主要集中在抛光布中部的环状范围内,当抛光盘转速增加就造成抛光布中部的集中磨损,影响晶片的连续抛光稳定性,使晶片中心去除速率降低,而边缘过抛,增加双抛片的表面平整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煤机螺旋滚筒齿座智能焊接定位系统中,机器人路径规划可使机器人按预定的路线运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方法 采用直线规划和圆弧规划对机器人的运动路径进行规划,将规划好的路径编写成代码,并用软件RobotStudio进行仿真,验证路径规划的可行性。结果 对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合理,布齿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准确、快速完成齿座智能焊接定位,工作平稳。结论 用时比原来少8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功率节约了0.95 kW左右,总能量节约0.1 kJ左右,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蜗杆砂轮磨齿是重要的硬齿面精加工方法,但其在工件齿面上会留下不利于啮合噪声表现的平行纹理,在保持其工艺优点的同时,探究齿面纹理改变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曲面啮合原理,结合接触迹和相对速度矢量进行工件齿面磨削纹理仿真;根据齿面纹理与磨削方向的对应关系,定义磨削方向角度对工件齿面纹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齿面磨削方向模型,研究轴向和切向速度变化对齿高和齿宽方向上纹理的影响;提出轴向和切向变速的蜗杆砂轮磨齿加工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的变速曲线,设计使得相邻接触迹间速度差值最大化的正弦变速函数,建立各加工方法下的齿面磨削方向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以在齿高和齿宽方向上改变齿面的磨削速度方向,进而达到改变齿轮纹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