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煤粉钝体燃烧器中煤粉气流的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在实验及计算的基础上,对钝体使煤粉火焰稳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压力梯度的角度出发,对沿典型的绕流体后水平与竖直方向卷吸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第一次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并在对该绕流体后区域中传热传质机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烧劣质煤时使绕流体燃烧器发挥效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改燃烟煤为燃无烟煤锅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一台75t/h锅炉,利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并实施其他相关改造,成功地将原设计一直燃用烟煤改燃无烟煤,并取得了改造后的锅炉燃用无烟煤60%负荷下不抽油稳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韶关电厂5#炉燃煤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采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提高劣质煤燃烧稳定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对劣质煤具有很强的稳燃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进行钝体稳燃器回流区湍流结构和粒子动态特性的测量,试验提供了不同粒径粒子在流场中的分布及其与速度场的关联特性,以及三维稳燃流场的湍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湍流度、流动方向急剧变化和有粒子掺混情况下,粒子动态分析仪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有热线风速仪或其它传统的湍流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二次风机双重复合旋流燃烧的方法,分析其对燃烧过程的有效作用。该方法可使低负荷燃烧可靠性增强、燃烧效率提高、煤种的适应性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7.
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回流区中煤粉挥发分释热点燃主气流实现火焰稳定的集总分析模型,导出使煤粉气流火焰稳定的最小口流区长度、最大允许的主气流流速及极限最大可用挥发分释热量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准则对钝体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开缝钝体燃烧器有优于钝体的火焰稳定性能.同时在通道流场燃烧器上对几种煤粉进行了两种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实验,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台 75t/ h锅炉 ,利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 ,并实施其他相关改造 ,成功地将原设计一直燃用烟煤改燃无烟煤 ,并取得了改造后锅炉燃用无烟煤 60 %负荷下不投油稳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两种较好的稳燃腔结构参数;着重分析了第二种稳燃腔的冷热态试验结果;提出可供选择的稳燃腔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说明,双回流稳燃腔的内外烟气总回流量可达一次风量的30%,而整个燃烧过程的温度明显地高于一般的钝体稳燃装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开缝钝体燃烧实验室冷热态试验结果磕及在实际锅炉炉膛中形形成的冷热态空气动力场和不同荷下热运行的结果.对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流动和稳定燃烧机理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自行建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单角煤粉燃烧炉中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进行了详尽的数值模拟。给出了直流式燃烧器、钝体燃烧铭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还针对直流式燃烧器考察了影响煤粉着火与火焰稳定性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稳燃腔煤粉燃烧器已在65—410T/H锅炉中成功地应用,适用的煤种包括烟煤、贫煤和无烟煤,节油、节煤和调峰的效果显.这种燃烧器使火焰稳定和燃烧强化的理论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燃烧器出口气流有一个良好的空气动力结构,回流区的长度、宽度和回流率大幅度增长;二是改善了颗粒的浓缩特性,不仅在回流边界上聚集较浓的煤粉,而且回流区内有反向的煤粉流,粒径较小,有利于火焰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钝体稳定煤粉火焰的一维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模拟氢气泡流动显示的方法对开缝钝体近尾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对称结构中产生的中缝偏斜射流对钝体两边脱全剪切层相互干涉起到抑止作用,从而回响工了回流区,降低了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15.
16.
用钝体稳定劣质煤粉火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钝体后的回流区是流体绕流钝体所形成的旋涡区域,该区域的存在对于欲用钝体稳定火焰进行燃烧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利用二维k-ε紊流模型对某V形钝体周围的流场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探讨了该区域的性质,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微燃烧器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基于钝体直管和钝体阶梯扩管燃烧器进行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钝体微燃烧器中加入阶梯扩管结构有助于促进火焰传播和扩大火焰稳定燃烧极限,而且两者的吹熄极限均随当量比(即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之比)的增大而增大;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均随当量比和入口混合气速度的增大而降低,而且钝体直管型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要比扩管型燃烧器低;散热损失比均随当量比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随入口速度增大而降低;钝体直管燃烧器协同数高于钝体阶梯扩管,两者的协同数都随入口的混合气速度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劣质煤粉钝体燃烧器的成功开发为背景,在单角燃烧实验炉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实测了冷态速度场和热态温度场.结果表明,采用钝体燃烧器使煤粉着火提前,燃烧稳定和强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的相似理论,对电厂实际煤粉空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模化,就竖直向上转水平弯曲圆管内气固两相流动作了试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分别就不同弯曲半径、不同煤粉进口浓度和不同隔板长度下浓淡分离程度以及弯曲圆管后水平段内煤粉颗粒的恢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弯管浓淡分离效果角度对CE-WR燃烧器进行稳燃理论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可为电厂实际运行工况的组织与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