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预测小麦热风干燥面包烘焙品质的数学模型.以混流式干燥为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有关干燥参数对干燥过程中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气流温度越高,或小麦初始水分越低,则烘焙品质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子的真空冷冻干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用于小麦种子干燥处理的可能性,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小麦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研究种子中温度-时间分布曲线,并通过分析复水率、出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这3种干燥方法对小麦种子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时必须对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严格控制,否刚容易造成种子的死亡;真空干燥的方法易削弱小麦种子的生物活性,不宜用于种子的干燥处理;而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的种子的生物活性没有受到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平均存活率高于其它两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小麦种子的干燥。小麦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水分冰晶升华温度与干燥室压力密切相关,在干燥室绝对压力为200-400Pa时,小麦中冰晶升华温度为18-20℃。  相似文献   

3.
为了烘焙出能充分表现超强筋小麦济麦229面粉品质特性的优良面包,设置了4种醒发时间处理、5种酵母和糖用量处理、4种配粉处理,对超强筋小麦面粉的面包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醒发时间处理中,当面团醒发时间为30min和面包胚醒发时间为50min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在5种酵母和糖用量的处理中,利用吐司面包程序时,干酵母和糖的用量分别为6g和24g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利用法式面包程序时,干酵母和糖的用量分别为3g和18g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在4个配粉处理中,200g超强筋小麦济麦229面粉中添加100g普通小麦济麦22面粉的混粉烘焙得到的面包品质最好。因此,适当调整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的面团、面包胚醒发时间及物料配比,可以烘焙出品质优良的面包。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化床干燥理论,采用热风循环充分的电热烘箱作为干燥器,对小麦进行了一系列的薄层干燥实验研究,模拟小麦流态化干燥过程,总结出适用于流化床小麦干燥时间预测的经验回归公式.开发了热泵流化床谷物干燥实验系统,并将小麦干燥的经验回归公式应用于此实验台的干燥实验过程.结果表明,小麦干燥经验回归式可用于预测小麦在流态化条件下的干燥时间,所开发的热泵流化床谷物干燥装置经济性合理,有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冷红云  赵亮 《科技信息》2010,(12):I0099-I0099
本文对热泵干燥的原理及干燥形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目前热泵干燥的应用行业领域;热泵干燥具有范围宽,干燥品质高,环境污染小,可缩短干燥时间,能源消耗少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干燥机械。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细胞壁成分对其干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对农作物秸秆干燥的影响,对玉米秆、小麦秆、棉花秆进行干燥实验,化学成分测定.分别得到玉米秆、小麦秆、棉花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纤维素含量及不同温度下各种物料的干燥曲线,通过对比干燥曲线,总结农作物秸秆的不同化学成分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微波和红外干燥对胡萝卜的干燥品质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热风干燥进行了比较。通过仪器和感官分析对胡萝卜的品质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干燥胡萝卜的品质特性因所使用的干燥方法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中炒青绿茶干燥工艺设备与品质的探讨,指出工艺与设备对汉中炒青绿茶品质的影响,并指出需对设备加以改进,从而彻底提升汉中炒青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酒糟、酱油渣、玉米和小麦为试验物料,以振动强度为振动参数的综合指标,在振动流化实验台上,分析了振动参数对振动流化床干燥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给出了玉米最佳振动强度的经验式;利用临界振动强度和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从机理上解释了振动参数对等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的干燥特性如何影响的问题.另外,还进行了振动参数与其他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热风干燥试验台上,对豇豆进行了薄层物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研究了介质温度、介质速度及预处理方法对干燥速率和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得出了参数选择范围及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中药材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药材金银花的干燥特性,研制了干燥装置并制定了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干燥工艺是可行的,干燥后的金银花含水率均匀;与农户现用的烘干技术相比,干燥周期缩短50%,干燥成本降低79%,干燥后的质量达一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核桃品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货架期核桃坚果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恒温热风干燥方法为对照,采用变温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方法对采后鲜核桃进行干燥,室温(24℃)存放,分析比较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远红外干燥至大约4%的水分含量所需时间为对照组的一半。贮藏6个月后,变温热风干燥组核桃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降低了9.59%,10.58%和12.71%;远红外干燥组分别降低了7.49%,7.34%和6.77%;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4%,11.79%和15.50%。3组核桃的过氧化值和羰基价依次分别是0.88,2.94,0.60,2.08,0.98,3.52 meq/kg。远红外干燥不仅能缩短干燥时间,而且能延缓核桃的氧化酸败,更好的保持核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方法,对试材大红皮萝卜进行了脱水干燥实验研究.通过对试材质量、送风温度、送风风速和萝卜丁尺寸等单因素变化实验,得出了各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分别以SMER(单位能耗除湿量)和产品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对试材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压差闪蒸联合干燥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优质的干燥技术,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其干制产品具有绿色天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和食用方便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压差闪蒸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了国内外压差闪蒸设备及技术特点的差异,分析了不同设备条件下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的区别。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中预干燥、预处理、压差闪蒸等各个环节的工艺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压差闪蒸环节关键技术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其优化策略;介绍了一种基于过程控制的新型工艺优化策略,即基于理论模型计算的动态优化,阐释了其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结合已有的压差闪蒸水分迁移与品质规律等研究,分析并展望了动态优化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发展和相应的设备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材除了采用常规干燥法外,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正在探索新的快速干燥法,其中成材(厚板)热压干燥被认烛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干燥法。作者在较系统地分析了成材热压干燥机理的基础上,选用福建4种较典型的难以干燥的阔叶材树种,采用热压法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对于抑制干燥缺陷特别是蜂窝裂尤其显著。研究证明热压干燥成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外部干燥条件对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外部干燥条件,如对流干燥强度、辐射传热、变温干燥等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利用Stefan问题的研究方法对带有移动边界的多孔介质干燥过程的三个干燥阶段的热质耦合方程进行了联合求解。从而为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各种具体干燥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水稻干燥过程中爆腰问题研究,对发展现状的检索及对在顺流干燥过程中,热风温度、热风流速、谷物流速、谷物初水分等各个因素对爆腰程度的影响的试验研究,采用了较合理的爆腰指数及爆腰指数增量做为评价干燥工艺优劣的指标.对水稻顺流干燥中的颗粒爆腰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在保证谷物品质的前提下,较合理的水稻顺流烘干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高压电场干燥技术在生物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高压电场干燥设备与其他两种干燥设备(热风烘箱、流化床)对真菌(花生四烯酸)干燥后进行品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干燥外观颜色很好,能耗比其他两种干燥方法低50%~85%,酸价三种干燥方法相当,高压电场干燥比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好的保存花生四烯酸(AA)的油脂含量.这一结果说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在干燥生物制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利用颗粒状物料的恒定干燥曲线求取实际干燥曲线的通用方法.作者以酚醛树脂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恒定干燥过程的经验方程,并扰此确定实际干燥曲线,用于干燥工艺的改进及装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工况条件下的纤维织物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对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的表面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特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在热风干燥中,织物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均存在4个 阶段的变化,不同的织物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织物的干燥是在恒速干燥阶段完成,其干燥速率由水分表面气化速度所控制;纤维织物热风干燥的临界含水率约为10%左右,降低织物的临界含水率和延长织物的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均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