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南  方平 《应用科技》1999,(12):27-27
为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特总结了“测水投饲养鱼法”,供农户们参考。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而摄食越多(尤其是不坚持“四定”投饵的塘),往往发病率(主要指草鱼)越高。为此,要使鱼长得快而又少发病,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T以上时,就要用商品饲料、鲜嫩青草喂鱼,每天回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摄食、生长及存活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不同水温及水温渐变、突变对南美白虾的摄食、生长、存活以及胃蛋白酶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逐渐变化下,南美白对虾忍受的高温极限为41℃,低温极限为4℃,虽然南美白对虾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广(6-39℃),但其存活、摄食及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8-35℃,最适水温为30-33℃,水温18℃以下时,摄食量减少,存活率降低,水温9℃时侧卧,当水温为18-30℃,日温变化在6℃以内时,南美白对虾在48h内全部存活,且保持正常的摄食能力和较强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26℃测定了鲤鱼(体重36.7~302.1g)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C_(max)=698.7W~(0.9261).在18、22和30℃测定了体重为123.9~173.2g鲤鱼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随水温升高呈“S”型提高.测定了最大摄食率条件下的鲤鱼的消化率,总消化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体重与总消化率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摄食水平对野外条件下生存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的影响。【方法】在水温(26.9±0.6)℃且水体溶氧量大于7.0mg·L-1的条件下,用混合红线虫为饵料饲喂叉尾斗鱼,并以空腹的叉尾斗鱼作为摄食水平为0的假摄食组;用鱼类呼吸代谢测定仪测定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即饲喂量分别约为鱼体质量的1.5%,3.5%,4.5%和6.5%)叉尾斗鱼的耗氧率,计算SDA的相关参数。【结果】1)在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叉尾斗鱼的耗氧率随着摄食后时间延长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随着摄食水平的提升,叉尾斗鱼的SDA时间逐渐延长,SDA总量逐渐上升,摄食水平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摄食水平对摄食代谢峰值、摄食代谢峰值比率和峰值到达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叉尾斗鱼SDA时间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延长,但摄食代谢峰值无明显变化;这一特征暗示该鱼种通过增加消化时间来进行食物消化。相对较短的峰值到达时间和SDA时间则暗示了叉尾斗鱼具有较快的消化速率,有利于该鱼种在短时间内再次摄食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秋冬季生殖真鲷仔、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时,真鲷仔鱼约经60~65小时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牡蛎幼虫和小轮虫。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比例迅速增加,全长20毫米以上的个体可摄食鱼糜。对312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8.1%。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下午16∶00摄食强度最高,上午8∶00其次,仔、稚鱼阶段夜间完全不摄食,表现出明显的昏晨摄食习性。对200尾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摄食量和日龄的回归方程进行了计算,其摄食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3686+0.1336x,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TL=1.4935e ̄(0.023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可用w=5.0998×10 ̄(-2)e ̄(0.2054D)表示,全长和体重的关系式则为w=2.2292×10 ̄(-3)L ̄(3.6446)。  相似文献   

6.
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与驯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报道了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研究了水温、光照等非生物因素对黄缘闭壳龟活动的影响,以及温度与摄食量、温度与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低于27℃而高于15℃,最适水温在24~18℃范围之内;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10.6℃,胚胎发育时间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仔、稚鱼对降温的适应能力与其个体大小,起止温度高低正相关,而与水温的下降速度、下降幅度负相关,水温低于15℃时容易出现仔、稚鱼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李洪涛  陈阳  周文宗 《河南科学》2010,28(7):791-793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物平衡法研究了不同氨氮浓度对黄鳝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在水温相同(28℃±1.5℃)条件下,NH3-N浓度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并且在NH3-N为9.55mg/L时黄鳝的最大摄食率相对最高.另外,黄鳝对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水温55℃以上浸泡15min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失活不能感染斑节对虾;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20℃的冰箱保存60d后,WSBV仍然具有致病力;用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投喂日本对虾和脊尾白虾时,养殖水温越低,死亡率也越低;病厚蟹肉在水温26-30℃的海水中浸泡81.5h后,WSBV不能感染斑节对虾。  相似文献   

10.
以浮游桡足类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摄食实验表明,摄食率随着饵料密度增高而增大。在水温20℃时,最大摄食潜力约为33000细胞/个·天,夜间摄食力显著大于白昼,混合饵料实验中,刺尾纺锤水蚤表现出较强的择食倾向。由实验结果推导出摄食经验公式为:1=33 000(1-e~(-0.4x~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赤点石斑鱼为对象,研究其在室内水泥池养殖过程中周年的日增重量、日摄食率和水温的关系;探讨赤点石斑鱼在室内水泥池的养殖管理技术。经400天的饲养,鱼体成活率为80.6%,平均日增重量0.49克/尾,平均净增重195.5克/尾,平均日摄食率为2.01%,饵料系数为8.8。因此认为,室内水泥池养殖赤点石斑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小灵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其夜间摄食量与摄食行为很有规律性。2004年3—10月通过对小灵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灵猫夜间摄食高峰期在19:00~20:30之间,其摄食量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最适摄食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湿度在75%左右.其摄食行为反映了动物性饲料是小灵猫日粮中必需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3.
原来,这是水的一种特性所导致的。水温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水温红0~4℃时,水的密度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4.
孵化期温度对松江鲈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孵化期的水温,严重影响松江鲈鱼胚胎的发育,授精后14d,眼球色素出现,以此为界,将水温分成前后两组,前后两期平均环境温度高于13℃,或后期高于13℃,则孵化时间短、平均孵化率低,且畸形仔鱼多;而平均环境温度低于10℃,特别是后期低于10℃时,孵化时间长、平均孵化率也低,且发育较完全的死胎多;前后两期平均环境温度都在10-11℃之间、,孵化率较高,仔鱼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真刺唇角水蚤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成体在5个实验温度下(10℃,15℃,20℃,25℃和 30℃)个体摄食率(I)和相对摄食率(R)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雌、雄两性成体I的年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4.8~30.2和2.9一13.9μgC/cop·d;R 则分别为6.87~40.17和 3.02~33.33%DW/d。I和 R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而且都同时受到海区水温、实验温度(t,℃)和体重(DW,μg)的交互影响。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成体的摄食模型为I=0.540 t+0.070 DW-8.506(r=0.690,n=25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ldes的行为习性与对水质耐受性。初步得出状黄姑鱼喜静、爱集群,多栖于泥沙底质,食性杂,11℃以下不摄食,适温范围8-34℃,最适15-30℃,低于8℃出现死亡,适盐2.5-50‰,最适15-30‰,溶解氧高于1.42mg/1均能正常生活,在水温15℃、空胃状况下,其正常活动耗氧率为65.73mlO_2/(h.kg)。  相似文献   

17.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18.
光照强度与温度对黄缘闭壳龟基本生命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等生态因子对黄缘闭壳龟基本生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低于400 lx时,黄缘闭壳龟可进行正常的活动与摄食,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巢外活动逐渐减少;光照强度超过4 500 lx时,各种活动基本停止.光照强度对黄缘闭壳龟的日摄食量和相对增重率影响显著,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黄缘闭壳的日摄食量逐渐增加,生长速度加快.黄缘闭壳龟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温度为26~31℃时,活动量大,摄食旺盛,低于25℃或高于32℃时,活动量小,温度低于18℃或高于33℃时,基本不活动.温度下降至12℃以下时进入冬眠期.  相似文献   

19.
彭银辉  黄国强  李洁  唐夏 《广西科学》2013,20(3):219-225
为了研究餐后温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3~34g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摄食时温度为20℃,餐后温度分别为14℃(T14)、17℃(T17)、20℃(T20)、23℃(T23)、26℃(T26),养殖30d后,考察褐牙鲆的生长速度、摄食量、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及其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T17、T20、T23处理的幼鱼生长速度比T14和T26处理快;T14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比其它处理少,T20、T23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随餐后温度由14℃提高到26℃,幼鱼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排粪损失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代谢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单位体重鱼体日摄食能随着餐后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生长能和排粪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代谢能随餐后温度的提高明显上升,排泄能略有上升。这表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摄食量来影响褐牙鲆幼鱼的生长,与恒温相比,餐后温度没有对褐牙鲆产生促生长作用,较低的餐后温度能够降低幼鱼的能量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分配于生长。  相似文献   

20.
接触氧化低温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斐保安 《河南科学》1997,15(3):343-346
制革污水在水温为0-10℃的低温条件下,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水温不低于4℃时,适当增大供氧量,就无需进行保温,加温。COD、BOD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