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通性使用户的个人资料和健康数据面临着被盗取、偷窥或滥用的风险,所以对于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亟待加强.采用属性加密算法对用户存储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日常运动、健康和饮食数据.在实现互联网模式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研究背景和保护用户隐私的意义,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用户隐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数据安全风险,指出了用户数据保护溯源机制在数据安全存储中的作用,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提出了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查询隐私度量机制存在过高评价用户隐私保护水平的问题,提出一个泛化的查询隐私度量框架。该框架将影响用户查询隐私的各种因素放在一起统一考虑,形式化定义用户、攻击者、隐私保护机制和隐私度量指标,提供了一种融合攻击者背景知识和推理能力的系统的隐私度量方法,可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度量多种查询隐私保护机制的有效性,帮助用户选取合适的隐私需求以获得隐私保护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在由Thomas Brinkhoff路网数据生成器生成的数据集上进行的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人们也对互联网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互联网的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感到不安,急需保护自身的隐私。在这种情况下,系互联网技术出现了。虚拟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互联网安全方面的要求,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与数据不被泄露。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虚拟网络技术,其次对虚拟网络技术的特征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了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签到激励机制很少考虑用户的隐私需求,为了保护签到数据中的隐私信息,提出具有个性化隐私保护功能的激励机制,该机制利用差分隐私方法对签到数据中的时间和位置信息进行扰动;同时,为了提高签到数据的质量,设计了基于数据质量的奖励策略,根据签到用户的签到数据质量计算奖励额.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签到激励机制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较好地保证了签到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数据共享应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和提高数据共享的可用性,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隐私保护模型.在该模型中,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和特征的选取对隐私信息进行自主设置,并采用基于信任的方法来确定共享数据对象可获得的隐私量.当共享数据中包含的隐私量超过共享对象可获得的范围后,通过替换的方法来保护用户隐私.仿真实验表明,对比基于访...  相似文献   

7.
设计隐私保护策略本体,提出一个基于智能体和本体的数据集成的架构,包括知识浏览器、全局本体、局部本体、映射和上下文、隐私保护知识库、隐私策略本体、数据挖掘本体、数据挖掘智能体、集成智能体等,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分布异构环境的语义数据集成.并介绍了一个反洗钱领域隐私保护数据集成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泄露和用户参与任务公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保护方法(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crowdsensing, LPPMBC)。将分布式的区块链引入车联网群智感知位置隐私保护方法中,消除第三方服务平台对参与用户数据的控制;通过保序加密和Geohash编码相结合,为参与工人提供多级别的位置隐私保护,确保参与工人位置隐私的保密性;通过Haversine公式进行感知位置验证,防止工人通过非感知区域数据获得非法奖励,保障感知数据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LPPMBC能够更好地权衡感知数据质量与工人隐私保护关系,保障用户参与任务的公平性, 提高用户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电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表的普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智能电表为用户合理用电和电力公司有效供电、高效收费带来了便利,而另一方面细粒度的智能电表数据泄露用户用电行为等敏感信息,用户隐私泄露也成为最大的安全威胁.主要从智能电表端的身份隐私保护技术和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两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现有隐私保护技术的隐私保护强度、计算开销、传输开销等;提炼了智能电表仍然面临的安全与隐私挑战,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