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聚合物累积注入量的增加,由注聚井堵塞造成的注聚压力升高、吸水剖面不均匀、欠注等一系列矛盾对聚驱效果影响及为严重。以注聚井真35-6井为例,通过对真35-6井注聚返吐物成分进行分析及储层堵塞位置的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JD-2000对真35-6井注聚堵塞的改善效果。通过室内研究JD-2000对凝胶的降解效率及降解凝胶堵塞岩心实验评价,为现场解堵施工提供依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JD-2000对真35-6井进行解堵后,注入井的最高日注入量由3 m~3/d提高到21 m~3/d,日注入量范围均保持在10~20 m~3/d之间,较解堵前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监测气驱油藏中的气体示踪剂,利用GC/ECD建立了一种分析天然气中多种氟化物气体示踪剂的方法。该方法选用GDX-104色谱柱,排除了样品中空气峰对检测的干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低灵敏度组分的检测条件,并以此作为同时检测天然气或空气中多种气体示踪剂(SF_6、CF_2Br_2和C_4F_8)的条件,其中SF6、CF_2Br_2和C_4F_8的检出限分别为1×10~(-6)、1×10~(-5)和1×10~(-3)μg/L,重复进样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7%。通过对中原油田天然气驱油藏的气体示踪剂的监测,得到了示踪剂的产出曲线,弄清了该区块的非均质性和注采井的连通关系。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可实现多种示踪剂同时检测,不仅适用于天然气中微量气体示踪检测,而且适用于大气环流的微量气体示踪检测。  相似文献   

3.
(1)SPE87056水力流动单元解决Siberian油田的油藏描述难题(2)SPE84603用流管渗透率模型对油藏流动单元进行识别、特征描述和标定(3)SPE84277通过油藏模拟对流动单元的定义进行敏感性分析(4)SPE83586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流动单元和渗透率(5)SPE71725把毛细管压力和Pickett曲线相结合确定流动单元和油层(6)SPE59625根据流动单元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完善油层渗透率模型:哥伦比亚Suria和reforma-libertad油田的实例研究(7)SPE63254用水力流动单元估计阿拉伯中部油藏的渗透率(8)SPE63072用流动单元概念有效描述委内瑞拉Orocual油田San Ju…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压相平衡实验装置 ,对某油田F6 6A井和F30井的原油在油藏温度下注入不同量的CO2 (注入CO2 与油藏流体的摩尔比为 0~ 2 .0 0 )时的PVT关系进行了测定 ,共取得PVT数据点 16 5个 ,泡点压力点和体积系数点各 11个。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原始油样的组分结构和组成不同 ,其注气体系相行为有较大的不同。F6 6A井油藏原油的饱和 (泡点 )压力随着CO2 注入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 ,而F30井的饱和压力和CO2 注入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上升速度比F6 6A井缓慢 ,注气体系的体积系数的增加速度与CO2 注入量近似呈直线关系。对油藏流体中各组分进行适当组合合并为假组分后 ,用PR和SRK状态方程对所测注CO2 原油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PR状态方程的预测精度优于SRK方程 ,但两者均不能用于计算高CO2 注入量时油藏流体的相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提高聚驱开发效果,喇嘛甸油田曾采用过注入解堵剂、热化学等多种解堵方法,但解堵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注入压力降低幅度小、解堵有效期短。为此,对21口注聚井实施了压裂改造,但21口压裂井的平均有效期只有15天,最长一口井的有效期也仅有31d,压裂所能改造的油层面积和力度是其它物理、化学解堵措施无法相比的,压裂没有使注聚井降低注入压力,其它油层处理措施也很难达到“解堵降压’的目的一所以,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降低注聚井的注入压力,必须针对注聚井特点,改进注聚井的压裂解堵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体基氧离子注入技术对Ti6A14V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注入电压选取-30和-50kV。注入层的结构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小掠射角X射线衍射、Raman光谱进行表征。注入样品在注氧层中均形成了以TiO_2为主的键结构,-30kV低电压注入样品的注氧层中TiO_2为非晶态,经过500℃真空退火后,TiO_2结晶形成金红石。而-50kV高注入电压则可在注氧层中直接形成粒径为nm的金红石。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CO2驱SF6微量气体示踪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驱油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而井间示踪监测是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CO2驱替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天然低渗透岩芯CO2驱SF6气体示踪室内实验研究,独创性地设计了"常压加剂高压注入"的微体积量气体示踪剂的投放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灵敏度热导检测器的SF6示踪剂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F6气体示踪剂的投放工艺具有简便、加剂量可控的优点,示踪剂检测方法具有简单、速度快(2 min/样)、灵敏度高(检测极限10–7)和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6%)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马36-5-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24.7 m3/t进行配样,并用马36井区新下23和新下24-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在水驱的基础上,第一组岩心新下23氮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6%左右,氮气/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10%左右,如若继续实验,采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第二组岩心新下24-5氮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3%左右,氮气/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8%左右,同样如若继续实验,采收率仍会进一步提高。注泡沫水交替效果明显,获得的采收率更高。但是注泡沫水交替的时间较长,注入体积较大,注入压力上升快。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注量和注入顺序的MeV能量的P~+(3MeV,1×10~(14)~3×10~(14)cm~(-2))与MeV能量的Si~+(3MeV,1×10~(14)cm~(-2))共注入于SI-LEC GaAs晶体中。对不同退火条件的共注入样品的有源层电特性、载流子浓度分布、晶格的损伤和恢复状况以及剩余缺陷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较大注量的P~+与Si~+共注入,可以降低注区薄层电阻,有效地提高MeV Si~+的激活效率,改善有源层迁移率,得到高品质的n~+埋层。共注入样品的HALL迁移率大于2400cm~2/(V·s),激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王浆中氯霉素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蜂王浆中氯霉素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法.采用C18 SPE萃取小柱净化蜂王浆样品,以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优化了提取、净化及仪器各项参数,测定结果重复性较好,氯霉素残留量在(0.1~0.3)×10-9之间,RSD小于10%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1×10-9,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 8,氯霉素残留量在(0.1~0.3)×10-9时回收率在90%~110%之间.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蜂王浆中低浓度氯霉素残留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衰竭开发采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衰竭开发后期回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基于新疆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质油藏特征,建立了致密油藏多级压裂双水平井机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述方法在致密油藏中的生产特征及敏感性。结果表明,溶解气回注可以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缓解水平井产量递减的速度。采出程度随注入量、注入速度及吞吐轮次逐渐增加;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可增加基质的受效范围,扩大气体的作用半径;弱非均质性储层(变异系数0.2)采用溶解气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最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吞吐轮次对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注入时间、注入速度、扩散系数、焖井时间。另外,建立的代理模型可准确预测和优化致密油藏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12.
SPE复合膜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分别由混合压膜和浸渍-还原(I-R)两种方法制得的SPE复合膜电极的电极性能。通过测定电压-电流密度曲线等方法,研究了SPE复合膜电极(I-R)的电极特性和氧还原动力学参数,重点探讨了气体压力和操作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注入压力高、实注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针对这一问题,从解堵剂配方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酸化解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注聚井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低压离子色谱分离-荧光素增敏偶合化学发光检测Cr(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用低压离子色谱分离Cr(Ⅵ),Cr(Ⅵ)与K4Fe(CN)6反应生成K3Fe(CN)6再与Luminol化学发光偶合检测Cr(Ⅵ).荧光素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增敏作用.优化条件下,Cr(Ⅵ)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6·0×10-9-2·8×10-7g·mL-1范围内成正比(r=0·9964).选定Cr(Ⅵ)浓度为1·6×10-7g·mL-1,进行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4%.检出限(3σ)2·0×10-9g·mL-1,检测灵敏度与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相当.用于江水中Cr(Ⅵ)测定与标准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SF6等气体组分分析在电气设备故障/缺陷诊断中的显著作用,采用双通道气相色谱-脉冲氦离子化检测器(GC-PDHID)建立了SF6电力设备中17种常见的气体组分(CO、CF4、CH4、CO2、C2F6、C2H2、COS、C2H4、C2H8、H2S、SO2F2、C3F8、C3H6、C3H8、CS2、SO2、S2OF10)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通过采用双通道气相色谱的方法将不同的气体组分切换到由0.5 nm柱和Poropak Q柱组成的通道A以及由HP-5毛细管柱组成的通道B,17种气体中除了C2H4与C2H6、C3H6与C3H8无法分离外,其余各组分均得到的良好的分离。同时,PDHID对这17种气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7种气体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检出限(LOD)为10-8(SO2F2)~10-6(CO2)。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对该15种气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以上的方法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中气体组分进行分析,检测到N2、O2、CO2、CF4、SO2、SO2F2等。其中,SO2和SO2F2的检出说明该GIS设备内可能发生了火花放电。  相似文献   

16.
与黄瓜耐高温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高温性状对黄瓜的夏季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耐高温自交系863-7和不耐高温自交系863-6构建F2群体.在生长箱中对群体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一个月,测定其相对生长综合值作为耐高温性状值.用62对SSR引物和132对SRAP引物组合对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8对SSR引物和71对SRAP引物组合呈现出多态性.对多态性的标记进行群体分组分析和选择性基因型分析,发现1个SSR标记和9个SRAP标记与黄瓜耐高温QTL连锁,对表型的贡献率在6%~17%.Mapmaker分析发现7个标记(CSCT335、ME10EM2-350、ME11EM2-640、ME11OD3-230、DC10D3-150、ME8EM10-590和ME8EM7-590)位于同一连锁群,2个标记(ME1EM6-670和ME9EM6-650)位于另一连锁群,标记ME9EM1-210不与其他标记连锁,它们代表的3个QTL累计的表型贡献率达32.3%.  相似文献   

17.
确定的注聚井解堵剂主要由5%的裂解剂、3.50mol亚硝酸钠和3.30mol氯化铵水溶液作自生气体增能扩散剂,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经过聚合物堵塞,解堵剂对渗透率恢复程度大于80%。解堵后注聚井注入压力下降1.7MPa,注入量增加52m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鉴定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中化合物结构.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链霉菌属放线菌H41-55发酵菌丝体分离最终得到15个化合物,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吲哚-3-甲醛(1)、5-羟基-3-(1-羟基-2-甲基丁基)-1-甲基-2 (5H)-呋喃(2)、环-(L-脯氨酰-L-亮氨酰)(3)、6-(3-甲基-2-丁烯基)-3-吲哚乙腈(4)、抗霉素A9 (5)、kitamycin A (6)、泛醌Q9 (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麦角甾-8 (14),22E-二烯-3β,5α,6β,7α-四醇(9)、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0)、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1)、5a,6a-环氧-(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7β-二醇(12)、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3)、4,6,8 (14),22-麦角甾四烯-3-酮(14)、(22E,24R)-麦角甾-4,7,22-三烯-3-酮(15).其中化合物8、10、14和15为首次从海洋来源链霉菌属中分离得到.结论:采用MTT法筛选15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发现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5、6、7和14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质量浓度均小于30μg/m L.  相似文献   

19.
空气泡沫驱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研究影响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地质因素,为空气泡沫驱注入井位选择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提出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两个地质因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两个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控制作用,然后选取A油田长6致密油8100井组,利用测井曲线划分该井组的河道控制体系,并进一步利用砂体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数据及计算的流动带指数划分不同井间的流动单元系统,以此为基础分别研究8100井组8100-3井注泡沫受效原因、8100井不受效原因,并用动态生产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若注入井和生产井的河道控制体系和流动单元系统对应,则可以完全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完全属于不同的河道控制体系,则多不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属于同一河道控制体系,但流动单元系统部分连通或不连通,则可造成部分受效或完全不受效。生产时尽量选择在主河道主流动单元中心部位选择注入井;对于河道边缘井组,可以通过角井转注方式将不规则反9点注采井网转成反5点井网;在顺河道方向加大井距,垂直于河道方向,尤其在河道及流动单元边缘部位减少井距。  相似文献   

20.
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旱冬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桦木醇(2),(6aR,8aR,12bR,14bR)-1,2,4a,5,6,6a,8a,9,10,11,12,12a,12b,13,14,14a-hexadecahydro-4,4,6a,8a,11,11,12b,14b-octamethylpicen-3(4H,8H,14bH)-one(3),羽扇豆烯(4),Nepeticin(5),白桦脂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β-扶桑甾醇(9),山姜素(10),乔松素(11),2,3,4,5-Tetrahydroxypentanal(12),异香兰素(13),2-hydroxymethyl-phenol(14),2,3,4,5-tetrahydroxy-hexanal(15),没食子酸(16)和豆甾醇(17).首次用X-单晶衍射验证了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