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夺先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4):113-117
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民俗事象,可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受到宗教影响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2.
解读维吾尔族宗教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存在着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民俗 ,一类是指在信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过程中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宗教民俗事象 ,一类是指接受伊斯兰教后形成的宗教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3.
新疆历来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并存的地区,宗教的发展变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点,同时在宗教事务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围绕构建和谐新疆这个大局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是关乎当前新疆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邱国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16-21
中国医药民俗的形成与传承,与宗教有关。古今中外各类宗教都以祛病灾作为传播宗教的手段,消灾祛病,成为中国第百姓与宗教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中国医药民俗与宗教的关系,除了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关系之外,更多的是与道教,儒教等本土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桂平文化类型多样,比较有特点的是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以独特的风格对游客产生特殊的吸引力,成为地区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对其进行开发,不仅可以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宣泄内心不适,构建区域和谐,促进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多种宗教的存在又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不同宗教的和谐观方面来探讨宗教和谐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Li-chun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5)
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南丹白裤瑶的民俗竞技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白裤瑶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情结,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存在而使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8.
研究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民族文化的实质.通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宗教民俗活动中养生健身文化研究,发现其具有传承性、独特性、群体性、规范性、娱乐性、民族民俗性、不平衡性和局限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付欣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1)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将长期存在,宗教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态势下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对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做出积极的诠释,并且能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有机关联。从而使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其它地区相比,新疆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同性、传承性、适应性、共存性、民俗性等五个方面,原始宗教遗存、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在新疆的长期发展中对新疆的民族形成及新疆统一于伟大的祖国中产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认同性是新疆宗教文化的首要特点。新疆各宗教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既保持了历史传统又有所突破,传承着新疆古老的文化。而外来的宗教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文化在与新疆本土传统宗教的碰撞与包容中,逐渐融入新疆历史文化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之具有适应性。不同宗教的文化,长期以来在新疆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共存性的特点。在宗教活动融入新疆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宗教文化,使民俗性成为新疆宗教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白族唢呐与白族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胜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1)
白族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在这些民俗活动中都离不开白族唢呐.唢呐在白族民俗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民俗活动也孕育了丰富多姿的白族唢呐曲牌,它们是白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活动培育了历代优秀的白族唢呐艺人.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中大学宗教与化研究系教授谭伟伦先生、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曾汉祥先生联袂主编的《连州的传统经济、宗教与民俗》(上、下)于2005年6月由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华龙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4):1-11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6.
陶思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2)
“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是以空间观念划分的民俗类型 ,作为彼此分离又相联系的文化范畴 ,在当代正经历着必然的整合过程 ,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 ,更显出互动、互流、互感、互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文化特点、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发民俗体育的文化资源,加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和社会化建设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亚人类学研究会于2014年4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宗教与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帝国、商业与宗教""宗教的传习""仪式与音乐舞蹈""关系网与公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宗教景观与空间建构""祭典与地方社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多元文化主义与新兴宗教"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生活数量较多的区域,同时各个民族之间也存在很多地域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这恰恰也是新疆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的热点所在。发展新疆民俗体育是提高旅游文化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其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结合这一课题展开相应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曹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5):50-53
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终极向往与追求之一;礼仪自古就是实现这些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礼仪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划分民众的等级和社会地位、规范民众行为并对民众实施教化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传统礼仪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