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河 68断块复杂的构造、储层、多种油藏类型并存的特点 ,应用了精细三维地震、储层预测、隐蔽油藏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开发测井等技术手段 .在找准问题及查清剩余油潜力的基础上 ,重塑注采井网 ,配套运用工艺技术 ,使断块预测采收率由治理前的 32 .4%提高到 45 .3% .对同类高含水复杂断块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某断块为一典型复杂断块油藏。区内断层多,构造破碎,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较大。本文根据研究区油藏类型、储层性质、流体性质,运用多种水驱曲线预测采收率,综合分析评价标定区内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分析了油藏动用程度特点,影响因素,指出了潜力区,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复杂断块油田因其构造的复杂性和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巨大差异性,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和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层系概念模糊和层系划分太粗,又直接影响着中低渗透油层的潜力发挥。1997年以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综合运用细分开发、攻欠增注、不稳定注水等多种方法,对东辛油田辛16断块区进行综合调整,增加可采储量56万吨,采收率从32.55%提高到37.79%,探索出了一整套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和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断块油藏在胜利油区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在缺乏新增储量补充的情况下,如何大幅度提高老区采收率是胜利断块油藏开发的主要问题。针对断块多、矛盾复杂的现状,在继承以往断块分类基础上,结合开发矛盾对断块油藏重新分为4大类7小类并进行认识,首次提出了屋脊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技术、极复杂断块油藏立体组合开发技术和复杂断块油藏均衡水驱开发技术等提高采收率对策。各项技术对策在胜利油区典型断块试验区的实践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人工边水驱在东辛油田辛1沙-4块提高采收率7.5%;立体组合开发技术使永安油田永3-1复杂断块提高采出程度7.6%;均衡水驱开发技术在永3复杂断块沙二7-9区提高采收率4.1%。实现断块油藏在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孤南131断块油藏的采收率,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复合解堵工艺、水力割缝技术、完善注采井网、优化生产参数等进行调整挖潜.经矿场实验后,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采收率由24.8%提高到29.0%.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类似油田的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大多为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绝大多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目前,水驱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应用室内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断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水驱油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油藏水驱油效率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而逐渐增大;在极限含水以后,通过提高注水倍数虽然仍能提高驱油效率,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耗水量。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油田开发调整思路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陆相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油藏模拟难度大。马11复杂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部署实施了以调整井、调剖、堵水、油水井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方案,油藏含水上升率大幅度下降、采油速度上升、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断块油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注水容易造成储层损害而不能进行有效开发。在此以花园断块油藏为例,通过对特低渗油藏的油藏特征分析和储层伤害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水配伍试验、储层结垢预测、注水药剂的筛选和酸化预处理工艺研究等注水实验评价,为特低渗油藏注水抑制储层损害、方案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现场试验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己进入高-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或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重建适合开发后期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储层地质模型,对稳定东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断块层状油藏构造复杂和断层断棱的渗流遮蔽作用强烈情况,给出了一种正确建立储层构造模型和描述断块边界传导率的处理方法.基于断块层状油藏的生产史拟合在数值模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先拟合断块生产史,后拟合单井动态的思路.以开发了20年的文25西区断块层状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为例对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胜利油区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断块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率超过90%,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整体采出程度不到40%,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需要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耗水层带发育、低效水循环严重,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差异大、有效动用难度大,深层、薄层超稠油注汽难、热损失大,有碱复合驱油体系结垢严重,聚合物驱后油藏动态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更加分散以及特高含水后期套损井多、出砂加剧、精细分层注采要求高等难题,明确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深化驱油机制认识,围绕整装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断块油藏高效均衡开发、稠油油藏转方式开发、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开发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整装油藏精细流场调控技术、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稠油油藏热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技术、特高含水期主导采油工程技术等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开辟先导试验区,取得显著开发效果,实现工业化应用,支撑胜利油区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具有复杂断块构造特征的油藏已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目标。建立精准的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对指导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更细致、准确地研究地下的油藏,为油藏的后续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国外某油田断块构造发育区块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的特点,以地质、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搭建构造框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建立储层岩相及物性参数模型,揭示构造和储层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建立一个三维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储层计算中各断块误差均小于5%,符合精度要求。该模型将为该区块数值模拟和井位设计等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复杂断块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储层精细评价技术中的储层参数井间预测方法。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油藏微相研究成果,采用井位和微相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储层参数进行空间预测。结果利用空间分散井位点的孔隙度资料和地区沉积微相信息,对孤岛油田渤21断块油藏进行井间孔隙度内插预测,其井间参数的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油藏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井间参数预测方法,可以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高质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6.
法2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储层非均质性变化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法21断块的岩石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断块的层内、层问及平面的非均质性变化特点,从而为该断块制定开发调整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的分析方法也可推广到对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低流度常规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具有启动压力梯度,要提高油藏采收率,就必须通过早期注水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始终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原油脱气,增加原油流动阻力,控制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使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递减。大港南部油区大多为复杂断块、低流度稠油油藏,要提高油藏采收率,就应立足于早期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8.
马2断块油藏开发历史长,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存在着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及层内矛盾突出,低渗透部位的剩余油难以开发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和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各种可行的开发调整方案进行预测和优选。研究表明,对马2断块现有的开发状况进行调整是必要和有效的。在马2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及时调整注采比及采油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提高最终采收率,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东辛油田中部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变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存在的开发矛盾,提出了九种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它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开发后期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挖潜剩余油,需要准确认识储层三维空间分布、精细预测储层属性参 数,展开了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采用逐级控制、分步建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断层多、配置关系复杂、单 砂层层多且薄的构造建模难题。利用SKUA 软件地质网格系统,避免建模网格变形、坍塌及不稳定性等问题。同时, 采取多条件控制、嵌套约束模拟属性建模方法,保证物性模拟参数优相关性,借助GPU 加速、多核并行运算等技术手 段,重点单砂层重点剖析的方法,建立30.0 m×30.0 m×0.5 m 精度模型,准确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将上述技术对策用 于港西油田五区二三维地质建模中,实现了储层精细三维可视化,提高了储层参数预测精度,为后续精细油藏数值模 拟预测剩余油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