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竹红菌甲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被成功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内部.与竹红菌甲素水溶液相比,包裹后的样品紫外吸收峰红移至光疗窗口(600~900 nm),并且在有氧条件下光敏损伤CT - DNA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制备及光动力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种水溶性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该纳米粒有效地改善了痂囊腔菌素的水溶性及光动力性质.研究表明,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的水溶性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都较包裹前有明显增强.并且通过荧光猝灭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包裹的痂囊腔菌素具有不释放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系统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钒氧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竹红菌甲素相比,新型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峰红移且吸收峰强度增加,荧光强度降低,具有一定的光敏产生单线态氧及光敏损伤CT DNA的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60 nm左右,单分散性质良好.因此,该配合物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竹红菌甲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银/聚吡咯/二氧化钛(Ag/PPy/TiO2)复合纳米粒,考察了PPy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复合纳米粒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纳米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PPy/TiO2复合纳米粒具有棒状的核壳结构,聚吡咯包覆在Ag和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  相似文献   

5.
结合纳米粒优良的载药特性和细胞膜作为外壳来包载合成的纳米粒内核,使其伪装成内源性物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和免疫识别,构建一个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递药体系。采用反溶剂法制得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采用离心法提取红细胞膜(red blood cell membranes,RBCM),红细胞膜与纳米粒不同比例共挤压不同次数来制备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ed blood cell membranes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RBCM-NP)。通过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度仪来表征NP和RBCM-NP,利用生物素化纳米粒(biotinylated nanoparticle,BTNP),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孵育会发生聚集反应来研究红细胞膜的覆盖程度。NP和RBCM-NP粒径均一,优化处方红细胞膜能够完全包裹住纳米粒,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素作为一类新型的光动力药物,与卟啉类化合物相比,具有化学组成单一、易纯化等优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竹红菌素类光动力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竹红菌素的化学修饰和物理包裹,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选用沉淀聚合法合成竹红菌甲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P)和竹红菌乙素MIP,研究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竹红菌素发酵液的静态吸附和解吸.利用干法填装竹红菌甲素MIP、竹红菌乙素MIP和制备型固相萃取柱,对竹红菌素提取浓缩液进行了竹红菌甲素和乙素的分离与精制.结果表明:混合吸附的最佳填充柱组合为竹红菌甲素MIP 10.5,g、竹红菌乙素MIP为4.5,g,洗脱次序为先洗脱竹红菌甲素,更换淋洗剂后,再洗脱竹红菌乙素.  相似文献   

8.
滇西竹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酸碱沉淀法提取了产自滇西竹黄中的竹红菌素,并用纸碟法对竹红菌素进行抗茵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滇西竹黄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效果明显,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霉菌有部分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纳米T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氧化聚合的的反应介质中分散预先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苯胺优先在二氧化钛粒子表面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包覆的二氧化钛复合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聚苯胺包覆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表面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结晶性能没有影响,红外光谱表明在二氧化钛粒子表面吸附并且包覆了聚苯胺,并且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与聚苯胺大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制得的复合粒子的表面性质得到了改善,可以添加到树脂基体中,提高树脂基体的电磁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上转换荧光实验方法研究了竹红菌甲素的线性光学性质及双光子吸收特性,并从分子内氢键及PZ-л共轭结构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HA的激发态吸收应为双光子吸收,该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存在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尿素为均匀沉淀剂,用动态开放回流系统的均匀沉淀法制备出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并用XRD、TEM等进行了表征,所得产物粒度均匀,大小可控.探讨了部分实验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并将普通TiO2与纳米TiO2的降解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普通TiO2和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均可以有效地对甲醛废水进行降解,纳米TiO2尤佳.甲醛溶液浓度为52.35 mg/L,纳米TiO2加入量6g/L,高压汞灯光照3 h,甲醛最大去除率可达56.6%.  相似文献   

12.
表面修饰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硬脂酸修饰的MoS2、TiO2纳米粒子,并用作油品添加剂.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不但解决了油溶性问题,而且由于修饰层控制了粒子的长大和团聚.在四球机上研究其摩擦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修饰的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能力,并根据摩擦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提出润滑机理假设.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三种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的常温制备方法,选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二氧化钛溶胶。浸渍处理表面经过氧化处理的活性炭。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二氧化钛的晶相,扫描电镜观测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行了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形貌和光学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负载二氧化钛膜变得较完整。复合材料与无负载、简单氧化处理的活性炭相比,显示了更高的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纳米TiO2以机械搅拌的方式加入到环氧富锌涂料中,制备纳米TiO2改性环氧富锌涂料。采用喷涂法将纳米TiO2改性环氧富锌涂料和未改性的环氧富锌涂料分别涂覆到耐候钢电极表面上,在NaCl电解质溶液中测量电化学极化曲线,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湿热试验后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光电转换作用提高了环氧富锌涂层防腐性能,耐候钢表面涂覆纳米TiO2改性环氧富锌涂料后,其自腐蚀电流减小,表面腐蚀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5.
对用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SO4^2--ZrO2催化肌苷制备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TiO2和自制的ZrO2分别用硫酸溶液浸泡,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制成SO4^2--ZrO2和SO4^2--ZrO2和SO4^2--TiO2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制成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肌苷和乙酸酐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酯化反应,可使1,2,3,5-O-四乙酰-β-D-呋喃核糖的收率达到84.6%。  相似文献   

16.
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形态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以H2SO4和CH2OHCH2Cl为酸解介质时,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铝的行为及形态特征。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包膜过程中,熟化pH、熟化时间以及温度对包铝钛白粉白度的影响。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浆在pH为10时,Zeta电位最大,在水中达到最佳分散,利用H2OHCH2Cl作为酸解介质时,浆液中的均相成核得到显著抑制,钛白粉表面的包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稀硫酸作为酸解介质时,随熟化温度升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钛白粉包覆效果明显改善,白度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对比研究超细纳米TiO2与DegussaP25型TiO2光催化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粒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的超细TiO2有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能更有效地杀灭大肠杆菌.采用脉冲等强度均一电场凝胶电泳的研究表明,纳米TiO2光催化能诱导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双链发生严重断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膨胀石墨和TiO2在污染领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硫酸为插层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膨胀石墨,高温膨化得到低硫膨胀石墨,然后采用醇热法进一步制备了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汽油为样品油,研究膨胀石墨及TiO2/膨胀石墨对汽油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2成功负载于膨胀石墨的边缘和内壁,平均粒径为100 nm,形貌为球形.膨胀石墨对汽油的最大吸附量为40 g/g,复合材料对汽油的吸附量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为了改善金纳米微粒的成膜性能和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正十二醇作为添加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金纳米微粒的氯仿溶液中与金纳米微粒一起形成LB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微粒的二维阵列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用LB技术制备的二维金纳米微粒阵列中的缺陷,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20.
概括总结了纳米TiO2的发展,介绍金属离子掺杂纳米TiO2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本课题组所做的工作。讨论解决日益增长的与废水和空气污染相关环境问题及纳米TiO2在环境友好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