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渝城乡统筹区51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禀赋、农户认知水平和农地流转特征3个角度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比重、流转价格以及政府参与度等6个因素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户主年龄、耕地破碎度、对土地的感情对转出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其中耕地破碎度、流转价格和政府参与度在影响农户自身认知和规范流转过程方面显著性更高.因此为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应加大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力度,建立合理的转出价格"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出租还是入股:农地转出户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出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对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农地流转出租和入股模式,以四川省广汉市转出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出农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年务工人数、农地转出规模、农地流转组织、农地流转约束年限以及农地流转价格等5个因素对转出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负向影响;常年务农人数和农地流转成本等2个因素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认为,健全保障农户生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基层组织运行,引入农地流转价格市场调控机制,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保障农地转出农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析相应的影响机制发现,养老保险通过农村老年家庭的收入结构与非农创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效果在东部地区和男性为户主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讨论农业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契约问题对促进农地长期性投资和解决农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以农地流转期限为例,从农地流转行为嵌入正式制度和以村庄社会为承载主体的非正式制度出发,研究在村规民约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村干部身份会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期限。使用Logit模型、CMP估计方法等方法和第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村干部身份与农地流转期限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村干部身份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与没有村干部的家庭相比,有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的农户选择农地长期转出的可能性显著提高。第二,村干部身份影响农地流转期限的路径有两条,主要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促进农户农地长期转出。第三,村干部身份对农地流转期限的影响在不同关系文化区域存在异质性,村干部身份在高关系文化区域对农地长期转出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低关系文化区域。第四,村干部的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外溢性,当村干部家庭选择农地长期转出时,会带动周围自发流转的农户长期转出农地。需突出村干部及村民自治组织的代理人角色,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羊”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菊香  张乐 《江西科学》2021,39(3):441-447,494
农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缓解当前农村地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阐明这一问题,分析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农户的生计状况.结果表明:1)在2012—2014年间,农地流转面积和涉及农地流转的村、户数量均有所增加,但不涉及农地流转的农户在2014年所占比例仍高达60.7%;2)农户间的农地流转大多是便于调整的短期行为,仅有2.7%的农户经营农地规模超过1 hm2,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3)农地净转出户、无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都是非农就业,但农地净转出户比不涉及农地流转户和农地净转入户更富裕,后两者富裕程度相当;4)这3类农户非农就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农地净转出户从事非农就业的时间最长,尤其是中老年家庭成员从事非农就业的比例最高,这是他们收入水平高于其他2类农户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风险规避、社会网络对农地转出契约期限的影响,以此了解农户地转出契约期限决策以及促成更多的农地长期流转。【方法】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中利用Log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 并采用Probit模型、OLS模型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风险规避变量对农地长期转出契约期限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社交投资总额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风险规避与社交投资总额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风险规避对农户长期性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具有负面作用;社会网络在长期性农地流转契约选择中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社会网络起调节作用,可缓解风险规避对农户长期性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负面影响。【结论】提高风险规避型农户选择长期性农地转出契约的意愿,需要降低农户在长期性农地流转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且要注重构建与维持农户的有效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7.
微观经济主体农户行为决策受多因素影响。土地要素是表征农户投资与收入行为的重要因子。农户满意度行为分析可反映农户有限理性种植决策选择机制。两者结合,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优化农地景观格局。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姜兴庄村为例,通过建立土地要素投资收入实证模型、农户效益模型和满意度Probit模型,利用2009—2012年地块与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结论为:1土地碎化程度(-0.279)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272)对农户流动资金投入影响强度高;土地灌溉条件(0.165)和土地质量整体状况(0.154)对农户农业收入影响显著。2模型模拟与实测最优对比结果:7.5%,10.6%,20%,轮种混种比例明显占优,体现了农户的满意度偏好决策方式。Probit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农户决策行为态度。其中农业活动收入、耕地面积、政策虚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分析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各因素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结构和收入结构是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因;农户年龄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但对农户转入土地的影响不显著;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虽然小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土地流转后的收益是农户决定要不要进行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原因;耕地面积不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但是对农户转入土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农户融资难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对社员融资意愿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有序多元Logit模型,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是否接受融资服务对农户的贷款可得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除此之外,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所经营的土地面积、收入情况和是否有亲戚朋友在金融机构工作也对农户贷款可得性产生正向影响,而农户的资金缺口和期望的融资期限则产生负向影响.建议通过鼓励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鼓励金融信贷业务创新等措施,来提高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乡村生态旅游的情境下,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以记忆为中介变量,研究旅游者在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价值共创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价值共创对旅游体验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质量和记忆对游后行为意向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质量对记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在旅游体验质量和游后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户满意度视角下探讨土地流转政策,对政策完善和推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陕西杨凌35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法探究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环境特征对流转政策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满意度处于不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流转政策了解程度、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流转政策宣传评价、土地流转价格评价对政策满意度起重要作用;健康状况、家庭总人口数等变量对政策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均显著,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变量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只有间接效应显著,而文化程度只有直接效应显著.最后,依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如农民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农村土地法律存在缺陷、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不完善、农村保险业务不配套、农民进城工作和子女教育保障少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如普及科学知识和解放农民思想、继续完善农村有关土地的法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立覆盖全面的农村保险内容、政府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步伐日趋加快的今天,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现状的分析,深度阐述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基于农户自愿原则,通过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经济意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对数计量模型对农业机械化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耕地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规模经营可能会增加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耕地细碎化会产生对小型机械的需求。指出,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加强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都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中部传统农区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方法, 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三方面构建模型。结果表明, 中部传统农区的农民普遍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其中见识水平比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对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相对不显著。政府应当多从见识水平方面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 如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技能, 以期促进宅基地的有效流转。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江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新时期江西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但幅度不大,具体情况是工资性纯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增加较快,一产纯收入仍占主要份额,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江西农民收入的因素有:二、三产的比重太少,农民非企业组织收入少,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慢。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建立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经营形式;二是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三是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四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师徒制情境下工作重塑的影响机理,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构建师傅工作重塑、师傅角色楷模、徒弟自我效能感与徒弟工作重塑四者间的关系假设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对搜集到的华北某企业135对师徒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师傅工作重塑对徒弟工作重塑有正向影响作用;师傅角色楷模和徒弟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分别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师傅角色楷模-徒弟自我效能感中介链在师傅工作重塑影响徒弟工作重塑的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